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2.为人民服务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革、彻、迁”等10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第一课时
1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
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播放一些各行各业劳动图片【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
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
这样做,为了谁?
生:好。
师:(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
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说说理由。
生: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
为了人民能够更
以图片导入,创设
出那些默默为人民服
务的人默默奉献的氛
围,学生初步感受情
感,激发学习兴趣。
2
加幸福地生活。
师:对,为人民服务。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
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
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
(板书:为人民服务)
新课
教学
()分
钟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3、4】毛
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笔
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
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
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
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
3
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3.人物介绍【出示课件5】
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
1933年加入红军。
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
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
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
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4
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
时年29岁。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出示课件6】读词语:鸿鼎旺炊
剥削兴旺解放哀思炊事员
死得其所精兵简政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出示:这里重点演示了“鼎”字的书写,运用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5
白板里的笔画书写,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掌握正确的笔顺。
理解“鼎”的意思,用“鼎”可以组哪些词语,随机出示“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三足鼎立”等词。
让学生不仅掌握其形、并且通过组词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
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出示课件7】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出示课件8】
第一方面: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方面: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教师点拨第2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来介绍张思德为人名服务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