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病人为中心照顾的指导原则 答案和讲义1

以病人为中心照顾的指导原则 答案和讲义1

1、()是全科医学的优点赖以发挥的支柱A、长期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式的医患关系B、短期建立同事式的医患关系C、长期建立不平等的对等的医患关系D、长期建立长期稳定的雇佣式的医患关系2、病人的权利不包括()A、人格和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B、自主与知情同意的权力C、监督医疗的权利D、袭击医生的权利3、在前线,抢救病人的时候,遇到伤患()A、先抢救轻伤患者B、发现是俘虏可以漠视C、弄清属于哪国的伤患D、立刻进行救治4、“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了解他们患了什么病要重要得多”是()的名言A、希波克拉底B、白求恩C、吴阶平D、弗莱明5、以病人为中心必须强调以()为导向A、反应B、需求C、疗效D、利益以病人为中心照顾的指导原则首都医科大学崔树起一、收集病人的三维资料在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有些原则必须要坚持。

第一个,首先对病人角色怎么去认识,我们既然是要以人为中心,或者是以病人为中心。

那么病人是什么的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你得了解。

这样你才能去了解他的需求。

那么对于病人来讲,首先要注意,我们要尊重病人的权利。

病人来看病的时候,他有病人的权利。

我们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要体现病人的权利,要尊重病人的权利。

要跟病人商量,要保护病人的利益。

这个在现在医师法当中,包括很多法律当中都有所体现了。

所以我们作为全科医生来讲,这方面要求做的更好。

病人的义务,病人应该承担什么义务,也得跟病人解释清楚。

特别是慢性病。

慢性病如果他自己不来管理自己的疾病,只靠医生来做,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些责任要跟病人家属还有关系。

可能还要告知病人家属,还要教会他们怎么去做。

第三,就是要了解病人的角色,行为。

因为每个人患病以后,他的病人角色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给大家要指出来有八个方面的这种不同的变化。

即使同样一个人受到这种八个因素的影响,表现形式他会有所不同了。

所以大家在看看门诊接待病人的时候,形形色色。

二、了解病人的角色行为第一个问题就是因病因人而异,不同的疾病以及同样的疾病,不同的人得了它都是不一样的。

这点大家会体会的比较深。

也就是当对某病的医疗条件可能受到某种限制的时候,那么病人对他的期望值就会不一样。

我对大医院医疗条件,和对它提供的服务,我的要求和到一个小医院完全不一样。

所以这点,他的期望不一样。

那么到看病的时候,他表现的就不一样。

另一点,对社会人群健康的看法,是因为某种社会人群,受到某种社会的影响,那么这种社会影响下对待健康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评价的观念也不一样的。

比如胖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它就是健康,有的人认为它就是不健康。

有些地方看法就不一样。

因为这里还受到一些个宗教的影响。

因为不同的宗教都有病的看法所以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接待病人的时候要注意他的这样一个背景。

还有一点就是相互关系不同而不同。

医患关系之间,不同的医患关系,当然他之间的,对医生的态度和要求都不一样了。

第五点就是对某病的健康信念不同而态度不一样。

健康信念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后天养成的一个问题。

知其性的不一样当然对于这个某些病的认识和看法也不一样。

他患病以后表现的也不一样。

患病以后对他的这个疾病的知其性的这个问题也左右了他就医的行为的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他会完全不一样。

第六点就是患者的社会价值不同而看法不同,当然社会价值,他社会当中的社会地位不一样,可能对社会价值看法不一样。

在不同的社会,发达国家和不发达落后的国家,这种社会价值的取向都完全不一样。

所以这点差别要注意。

第七点就是病程长短,以及病程的严重程度,对病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这点当然是对于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也不会一样。

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对它看法也不一样。

那么最后一点就是有关人员离患者住宿远近的不同而情况不同。

也就是从照顾方便不方便,他在这个看病的过程中,能不能容易得到医生的服务。

一个山区里头远离这个医疗机构的时候,你和一个在医疗机构旁边住着的人,他这种期望完全是不一样的。

就是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所以在这些方面的影响,希望大家都是要注意一下,这样你面对病人,实际上来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他都是不一样的,你要注意到他的个人的不同,都不要千篇一律把他看成都是一样的人。

三、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具体的指导原则,第一个原则给大家提到关注病人应该胜于关注疾病。

因为病人和疾病是两个重要的范畴,对医生来讲,它是两个重要的范畴,这两个都重要,但是不等于在任何时候,两人都是平等的。

总的来说,应该是关注病人怎么样胜于关注疾病。

因为疾病是这个病人得的,你看这个病是为了病人,而不是为了疾病而看病。

因为最根本的厉害关系在病人身上。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的这个处理疾病必须考虑到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选择什么样的方案,不能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站在病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因为只有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把这个问题在本质上加以解决。

如果你站在疾病上看待问题的时候,就是站在医生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你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证明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这种服务理念。

这是自然而然的就是这样一个结论。

因此这里有句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了解他们患了什么病要重要的多。

到现在这个话并不过时,我们中医传统提到是治病救人济世,治病是为了救人,在救人的同时对社会,对他的家庭关爱和帮助。

解决了更大的问题,是一连串的问题。

所以一个人生病并不是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问题,是跟社会关联的,跟他的家庭关联的。

第二点,要重视各个生命周期中的家庭与健康的相互影响。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那么他的关注的健康问题是不一样的,他和家庭之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这个必须要分出来,你对于小孩,对于老年人怎么看待。

对于这个家庭当中的支柱,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如何看待。

最主要的这个家长,或者这个父亲,他要是得了病,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你都要应该去看待,不同时期的问题,健康问题不一样,不同时期的影响不一样,要全面去看待。

第三点,就是突出病人需求为导向,社区为基础这种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必须强调以需求为导向。

想办法去满足他的需求,他的愿望和需求解决了,那么对社区,对社会,是有很大的一个帮助。

他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要考虑到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因为需求的解决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无限的资源可利用的。

所以要考虑到他的社区的资源,家庭的资源可利用程度。

第四点,我们强调以临床医疗服务为切入点,重在防治结合,三级预防。

如果一个医生不会看病,你要想做预防工作苍白无力。

那病人不会听你的。

因为在病人的心目中,医生你首先要会看病,你说出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他才愿意接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这种防治结合。

把它体现在每一个服务当中去,因为在社区卫生服务当中,实际处处都可以做预防工作。

就看你的这个医生的意识有没有。

第五点,就是强调要长期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式的这个医患关系。

这是全科医学的优点赖以发挥的支柱,医患关系不连续,怎么给他提供连续性的服务?就是今天到我这看病,第二天不知上哪去了,你能连续上么?你综合性的服务也一样,综合性服务也是有一个必须稳定的情况下,我才能知道动员各种方面的力量,给他提供全面的照顾。

其实其他的服务特点都是这样的,所以做预防保健工作,做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没有这种稳定的医患关系,要想开展起来,那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国家落后在什么地方,就是社区卫生服务,这种稳定的医患关系没建立起来。

全科医生队伍非常薄弱,没有提供这种,以病人为中心的这种,维护病人健康,这样的一个基层保健服务。

那么整个卫生服务体系没有根基,就没有基础。

所以我们大医院的先进仪器设备比国外的甚至还要先进,配置台数都比他们多。

普遍的反正现在大城市都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好的那些大的医疗设备。

医疗技术也不错,而且相当不错,但为什么整体的服务水平上不去?主要是基层服务这点,如果我们不能建立这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发挥我们这种团队的功效,那么这种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第六条原则就是要尊重病人的权利,那么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尊重他的人格,所以不管他患了什么样的病,你都要尊重他,这是作为医生一个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在前线,抢救病人的时候也一样,在战场上,只要他放下武器,不打仗了,不管他是哪方的俘虏,你作为医护人员,该抢救的时候你不能见死不救。

因为他是你的病人,所以在这点上来讲要维护病人的尊严。

我们现在很多服务当中对这个做的都不到位,国外是非常的在意。

因为要不在意,病人要告他,要罚医院,罚医生,我们国家没有这种制度,所以很多医生还没有养成这种习惯。

第二点就是病人有接受治疗和拒绝治疗的权利。

治疗的权利就是他生病了应该能得到治疗,这是一种公平性的基本的要求。

所以我们现在国家准备要实行全民的医疗保障,就是要使每个人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权利。

生存的权利和医疗的权利,今后会大大加强。

对病人来讲他应该知道他所患的什么病,你应该告诉他,因为他有了解这个疾病的权利。

当然现在要不有时候你不告诉病人他得了什么病,要不就是不采取恰当的手段,什么都跟病人讲,不保护病人,这两种都是错误的。

因为病人要知道他到底得了什么病,病人的权利应该要得到保障。

当然你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比如他得了癌症,你就告诉他,你得了什么癌症,把病人都吓坏了,那也不行。

你得看聪明的办法,或者是采取什么手段,适当的时机来告诉他。

这得根据情况来看了,当然还要跟家属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因为在我们国家,这方面也是比较薄弱。

第四点就是自主与知情同意的权利。

特别是同意这个权,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做的不到位。

你比如说选择个手术方案,要做手术了,最后签字的是他的家属,他不让病人签字,实际上只要这个病人有民事行为,他并不糊涂,他还清醒着,应该是病人自个来认可自个的服务的权责,什么样的手术方案,即使他又什么危险。

当然如果病人死了,找麻烦的是他的家里,他的家属。

那么跟家属签了字以后不用找麻烦了,他没有站在病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所以这点,还是医生怕跟他的家属找麻烦,打官司,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完全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再有病人可以拒绝治疗和拒绝实验的权利,特别是药物实验。

在病人身上使用,病人可以完全拒绝。

因为在一期、二期临床用药的过程中,那是志愿者才能够实施。

你要是让病人接受这种药物,你必须告诉病人,自愿才行。

你背着他去做,那是违法的。

那么病人当然如果愿意做,那么他当于说一个志愿者了,那当然你就可以服这个药。

医疗保密的权利,因为很多医疗信息病人要求保密,你必需要给病人保密好,这个问题是一个基本的权利。

最后一点就是病人有监督医疗的权利,监督医生的服务行为的权利,他有监督权。

你做的好不好,他可以批评你,也可以跟你向上反映,他可以有这基本权利。

所以卫生服务当中我们经常有时候也主动的接收病人的这种批评,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