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详略得当一、知识结构一、为什么要详略得当?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二、详略三病(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三、什么是叙事中的详写和略写略写是指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简略叙述。
四、怎样安排详略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就是说,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就是重点,要详写;反之就略写。
五、经典回顾之一:《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称呼的来历;2、元旦吃福橘说恭喜;3、教我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4、“切切察察”的毛病5、“谋杀”我的隐鼠6、摆成“大”字的睡相7、“长毛”的往事8、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所以详写。
其它事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所以略写。
依据下列中心,判断上述事情哪件该详哪件该略?(1)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批评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3)表现农村妇女生活虽苦,但仍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4)表现农村劳动妇女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鲁迅是如何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的?你从中获得什么写作启示?写起因:一个远房叔祖引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写经过:当没有人理会一个孩子的渴慕时,阿长主动过问《山海经》;写高潮:当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把《山海经》给我买回来时,我霹雳般的全体震悚起来;写结局:我得到了我最心爱的宝书,也重新认识了我的长妈妈。
经典回顾之二:《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问题1:爬月台买橘子,这么普通的一件事,有必要写得那么细吗?问题2:本文段是怎样详写父亲的?详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特点,充分写出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小结:叙事要详略得当详与略的选择:依据中心,确定详略详写事情的方法:(一)抓住记叙要素,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二)渲染事件发生的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详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特点,充分写出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二、题目练习【练习一】“三好生”陈庆苞①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②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③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④“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
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
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
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
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⑤“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⑥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⑦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
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⑧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⑨“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⑩“我来……领奖呀。
”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
他有些委屈。
⑪“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⑫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⑬“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⑭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
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⑮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⑯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⑰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⑱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
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⑲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
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⑳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㉑全场静得出奇。
㉒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
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㉓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
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
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㉔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
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
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
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㉕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㉖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
“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㉗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㉘半晌无语。
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1、这篇文章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答案:详细了我上台领奖的前因后果,略写了我拿奖之后对班主任的态度以及我跟妻子的对话。
【练习二】住在母亲的掌心查一路(一)①接到母亲的电话。
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
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
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
小时,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
而且,母亲总要将手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上抚摸,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②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
妻子回家我问妻子。
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
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
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二)③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她有些急切,又有些迟疑。
终于,她拿出了一块玻璃。
我不知道她这是干什么。
母亲说,把它放在你的电脑前面,兴许能挡挡辐射。
这是一块普通的窗户玻璃,不普通的是,边角已被母亲用砂轮磨得光滑如水。
这才回想起,母亲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向我打听有关电脑辐射的知识。
④我日夜坐在电脑前写作。
母亲不知从何处听说,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伤害”被紧张和担忧无限夸大。
而她又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是何等的粗心大意。
能想象出,多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冥思苦想,才想出了“高招”。
当儿子对一切都粗枝大叶掉以轻心时,母亲的心,却像敏感的雷达,小心地捕捉着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迹,母爱无微不至。
(三)⑤每次去看望母亲,她都会整上一桌子山珍海味。
她静静地坐在桌边,希望能看到儿子昔日狼吞虎咽的样子。
可是,我现在的食量不能让母亲满意。
后来几次去,就发现阳台上放了几口大缸。
缸里是为我制作的泡菜。
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⑥母亲终于满意了。
每次她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装好泡菜让我带回来。
坐在车上,我把泡菜放在掌心。
脑海里想象着白发的母亲,是怎样快乐地在几口大缸之间围绕穿行。
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的玻璃瓶都用一块毛巾包好,外面再套上网兜。
让我的手掌时时感到温暖。
车子载着我离家几百里。
我在外漂泊,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
可是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手中的泡菜,仍然住在母亲的掌心。
1、请分别拟一个小标题,概括作者写母亲的三件事情:(每个不超过6个字)第一件事: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件事:我的生日第二件事:一块玻璃第三件事:一瓶泡菜【解析】本文很好的采用了数字段落划定,是文章的脉络层次结构十分顺畅、明晰:我的生日、母亲送的磨光边角的玻璃、一瓶瓶装满亲情的泡菜。
2、文章详细的写了三件事目的是什么?答案:凸显出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表现了母爱的爱之深切。
【练习三】有一种善能穿透心灵程刚①朋友托我办一件急事,往回返的时候已是深夜。
我直接找了一辆私车,和两个陌生的小伙儿一起拼车返程。
两个小伙儿很年轻,上车便玩手机。
因为我忙了一天一夜没合眼,已经极度疲惫,便靠着座背睡着了。
②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司机叫醒了我,问我家住哪,已进市区了……③我正准备下车,却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手机。
我知道,这个手机肯定是刚才那两个小伙儿的,看他们像是学生,买个手机也不易,我便问司机刚才两个小伙儿啥时候下车的。
司机对我说:“十分钟前吧,郊区那个镇上下的。
”我拿起手机,调出电话簿,拨通了一个标着“妹妹”的电话号码。
那边接通了,一个小姑娘直接喊哥,我急忙说清了原委,小姑娘听后说那肯定是她哥的。
她哥说今天要从省城赶回家,可现在还没到家。
想着也没什么急事,一觉醒来轻松不少,我便想把这个手机还给小伙儿——毕竟离的不远。
于是,我让司机掉头,按照小姑娘说的地址去她家。
④十分钟后,我们到了那里。
正巧两个小伙儿正往家里走。
⑤司机停下车,我高兴地和他们打招呼。
可小伙儿不知为什么,突然间想快步离开,我不禁有些莫名其妙。
我拉住其中一个小伙儿,把手机递给他,对他说,以后要小心,不要这样好忘事。
小伙子这才安定下来,不好意思....地接过手机,然后向我说谢谢。
⑥我转身要走,小伙子叫住了我,让我等一下。
他跑进院子里,一会儿又跑出来,摘了一袋子的茄子和青菜给我,说:“叔叔,没什么感谢的,庄稼院里的东西,您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