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工程细部做法的几点建议
一、屋面卷材防水
1.附加层做法。
通病:卷材裁剪不合理,导致出屋面风道、管道根及阴阳角部位空鼓。
合理做法:按照下图进行各部位卷材裁剪。
阴角材料裁剪完成效果
阳角材料裁剪完成效果
管道根部卷材裁剪
2.女儿墙内墙防水收头
通病:女儿墙与屋面结构之间的变形不能同步,常在根部有裂缝而渗漏且现场常常出现凹槽内卷材收头压、钉不到位,导致缝隙渗水。
合理做法:将两层卷材端头裁齐,压入预留凹槽内收头,用密封材料填实,也可用镀锌防水金属压条钉牢,钉距不大于90cm ,用密封材料填实。
3.女儿墙压顶防水
通病:压顶防水层未做、防水涂料或抹面砂浆龟裂、护栏及避雷带根部防水处理不合理。
合理做法:内侧滴水部位宜用防水砂浆作防水层,压顶向内找坡,坡度不应小于2%。
外墙保温抹面设置抗裂网格布,严格控制砂浆及涂料含水率。
遇护栏及避雷带部位,其根部与水泥砂浆之间应留凹槽,槽深10mm 、宽20mm ,槽内嵌填密封膏。
二、卫生间防水
1.基层处理
通病:基层找坡不合理,排水不顺畅,表面未压实抹光。
合理做法:防水找平层施工应在找平层施工之后进行。
地面向地漏处排水坡度为2%;地漏边缘向外50mm 内排水坡度为5%。
卫生间防水基层应采用
完成效果
1:2.5或1:3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厚度20mm,找平层应坚实无空鼓,表面应抹平压光。
2.管根、墙角处理
通病:穿楼板管道吊洞施工粗糙,砼不密实,“八字角”半径、弧度不足。
合理做法:管根孔洞在立管定位后,楼板四周缝隙用1:3水泥砂浆堵严;缝大于20mm时,采用细石混凝土堵严;管根与混凝土(水泥砂浆)之间应留凹槽,槽深10mm、宽20mm,槽内嵌填密封膏。
管根及墙角处抹圆弧,半径10mm。
“八字角”做法地漏完成效果
3.防水材料涂刷
通病:一次成活,材料涂刷厚度不够。
合理做法:防水涂料应分遍涂刷,每遍不能涂刷过厚。
下一遍涂刷应在上一遍涂膜固化后进行,以手摸不粘为准。
下一遍涂刷方向应与上一遍方向垂直,涂刷遍数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涂膜厚度为准。
三、外窗渗水
1.缝隙处理
通病:结构与副框间隙过大,工艺处理不当,造成渗水。
合理做法:当结构与副框间缝隙小于2cm时,采用发泡胶填实;当大于2cm
时,采用细石砼灌注密实。
2.窗边抹灰收口
通病:抹灰收口工艺粗糙、砂浆含水率不合理、未压实,造成收口龟裂、收缩裂缝
合理做法:严格控制砂浆含水率及施工工艺,压实、抹光。
外窗渗水
间隙过大,工艺处理不当 间隙小于2cm 正确做法 间隙大于2cm 正确做法
3.窗户打胶
通病:打胶不到位,密封胶使用错误或使用质量不合格密封胶。
合理做法:严格检查进场密封胶,打胶时门窗框体与结构洞口四周打胶应顺直、光滑,宽窄一致,宽度不小于5mm,表面形成密实的圆弧,平直圆润、无裂纹
4.外窗台找坡
通病:外窗太找坡不够或找坡方向错误。
合理做法:外窗台应由内向外找坡,坡度不小于5%,找坡材料宜为防水砂浆,压实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