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威斯康辛卡片测试ppt课件

威斯康辛卡片测试ppt课件


临床应用常见反应
• 习惯重复旧的行为模式,一旦执行了一项 要求(如按照颜色分类),就会一直做下 去,即使主试一再指出是错误的,病人仍 坚持下去,有些患者能根据外部的标准察 觉到他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但不能根据自 己的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有时即使说得 是对的,但做的(放的)却是错的。
各指标结果评价
• 8、持续性应答数(RP):指明知根据某一属性 来分类是错误的,但是还是继续用这一属性来分 类,它是WCST所有指标中提示有无脑损害以及 是否有额叶局灶性损害的一项最好指标。正常值 ≤27,反映认知转移能力; • 9、持续性错误数(RPE):指在分类原则改变后, 被试者不能放弃旧的分类原则,固执地继续按原 来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它可反映概念形成,校 正的利用和概念的可塑性等方面的问题。提示脑 额叶功能损伤
测试指标
• • • • • • • • • • • • • 测量指标共13个 总应答数(Response Administered ,Ra):72-128 完成分类数(Categories Completed Cc):0-6 正确应答数(Rc)及正确率(Rc%) 错误应答数(Re) 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TCFC) 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 持续性应答数(Perseverative Errors, PE) 持续性错误数(Rpe) 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Rpe%) 非持续性错误(nRpe) 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Fm) 学习到学会(L-C)
临床应用常见反应
• 有些人能从一个动作(颜色分类)转移到另一个动 作(按形状分类),但对开始的动作有强迫性重 复,没等完成第二个分类,就又回到第一个动作 中,始终在两个动作间徘徊,只是不能完成任何 一个动作。 • 有时患者能根据外部标准察觉到他自己行为上所 发生的错误,但是不能根据他的知识去改变他的 行为,在测验时,即使能记住指导语,但却不能 按照指导语做出正确反应。一些病人在做了错误 反应时,能马上认识到了错误,但仍以目前不正 确的分类去匹配卡片。有时候说得是对的,做的 却是错的。
测验步骤
• 刺激卡置于前方 • 受试将反应卡依次放在刺激卡下方 • 主试掌握分类原则(颜色→形状 →数量) 并告诉受试“对”或者“错误 ” • 每个原则10张正确卡片 • 完成正确分类6次或用完128张反应卡结束
操作指导语
• “请将手中的反应卡放在你认为与之相匹配的 刺激卡下方,我会告诉你放对了还是放错了。如 果放错了请你不要更改,争取把下一张卡放对就 是了。好,听明白了我们就开始。” • ——卡片模式 • “请找出你认为与应答卡图案相匹配的刺激卡, 并用手指(鼠标)点中,我(电脑)会告诉你选 对了还是选错了。如果选错了请你不要更改,争 取把下一张选对就是了。好,听明白了我们就开 始” • ——人机版模式


• 适合人群: 正常成人、儿童(6岁以上)、精神疾患者、 脑损伤者、非色盲者。 病理生理学意义: 能够较敏感的检测有无额叶局部脑损害, 尤其是对额叶背和128张反应卡片, 每张卡片的大小为8cm*8cm,卡片上分别以 红、绿、蓝、黄4种颜色,画有1~4个三角 形、星形、十字形或圆形。 • 其中4张刺激卡分别画有1个红三角、2个绿 星、三个黄十字、4个蓝圆的图片,按上述 顺序放于卡片盒上方。
临床应用常见反应
• 成功完成WCST除需要抽象概括能力和定势转 移能力,还需要其他多种认知功能参与,包括视 觉、工作记忆,任何一个过程异常均可影响 WCST的完成。临床发现有些病人执行WCST操 作时行为不灵活,主要表现就是持续行为。患者 持续性错误数和坚持性反应数次数高于对照组, 习惯重复旧的行为模式,即使在要求改变的情况 下,仍坚持旧的不适当形式。例如,有些人一旦 执行了一项要求(比如按照颜色分类),就会一 直做下去,即使主试一再指出是错误的,病人仍 然坚持下去不改变。。
各指标结果评价
• 5、正确应答百分比(RCP):即正确应答数所占 总应答数的百分比。反映抽象概括能力; • 6、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完成第 一个分类所需要的应答数。正常值10-20,高分 提示抽象概括能力差,特别是最初概念形成能力 差; • 7、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P):整个测查过程中, 连续完成3-10个正确应答的总数,占总应答数的 百分比。正常值≥60%,低分提示概念形成的洞 察力较差;
威斯康辛卡片测试


•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si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是一种单项神经心理 测定,首先由Berg(1948)用于检测正常 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 反映的认知功能包括:抽象概括,认知转 移,注意,工作记忆,信息提取,分类维 持,分类转换,刺激再识和加工,感觉输 入和运动输出等。
各指标结果评价
• 1、完成测查总应答数(RA):为128或是完成6 个分类所用的应答数。正常值60-128,提示认知 功能; • 2、完成分类数(CC):测查结束后所完成的归 类数。其值范围为(0-6),提示认知功能,用来 测量被试掌握分类到不同类别的概念的程度; • 3、正确应答数(RC):测查过程中,正确的应 答数目,即符合所要求应对原则的所有应答; • 4、错误应答数(RE):测查过程中,错误的应 答数目,即不符合所要求应对原则的所有应答。 正常值≤45,提示被试的认知转移能力;
各指标结果评价
• 10、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RPEP):持续 性错误占总应答数的百分比。正常值≤19%, 高分提示脑额叶功能损伤; • 11、非持续性错误(NRPE):即总错误数 与持续性错误数之差。正常值≤24,高分提 示注意力不集中或思维混乱;
各指标结果评价
• 12、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规则坚持失败FM): 指测试过程中,连续完成5-9个正确应答的次数, 即已发现分类规则但不能坚持完成分类的次数 。 正常值≤2,高分指有一定的概念形成能力,但不 能成功运用已经形成的概念进行操作。 • 13、学习到学会(L-L):只有完成三个或三个以 上的分类才能计算,即相邻两个分类阶段错误应 答百分数差值的平均数。正常值≥-10,低分表示 不能有效应用以往经验,提示学习能力有一定障 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