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工程基础第三章

材料工程基础第三章


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牛顿反作用力的第三定律。 第一步,发动机前面装有空气压缩机,现代压缩机分为7--9级, 压缩机转子周圈装满叶片,发动机启动后,压缩机旋转吸入外界 的空气,外界的空气进入导向器以后,压缩机把气体一级一级向 后压,气体的浓度越来越浓,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当气体通过最 后一级后,气体压力增大很多倍。然后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里, 喷电打火,喷油燃烧,因气体中含有氧气,气体燃烧膨胀,向后 喷出,燃烧室后面是涡轮,涡轮轴上装涡轮盘,涡轮盘周圈装满 叶片,涡轮分7--13级,通过涡轮旋转再一级一级向后压, 气体通 过发动机后部的涡轮一级一级压缩,压力再提高几百倍,最后, 通过尾部喷口喷出。产生反作用力,使飞机向前飞。
5、合金的热变形加工
从金属学观点来说,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塑性变形加工时加工 硬化作用能被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动态软化过程(如动态再结晶) 所抵消,从而获得接近稳定流变应力的变形过程称为热变形加工; 而把之发生加工硬化的变形过程成为冷变形加工。
热加工的上限温度一般控制在固相线下100-200范围内,超过这 一温度时,晶界会发生氧化,下限温度一般应在再结晶温度以上。 。 对于有固态相变的材料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以碳素钢为例,亚 共析钢的热加工终了温度应控制在铁素体析出温度以上稍高处。 温度过高温度过低-
扭折:当受力的金属晶体处于对滑移和孪生都不利的位向情况下, 晶体某些部分的局部晶面就可能为适应外力而发生扭折变形
加工硬化 work hardening 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 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化。产生原因是: 金属在塑性变形时,Ⅰ晶粒发生滑移(易滑移阶段),Ⅱ出 现位错的缠结(线性硬化阶段),Ⅲ出现位错的交滑移(抛物线 型硬化阶段)。 加工硬化的程度通常用加工后与加工前表面层显微硬度的比 值和硬化层深度来表示。

精密模锻:
定义:在模锻设备上锻造出形状复杂、锻件精度高
的模锻工艺方法。

基本工艺过程:

特点和应用:
1、模膛表面精度要求高,并开排气小孔;
2、精确计算原始坯料的尺寸,严格按坯料质量下料;
3、精细清洁坯料表面和模膛内表面;
4、在锻造过程中,应避免因加热引起的锻件表面氧化; 5、模锻时要润滑和冷却锻模; 6、模锻设备应具有刚度大、精度高等特点; 7、适于锻造超高精度的中小型零件。
6、影响金属塑性和形变抗力的因素 (1)合金元素的影响 (2)形变温度的影响 (3)形变速率的影响 (4)应力状态的影响
7、超塑性 7.1定义 某些金属和合金在高温低速拉伸,能产生特大型变量而不发生缩 颈,这种性质称为超塑性。 7.2 分类 相变超塑性、结构超塑性 7.3发生的条件 m ① 金属塑性变形的流变应力T 与变形速率 T 之间的关系可 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3、回复与再结晶 将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大约其熔点温度的一半,并在 此温度下保温,将要发生一系列变化: 回复:一般将无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以前所发生的全部退火现 象称为回复; 再结晶:将随后通过在结晶核心的形成及生长、最终形成无畸 变的新晶粒过程成为再结晶; 二次再结晶:再结晶后形成的晶粒再继续加热时,还会发生长 大,包括正常的晶粒长大和异常的晶粒长大,后者又称为二 次再结晶。
定义:把金属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膛内,在模锻锤或
压力机上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在模膛内产生变形, 从而获得形状与模膛内轮廓相一致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基本工艺过程:
1、普通模锻
2、模锻+切边
3、一模多锻

基本工序:
1、盘状锻件


(预 锻)
终 锻
2、直轴类锻件 拔 长 滚 压
终 锻
(预 锻)
3、弯轴类锻件
2、塑性变形引起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 (1)亚结构 变形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晶粒分成细小的块区(胞状组织),块 区之间的区域具有高密度的位错缠结,构成了胞壁,而胞状组织 内部位错密度较低,位错可以自由运动。所形成的这种组织称为 亚结构。约为10-3~10-6cm,亚晶粒、亚晶界 (2)纤维组织 冷变形后的组织呈现纤维状,常称为纤维组织 (3)形变织构 金属冷变形时,由于内部各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滑移时的晶粒 转动,使各晶粒的某一晶向或某一晶面和晶向都不同程度地转到 与外力接近的方向


自由锻造:
定义:是指借助锻压设备上下砧块的压力使坯料成
形的压力加工方法,在锻造过程中,金属沿垂直于作用 力的方向上自由变形。

基本工艺过程:

主要工序:
1、实心圆截面光轴 及阶梯轴 拔长(镦粗及拔长) 2、实心圆截面光杆及阶梯杆 拔长(镦粗及拔长) 切割 锻台阶 冲孔 切 割 锻台阶
3、单拐及多拐曲轴 拔长(镦粗 及拔长) 错移 锻台阶 切割 扭转
a 、加工硬化给金属件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在冷轧钢 板的过程中会愈轧愈硬以致轧不动,因而需在加工过程中安排中 间退火,通过加热消除其加工硬化。又如在切削加工中使工件表 层脆而硬,从而加速刀具磨损、增大切削力等。 b、有利的一面是,它可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以热处理方法提高强度的纯金属和某些合金 尤为重要。 如冷拉高强度钢丝和冷卷弹簧等,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来提 高其强度和弹性极限。 如坦克和拖拉机的履带、破碎机的颚板以及铁路的道岔等也 是利用加工硬化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的。
第三章 金属压力加工
本章重点 1、金属的压力加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 2、为什么锻件的机械性能优于铸件? 3、试对比铸造和锻造生产的优缺点,两者在应用上有何区别? 4、试述自由锻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什么大型锻件通常采用 自由锻造的方法制造? 5、试述模型锻造过程中金属在模腔中的充填过程。 6、什么是超塑性,超塑性模锻与普通模锻相比有何特点? 7、冲压工艺有哪些基本工艺,板料弯曲中的回弹是如何产生的, 怎样克服回弹? 8、金属挤压有哪几种形式,挤压的主要工艺特点是什么,为什 么静液挤压可用于低塑性材料的成形?

预备知识-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有三种方式: 滑移、 孪生、 扭折 滑移: 面心立方{111}<110>12个、体心立方{110}<111>12个、 密排六方结构{0001}<11-20>3个 面心立方塑性最高
孪生:面心立方的孪生面和孪生方向{111}<112>,体心立方的 孪生面和孪生方向{112}<111>, ,密排六方的孪生面和孪生方 向{10-12}<10-11>。
(如锻造)不同,板料成形时材料的厚度通常不会减少,目的
是避免缩颈和撕裂。
与铸造、锻造出来的零件相比,薄板冲压的零件有着重量
轻、形状多变的优点。由于低碳钢价格低,具有足够的强度及 良好的成形性能,所以它是最常用的金属薄板料。而航空宇航
业则常选用铝和钛薄板料。


冲压概述:
冲压的主
要参数:

冲压的变形区域:

m T r , T C T
其中,m称为敏感性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应变速率下稳态流变时,产生超塑性的 条件之一为:
lg r m lg T
1 r 3
② 超塑性变形还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一般为0.5~0.6Tm,Tm为以 绝对温度表示的金属熔点。 ③ 通常认为,当形变温度大于0.4Tm时,产生结构超塑性的条件主 要是必须具有热稳定的超细晶组织,尤其是以混合等轴超细晶双相 组织为佳。 7.4超塑性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和机制 ① 大量的实验观察表明:超塑性变形和一般的高温蠕变不同,变 形时,没有晶内滑移,位错密度不增高,晶内不出现高温蠕变中常 见的位错胞或位错缠结,也不存在由于调整位错密度而出现的第一 阶段蠕变。 ② 由于超塑性变形主要依靠晶粒间大范围的协调性转动来实现, 所以在晶界上不产生空洞。此外,超塑性变形是很细的晶粒在高温 下长时间进行的,因此晶粒会有所长大 ③多数学者认为超塑性变形是依靠晶粒的换位,而这种换位是通过 晶界的滑动与扩散来完成的。


胎模锻造:
定义:在自由锻设备上利用自由锻的方法进行坯料
变形,最后在未固定的锤头或砧座上的简单模具(胎模) 内成形的压力加工方法。

基本工艺过程:
常见的胎模有扣模、套筒模及合模三大类。

特点和应用:
1、生产效率较自由锻高,但比模锻低;
2、锻件尺寸精确较自由锻高,但比模锻低; 3、与模锻相比,设备简单,锻模易加工; 4、适于批量锻造中小型零件。

定义:是指在较低的成形速率下,在可调速的水压机或液压机
上使超塑性金属模锻变形,模锻时变形速率逐渐减小的工艺方法。

基本工艺过程:
锻造钛合金涡轮盘时超塑性模锻和普通模锻的对比 工艺参数 坯料加热温度/C 模具预热温度/C 变形速率/(mm/s) 平均单位压力/MPa 模锻工步 锻件加工余量 普通模锻 940 480 12.7~42.3 50.0~58.3 4 大 超塑性模锻 940 940 0.025 11.7 1 小
4、空心光环及阶梯环 拔长(镦粗及拔长) 冲孔 扩孔
5、空心筒 拔长(镦粗及拔长) 拔长
6、弯曲件 拔 长 弯 曲

特点和应用:
1、锻件的质量范围宽,操作工具简单;
2、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金属损耗大; 3、锻件尺寸精度低,形状不太复杂; 4、适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锻造大型零件毛坯。

模型锻造:
C表示冲头与定模之间的间隙
冲剪变形区域的显微硬度分布
当间隙C增加时,材料倾向于被拉
进定模内,而不是被剪切。在实际生
产中,间隙C控制在板厚的2~10%。

冲压的主要工艺类型
根据板料在加工过程中其整体性是否破坏,板料冲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