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说课稿

昆虫说课稿

《昆虫》说课
宣恩荧屏特殊教育学校李先尧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聋校七年级理科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讨论的是昆虫的共同特征和发育。

通过本章的学习,力求学生对昆虫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有深刻的理解。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纲,为了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的教材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多彩的昆虫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观察具有代表性蜜蜂和蝴蝶,通过图片让学生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以蚕的发育过程为例,让学生对变态发育有初步的认识。

第三部分介绍昆虫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对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媒体:彩图、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列举常见的昆虫,并说出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 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2、操作领域:小组合作,完成对蜜蜂和蝴蝶外部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对直观事物的表达能力。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认识动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谐意识和生态观念。

教学重点:观察蜜蜂和蝴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从蚕的发育过程,了解变态发育。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图等。

四、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能有所收获。

探究式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有效方法。

本节课充分发挥听力障碍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课对学生观察、交流、分析、理解等多层次的能力培养,通过多媒体设备,激趣引新、个性发展,启迪创新、倡导合作、探究发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合作,
构建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布置
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昆虫的各种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在校园、小区捕捉一些放在玻璃瓶、火柴盒里带来课堂。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捕捉时注意观察这几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并记录,以便上课时使用。

2、情境导入、开门见山
本节课的导入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借助形形色色生活常见的昆虫进入新课它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浓郁,激发无限的遐想,也惊讶于生活中原来随处可见的这些五彩各异的小生灵。

3、个性表达、合作体验
让学生自己观察以蜜蜂和蝴蝶为例的昆虫,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自己观察认识到的与同学分享、讨论得出: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

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让学生回忆曾经养过、看到过的养蚕经历,蚕从幼虫到成虫体形差距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4、拓展整合——联系生活
昆虫世界的还有很多神奇,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蜜蜂酿蜜、家蚕吐丝、大部分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益虫。

但是,也有许多昆虫对人类造成了伤害,传播疾病、危害农业等等。

我们要消灭害虫。

在生活中我们更要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5、课堂总结——复习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并用一些习题及时复习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实物标本,也不能带他们到大自然去直接感受昆虫世界,所以只靠彩图和多媒体,还是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残疾少年儿童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