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进生转化及案例

后进生转化及案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后进生转化案例花林中学周紫琴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

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

一、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后进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

由于后进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批评甚至责骂,因而会滋生出一种抵触情绪。

同时,由于后进生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因而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缺乏信任。

后进生与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往往又会造成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长与子女关系的紧张,而这种紧张关系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因而,老师要充分信任后进生,帮助后进声找到值得信赖的角色感觉。

小钮在小学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后进生,不遵守纪律、与老师顶撞,迷恋电子游戏,成绩较差。

我接手这个班后,曾找他长谈了一次。

我陈述了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沉迷于电子游戏的种种危害,但他只是冷漠地说了声:“我知道。

”过后我意识到,小钮恐怕并不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训斥,为什么老让他觉得老师们都只记得他的错误并总是指责他呢?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紧张、隔膜的师生关系。

一天,我很诚恳地告诉他,我刚接手这个班级,许多工作需要帮助,所以请他负责当我数学课代表。

小钮虽感到意外,但也没有说什么。

在往后的课代表工作中表现得很认真、负责。

每次少哪几本作业本,为什么没交上来的原因全写在小纸条上,清清楚楚。

班会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的认真负责。

小钮的劲头更大了,从此无一次顶撞老师,上课也专心听讲,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当然,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得时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值得学生信任的人。

二、给孩子一些鼓励,就为迷途中的孩子点亮了一盏明灯。

后进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

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那样,改不了了。

所以,给予后进生鼓励和期待,鼓励他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期待他会做得更好,就为孩子点亮了心灵的灯盏。

在教育过程中,对后进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并对他寄予期望。

心理学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之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外来的对教育主体的期望,可以转化为一股巨大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主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

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鼓励期待起建设作用,而惩罚抱怨起破坏作用。

第二个学期开学了,但不见小胡来报到。

一问才知道,小胡又偷钱去打游戏机了。

小胡的家人告诉我,他怕老师和同学知道这件事,死活不肯来上课。

我想小胡肯定是为这件事感到羞耻,所以才怕别人知道。

我找到他,说:“前一阵子,你表现不错,说明你有决心也有行动。

老师知道玩电子游戏的习惯一时半会儿很难改过来,但你已经有了个好开头,希望你能珍惜自己努力换来的成绩。

这个成绩要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意义,它需要克服、忍耐,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向善的追求精神,那是办不到的。

”小胡回校后,我把新课本给了他,说是给他留着的,希望他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还告诉他,老师一直都认为只要他肯努力,一定能赶上其他同学。

一年后,小胡初中毕业了。

被录取为职业高中。

他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老师,你的信任和期待让我知道自己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坏孩子。

现在,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力争考出好成绩,来报答您对我的教诲。

就像您说的那样,我一定行的。

”这是我的从教生涯收到的最好的一份礼物,一贯孩子学会了承诺,坚信自己能行,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三、给孩子一些宽容,就会收获耐心等待后的一份惊喜。

后进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会一次两次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俗话说:“心急吃不成热豆腐”,一些有了坏习惯的后进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常常回反反复复,所以要学会宽容,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著名的历史学家欧文就说过,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我认为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宽容是一种感化引导的力量。

小王性格孤僻,有着较强的抵触情绪,与他交流十分困难。

记得有一次,小王因在原来班上的德育成绩不及格,被学校通知参加后进生会议。

回到班上后,小王先是埋怨老师对他有成见,后来干脆骂班干部,接着就与班长发生了冲突。

我得知情况后,先查清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接着找来了小王。

我首先肯定了在新的班级中的表现,并告诉他发生这次误会主要是我没有及时把他的进步表现上报给学校,因此这件事的责任在我。

后来,尽管事情过去了,但小王对老师和班干部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多少。

虽然后来又做了几次思想工作,但我与小王的关系似乎并没有融洽多少,一直到小王初中毕业了,我仍然深感遗憾。

没想到,半年后,我突然接到小王打来的电话,小望说他现在是一所师范学校的学生了,而且因为他的数学成绩优秀被选为班干部。

在工作中他曾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真相放弃,但一想到自己原来是那样的不懂事,老师都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就觉得应该坚持下去。

电话的那一头是小王恳切的话语:“老师,我现在无论如何要向你道歉,为我以前做过的一切傻事,虽然迟了点。

现在,我也要当一名老师了,要是遇到跟我过去一样的学生,我不知道我会怎么办。

不过,我一定会想起你对我的宽容” 。

那一刻,我深深地理解了什么叫“春风化雨”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的苛刻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我们不妨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

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份鼓励,为他的每一次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些宽容吧,有了你的宽容,孩子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

同时,你还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带给你惊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一个双差生的改变花林中学杨国祥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邱**,说起这个学生没有人不摇头的。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发现值日生忘记关窗了,我正好碰到他,就让他帮忙把窗关一下。

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老师,我要回家了,你自己去关一下得了。

”我说,“就分把钟的事,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的。

”哪知道他一边说:“会耽误的,老师。

”一边背着书包飞也似的逃走了。

后来我一查发现这天他就是值日生。

想想吧,这样不受管束的学生,真让人拿他没有办法。

人天生就有一种惰性,如果放任自流,这种惰性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不管谁的劝告都听不进去。

针对这种可能性,我对邱玉明同学采取常谈话,多聊天,多叮咛,且亲自督促的办法,经常在他左右督促。

只要让他做事情,就一定要让他做好,如果没完成好就一直督促到他完成、做好才摆休。

久而久之,我让他做事情,他再也不敢偷懒了,而且慢慢地他在做事中找到了一丝乐趣,变得勤快起来了,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他力所能及的,都抢着做。

大家都说邱** 同学变了,变得勤快和乐于助人了。

期末时,经过大家一致同意,邱** 同学光荣地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

拿到了他上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

邱** 同学比较喜欢唱歌,在元旦汇演之前,他就积极报名,而且勤练苦唱,回家顶着压力对着电视机练声、对调,表现出少有的勤快。

最后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拿到了他的第二张奖状。

邱** 同学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放学回家经常不带书包,很潇洒的样子。

我知道这一情况后,每天都在校门口等他,一见他不拿书包就让他回教室拿。

一回、二回、三回,慢慢地他就变得象样些了,每天都背着书包回家,回家作业也能做一点了。

不管他的成绩如何,总之他已经变得有学生样了。

由于我经常与他谈心,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比较随和了,他经常谈一些班级中的情况,这些情况作为老师一般是很难了解到的,使我及时掌握了班级的思想动态,从而对症下药,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正视学生的错误多给予一点鼓励花林中学马君君初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我就面临了一个恶作剧。

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我上初三上课的第一天就送给我一个“惊喜”的礼物:当我上课写字拿粉笔盒时,所有粉笔从盒底“泄露”出来,掉了满地都是。

显然是有人故意恶作剧,从其他学生的反应中,一切的嫌疑集中在王某同学身上。

为了继续上课我平静了一下情绪说“粉笔想展示一下有点迫不及待了。

”拿起一支开始上课了。

课后我找到了他,期限他有些吃惊,也不承认是他做的,谈话进入了僵局。

一个念头突然在我脑中闪过“和他谈谈对此事的看法,评论一下那位恶作剧的学生”对!就这么办。

谈话中他的愧疚感慢慢显露出来了,可我并没有直接点破,直到他承认了他的错误行为。

我对他自我反省及对事件的认识表示了认同,而且赞扬了他肯承认错误的勇气。

从那至今,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并且从平时课堂反应来看,他不再对老师有敌对态度,学习态度也认真了许多,经过自己一次一次的努力和我对他的鼓励,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令人满意的成绩。

在第一次回家作业本上,我毫不吝啬地了他“老师为你骄傲!”的评语。

其实,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正是这缘故,人们对幼辈寄予的期望往往高得近乎苛刻。

正如眼睛容不下丁点沙尘那样,也不允许尚未成熟的孩子有半点的瑕疵,而一旦出现小毛病便如临大敌。

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

”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言行失当或者做恶作剧自娱,都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而着急去纠正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自恶意,就不应该惩罚他。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有错,内心都会有赎罪的渴望,这是一种心理需要,假如别人不加追究,负罪感往往令其不安和愧疚。

为了摆脱这一折磨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往往会主动认错或者求助于人,情愿承担责任。

此时,倘若能充分理解其感受,相信他认错并改错的决心,满足其愿望,他是会乐于接受惩罚的,即使不予惩戒也同样能够达到改过匡正的目的。

所以小孩犯了错误恰恰是进行教育的良机,而且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收益终身。

一个认识和改正了错误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希望得到成人明确的认同和诚挚的赞许。

不管施以处罚还是待其自省,在他们改正了错误或取得了进步时,我们都需要给予激励,因为成人积极的态度常常是少儿成长和进步不可缺少的助推器。

看到犯错的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要像对待好孩子一样,给予多一点的鼓励。

只有动其心才能动其行——钮某某从逃避劳动到爱劳动花林中学沈建中钮某某是21班的“双,学习上由于懒字作怪, 造成基础差, 能力无, 生活上随便,更另人气愤的是不讲卫生,瓜皮果壳乱扔,不愿打扫,甚至每次的值日生不做,还扬言“叫我扫地,打死我也不做”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