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财政信息化是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只有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财政改革和财政业务,财政信息化建设才有生命力。
近几年来,大悟县以“建设财政信息一体化工程、建立统一的财政信息系统平台”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从2004年开始筹备至今,短短五年的时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财政改革与发展。
一、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一)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按照高标准的要求,大悟县财政信息化新机房于2004年4月正式建成,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实行专线供电,配备有6KV A UPS及8小时后备蓄电池、完整的防雷系统以及灭火器等简单的消防设备,并安装了安全防盗报警系统,进行了防静电处理、内置3匹普通空调保证了室内恒温控制,机房的硬件设备主要安装在三个普通机柜中。
目前,该县已经构建了较完整、先进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和基地,能够适应未来15年的财政信息化发展需要(网络拓扑见图一)。
图一:大悟县“金财工程”网络拓扑图(二)主要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
到今年为止,大悟县已经建成了包括金财工程六大核心工程(部门预算、财税库横向联网、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社保财务资金信息管理系统、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系统)在内的一系列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基本涵盖了当前财政收支管理的所有领域,县级财政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具体情况见表一)。
同时,各乡镇财政所对财政信息化建设也加大了力度,从2006年开始,到2007年已全部使用了预算编制系统。
建立了财政部门内部业务数据相互传输的局域网络,建立了和财政部、财政厅联网的广域网,建成县财政、税务、银行三家单位组成的财税库城域网,实现了财政部门之间、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财政系统上下级之间的财政业务数据传输与审核。
表一:大悟县财政信息化应用业务系统表(三)县级财政门户网站基本建立。
为了提高财政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全面提升财政公众形象,2007年6月开通了大悟县财政局互联网门户网站,陆续开设了政务公开、财政动态、政策法规、网上办事、文明创建、公众互动、公告公示等栏目,宣传财政政策法规,介绍财政工作情况,发布财经新闻,公开财政政务,接受群众监督,解答相关热点难点问题,增加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拉近了财政与公众的距离,树立了勤政为民、廉洁高效的良好财政形象,也更好地推动了该县财政打造服务型、学习型机关建设。
(四)财政网络安全得到保证。
财政收支攸关国计民生,保障财政收支信息的安全稳定是财政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大悟县财政局制定了《大悟县财政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在2005年建成了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并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多次给财政网络配备安装了防火墙,同时,严格控制财政局内外网的访问点击,进一步巩固了财政专网的安全性能,保证了财政业务的安全运行和财政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大悟县财政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应用系统关联度差,形成“信息孤岛”。
从提高财政工作效率来讲,财政所有应用业务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形成一个整体,但已上线的六个业务系统原先的建设多是针对某一财政特定业务设计的,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系统之间互不关联,各自独立,自成体系,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现象突出,致使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重复着同一数据的录入,不但加大数据出错的机率,也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系统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分散。
由于软件开发者的不同与开发时期不同,以及业务需求变化频繁,往往是一项业务需求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就配一批设备、开发一套软件,造成硬件和基础软件的重复购置,浪费严重。
事实上,财政系统的业务管理几乎没有一项单独的需求是独立的,通常一项业务需求总与其他业务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就造成了软件之间处理数据各自为政,功能交叉比比皆是。
同时,由于应用系统众多,条块分割严重,使得财政信息化的数据分配在各个部门和各种应用软件之中,现在虽然趋向于网络版,服务器集中在信息中心管理的机房,但对数据集中与信息共享常常只是空谈,因为软件的管理、应用是有权限的,再加上软件是独立的,可以想象,由于使用的技术不同,基于的环境(操作系统环境、数据库环境、数据访问技术环境)不同,无法实现数据集中信息共享,根本无法综合利用。
(三)防毒防攻击能力不强,网络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脑病毒、黑客入侵层出不穷。
还有技术更新、雷雨风化等自然因素和操作不当的人为因素等都时刻威胁财政网络的安全建设。
一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手段和机制来预防通过U盘、移动硬盘、软盘、光盘等移动中间存储介质传播病毒,使网络版杀毒软件防不胜防,造成财政网络中一些计算机在中毒后无法排除故障,只能重装系统。
二是财政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都是明文传输,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数据加密处理的,而且外界能通过防火墙所开放的端口来进行攻击网络内部的业务服务器和核心服务器设备。
对内没有防御措施和安全限制,这样很容易造成内部网络遭受攻击后而瘫痪。
同样受内部局域网的限制,网内各服务器不能实时打漏洞补丁,这给攻击行为埋下了严重隐患。
三是目前县财政信息网络中还没有建立灾难备份机制,也没有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来实施这项工程,核心数据的保障完全依赖于小型机和磁盘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虽然工作人员每天都进行手工的数据库逻辑备份,但是出现灾难后用它来恢复的不是完整的数据,只能说损失可能小一点,显然这不是我们所要的理想结果。
三、完善财政信息化的建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县级财政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以省级为主体,以“构建一个应用支撑平台(即数据库)、二级数据处理(即省财政厅与县市区分级数据处理)、三个网络(即内部涉密网、工作专网和外网)、四个系统(即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库和统一组织实施)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设备,加强资源整合,走“管理、业务和技术一体化”的路子,达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一)完善“金财工程”网络拓扑结构。
在现有的网络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将不合理或容易引起的攻击的结构进行改进和加强。
将城域网中不需要进入局域网中心的客户端,通过局部路由进行链接,最大限度的减少外部攻击的可能性。
进一步规划、整理好网络IP地址,提高传输介质的传输能力,规范网络访问权限,将网络的路径尽量选择最短路径算法,使网上延迟时间少,信息流程短,传输速率高,各个节点间均可以直接建立数据链路,便于全网范围内的合法访问和资源共享。
(二)整合系统网络资源。
构建统一的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即建立财政业务系统整合与统一以及信息交换、共享的平台和机制,为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财政业务“三个贯通”(即本级财政内部业务贯通、上下级财政之间业务贯通以及财政和预算单位之间业务贯通)奠定基础。
对现有财政核心业务进行改造整合,接入平台,建立财政核心业务数据库,通过平台的公共组件,实现上下级财政之间、同级财政内部各业务系统之间、财政与同级预算单位之间的“三通”。
通过平台,可以在不影响现有业务应用和操作界面的前提下,将县级各核心业务系统整合到一个稳定的底层平台之上。
通过统一门户(Portal)和数据仓库的应用,完善系统整体架构,构建一个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和稳定性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框架,为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
实践证明,“零敲碎打”建设已不能满足财政信息化长远发展,财政信息化的建设必须走一体化的路线。
一是管理一体化。
所有软硬件设备和需要建设的金财工程项目,统一由省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和审批,由省厅“金财办”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组织实施。
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孤军奋战、各自为政和孤岛效应,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投资集约化,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二是业务一体化。
根据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对财政的业务流程重新梳理,以预算管理为龙头,预算执行为主线,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覆盖财政全部资金,重新打造预算、执行、核算、决算一体化的业务系统。
三是技术一体化。
建立一个统一的软件构架、统一数据口径、统一的开发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编码体系、统一数据管理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通过平台构建的财政业务系统在支撑平台上进行统一部署,实现统一的升级维护。
支撑平台作为财政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平台载体,将应用与技术相分离,能确保业务数据口径的一致,确保业务流程的畅通以及业务信息的共享。
(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运行维护。
加快建立全国系统和数据的异地备份中心,增强系统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安全建设的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及数据集中存储备份系统,加强财政信息化系统整体安全基础防护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中央、省、地市、县四级集中监控、分级管理、上下畅通的网络安全监控和管理系统平台。
在安全管理上,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干部职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五)加强财政信息化队伍建设。
财政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人。
选拔和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充实财政信息化人才队伍,制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规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专业人员,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分期分批进行全员信息技术培训,使财政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和督促大家抓紧时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为财政事业和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课题组长:蔡定雨成员:宁林付春蕾付长佳郑联群雷应兵熊建执笔:熊建雷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