2007年常德市语文中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4分)这篇散文对沅江凝li cn ()而优美的描述,把我们带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shcng ()境。
是啊,人生之旅常常充满暗礁险滩,但只要我们善于借助、ji c()驭“水势”,就可以获得杜甫所说的“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的大自在和大安xi mg ()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 •创造快乐,体验快乐,分享快乐,这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
B.善良在村庄流淌,“感动中国”的林秀贞用30年的热心,温暖了世道。
C.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释放..文明的热情。
D.岁月不居,时不我与,那么,又有谁能阻拦得住青春韶光的流失..呢?3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3分)一对父子在林间散步。
父亲突然停下来问儿子:“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儿子仔细听了听,说:“我还听到了远处的马车声。
”父亲说:“对,是两辆马车。
儿子问父亲:“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两辆马车?”父亲说:“从声音我就能轻而易举地分辨出来。
一辆是载物的马车,一辆是空马车。
”儿子更疑惑了。
父亲接着说:“载物马车所发出的声音是和谐悦耳的,而空的马车发出的是喧嚣的噪音。
”儿子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悟。
儿子“悟”到了什么呢?请将儿子可能悟到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4•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
对联有不同的种类,如春联、喜联、挽联等。
下列春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是(2分)()A .丰年兆瑞三冬日,佳节呈祥二月花。
B.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C.和风万里风景好。
盛世百行气象新。
D.神州南北春风意,海峡东西明月心。
5.古诗文默写。
(每空I分,共10分)(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2)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4)群臣吏民,,受上赏:,受中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5)“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正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这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是古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
请从你的语文积累中找出一句含“月”的诗词,与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下列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它们分别写到的人物是()()()(3分)(1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2)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3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7 •某校九年级准备举办中外戏剧知识大赛。
大赛内容涉及戏剧种类、戏剧作品、戏剧情节和人物、剧作家等。
(5分)(1)请你为大赛组委会提供一道竞赛题并给出答案。
(2分)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大赛主持人,颁奖时会对获奖者表示怎样的祝贺呢?请将你的祝贺语用排比句式写下来。
(3分)二、阅读(60分)(一)懒惰的智慧(课文节选)(美)凯利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
实际上,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的劳作。
比如晚饭后,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
她()地把碗碟摞得高高的。
这时妈妈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用不着经过几番这样的训诫,这孩子就会养成滥用力气的习惯,即:每次少拿一些碗碟,多跑几趟路,把力气花在不必要的往返上。
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
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入容易衰老。
本只需要走一两步,他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
他们宁愿(),落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
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
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会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
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一次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
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水桶也不愿意提,不用说,他们下一步就会铺设管道,这样水便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里。
为了避免挑着水翻山越岭,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些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
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可他又不愿沿着湖边绕过去。
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将下面四个短语放回上文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疲惫不堪②单调乏味③循规蹈矩④小心翼翼A.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 .③②④①上文所举的例子,就范围上看,从_________ 到职业劳动,再到 ___________ ,由小到大,步步深入;就论证上看,先是 __________ ,然后是__________ ,最后是正面论证,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4分)9 •根据语境,说说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懒惰:(2)勤快:10.在作者看来,“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他主要是用事例来支持这一观点的,你还能补充一个上文以外的事例吗?(3分)(二)奇妙的对称世界孙强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
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
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弘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
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
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
这种情况是不大对称的。
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 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一一反电子。
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
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2•根据文意填空。
(7分)(1)文章依次从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对称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3分)(2)文中举故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 ,举万花筒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 。
(4分)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动物的对称性是它们为了做到对环境两面都能同样看、听、嗅、触摸而形成的。
B.我国的建筑,不论是古代的宫殿,还是近代的一般住房,都是符合对称的原则的。
C.对称美的奥妙在于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镜面反射形成了对称的美丽图案。
D.科学家对反电子、反质子、反中手和反氧、反氢等的发现是运用对称原理的结果。
14•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
请根据本文并结合《苏州园林》的相关内容,说说“对称美”和“不对称美”各有什么特点。
(4分)“对称美”的特点:“不对称美”的特点:(三)借你一个微笑杨保中试卷一发下来,我发现李俊的眉头又锁在了一起,他只考了58分。
一个考试从来不能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
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
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他递过来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 一下。
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
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你每天借一个微笑给我,好不好?”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
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
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在抬头注视我。
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
他没有感觉到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
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 他困难地对我笑了笑。
见他这样,我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
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要哭了。
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
他终于张口,语无伦次。
我笑着让他坐下。
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久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
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一耸肩,向他摊开手。
他一愣,老师你要干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纸条呀。
他笑了:我不写纸条了,您给我补补课吧。
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要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好的,我一定给足你。
”等他高高兴兴准备离开时,我递给他一张纸,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
我告诉他,一天之后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
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
下午他说还没做好,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
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