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 2007年以来,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高筑。

为了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大国地位迅速崛起和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需要,充实和增加我国进口贸易、服务进出口贸易,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优化贸易结构,增强我国在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发展趋势建议长期以来。

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货物贸易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形势。

但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

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货物的加工、装配、维修以及货币、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为非本国居民提供服务并取得收人的活动,是一国与它国进行服务交换的行为。

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有形的、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并符合于严格的服务定义的。

直接的服务输出与输人。

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服务输人和输出,也包括在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的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

一般我们所指的服务贸易都是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国际服务贸易”或“服务贸易”才是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这里的“服务贸易”及“国际服务贸易”均指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

而通常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

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

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

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

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

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服务贸易包括一系列的产业、职业、行政机关的产出:空运业、银行业、保险业、旅馆业、餐饮业。

理发业、教育、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研究、娱乐业、按摩院、旅游业与旅游代理、计算机软件业、信息业、通信业、医疗与护理、印刷、广告、租赁、汽车出租服务等。

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这些行业部门的产出品向其他国家居民的销售。

中国的服务贸易行业在近年来也在蓬勃发展,涉及到了相关行业,但总体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市场上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服务贸易总量分析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97年的245.04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286亿美元,12年间增幅超过4倍。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2008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9的第3位。

但在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差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

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表1中国历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中国出口额中国出口占世界比重 (%) 世界出口额中国进口额中国进口占世界比重 (%) 世界进口额中国进出口额中国进出口占世界比重 (%) 世界进出口额1982 25 0.7 3646 19 0.5 4028 44 0.6 76741983 25 0.7 3543 18 0.5 3829 43 0.6 73721984 28 0.8 3656 26 0.7 3963 54 0.7 76191985 29 0.8 3816 23 0.6 4011 52 0.7 78271986 36 0.8 4478 20 0.4 4580 56 0.6 90581987 42 0.8 5314 23 0.4 5439 65 0.6 107531988 47 0.8 6003 33 0.5 6257 80 0.7 122601989 45 0.7 6566 36 0.5 6855 81 0.6 134211990 57 0.7 7805 41 0.5 8206 98 0.6 160111991 69 0.8 8244 39 0.5 8510 108 0.6 167541992 91 1.0 9238 92 1.0 9471 183 1.0 187091993 110 1.2 9413 116 1.2 9596 226 1.2 190091994 164 1.6 10332 158 1.5 10438 322 1.6 207701995 184 1.6 11849 246 2.0 12015 430 1.8 238641996 206 1.6 12710 224 1.8 12697 430 1.7 254071997 245 1.9 13203 277 2.1 13056 522 2.0 262591998 239 1.8 13503 265 2.0 13350 504 1.9 268531999 262 1.9 14056 310 2.2 13883 572 2.0 279392000 301 2.0 14922 359 2.4 14796 660 2.2 297182001 329 2.2 14945 390 2.6 14941 719 2.4 298862002 394 2.5 16014 461 2.9 15793 855 2.7 318072003 464 2.5 18340 549 3.0 18023 1013 2.8 363632004 621 2.8 21795 716 3.4 21328 1337 3.1 431232005 739 3.1 24147 832 3.5 23613 1571 3.3 477602006 914 3.4 27108 1003 3.8 26196 1917 3.6 533042007 1216 3.7 32572 1293 4.2 30591 2509 4.0 631632008 1465 3.9 37313 1580 4.6 34690 3045 4.2 72003注:遵循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定义,中国服务贸易数据不含政府服务。

数据来源: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服务贸易结构分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

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

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

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

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

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

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

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

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不合理。

第一,从出口服务贸易来讲,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因此国际竞争力很低。

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

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

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

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

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

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

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

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

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

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

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