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第一部分:2015年调查说明及主要发现2016年1月至3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Lightspeed GMI合作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首次覆盖了G20中19个成员国(欧盟除外),涵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不同区域的公民。

访问样本共计95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

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通过Lightspeed GMI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并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

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受访者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中国整体形象稳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访者最为期待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海外受访者来华意愿上升,北京、上海、香港成为首选城市。

第二部分:国家整体形象及影响力中国整体形象稳中有升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达到6.2分,相比2014年高出了0.3分,中国形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分国家来看,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好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总体打分为5.5分,而发展中国家则达到了6.9分。

分年龄来看,年轻群体(18-35岁),中年群体(36-50岁)和老年群体(51-65岁)对中国印象的打分分别为6.6、6.1和5.6分,年轻群体对中国有更好的印象。

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在所有国家中位居第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占据首位,中国位居第二,其后依次是俄罗斯、英国和德国。

影响力前三位的排名跟2014年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受访者眼中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表现没有显著变化。

第三部分:中国国家与国民形象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在海外受访者的印象中,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形象最为突出,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例达到43%,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选择比例更是高达54%。

中国受访者的观点与海外受访者存在显著的差异。

与海外相比,中国受访者普遍认为自己国家“历史悠久、充满魅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国家治理良好,社会和谐稳定”、“亲和,开放,有活力”。

海外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对中国印象的评价同样存在差异。

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评价更为积极。

勤劳敬业成为最突出的中国国民形象全球受访者对中国国民的印象普遍是正面积极的。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国民有更好的印象。

在海外受访者中,认为中国国民勤劳敬业的受访者最多,其次是集体主义、热情友善和诚实守信。

发达国家有一定数量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国民偏向传统封闭,缺乏开放创新。

海外受访者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但认为中国发展也面临挑战关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形势,海外受访者普遍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影响力将会持续增长。

但也有3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仍将面对腐败、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与挑战。

综合来看,更多的受访者认同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中国仍将有力拉动世界经济。

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的看法更为乐观,海外年轻群体也对中国发展形势持更加积极的态度。

第四部分:中国政治与外交形象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严密是最突出的中国执政党形象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执政党的印象主要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严密。

其中,发展中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中国执政党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

分年龄来看,“有自我约束和净化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强”、“得到民众支持”的形象更为得到海外年轻群体的认同;“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严密和“有超强组织动员能力”的形象则更多地被海外年长群体所认同。

发展中国家更为认可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总体来看,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评价中,选择“国有经济占主体”的比例最高,达到25%。

具体来看,发达国家受访者普遍认同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是“国有经济占主体”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则更多认为中国道路和模式“融合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本国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比年长群体,年轻群体更能看到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家、个人、地区经济和区域和平都具有积极意义海外受访者中,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受访者占1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访者的比例接近,分别为16%和14%。

从受访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来看,该倡议对国家、个人、地区经济和区域和平都具有积极意义。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该倡议的认可度更高。

分年龄看,年轻群体更认可“一带一路”倡议的效果。

海外受访者普遍看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且期待更好发展与2014年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与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视程度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62%的海外受访者看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并期待有更好的发展。

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态度比发达国家更积极。

由中国倡导的合作举措受到了海外受访者的普遍认可整体来看,海外受访者认为由中国政府倡导的大多数合作举措是有益处的,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从贵国进口更多的产品到中国”(60%)、“加强与贵国的科技合作”(59%)、“鼓励更多中国游客去贵国旅游”(59%)、“加大与贵国的经贸合作”(57%)。

分国家看,发展中国家对与中国的合作有更积极的态度,他们更加认可加强双边科技合作带来的益处;分年龄看,年轻群体对文化、科技、教育合作及向海外出口更多更好的中国商品方面更为肯定。

第五部分:中国经济形象海外受访者普遍认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在对各国经济影响力进行排名时,中国经济影响力排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海外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可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乐于在经贸方面与他国开展合作,他们也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利益。

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评价更为积极。

海外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谈及中国经济的现状,40%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3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市场需求依然很大”;2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外投资总额越来越高”。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济现状的评价更为乐观。

中国企业的进入与发展对当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方面,36%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带来新的资金技术;32%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2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增加政府税收收入;1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改造。

挑战方面,3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企业会影响当地企业和本土品牌的发展,且这个比例相比2014年高出6个百分点;24%的受访者认为会影响原有产业链平衡。

小米、微信、UC浏览器等科技品牌熟悉度排名有所上升从海外受访者的熟悉程度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阿里巴巴、中兴和海尔。

与2014年相比,小米、微信、UC浏览器等科技品牌的熟悉度排名有明显的提升,此外中国石油的排名也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中国品牌海外形象有所改善,尤其是售后服务方面进步显著质量问题依然是阻碍中国品牌海外发展的重要因素,占到60%的比重。

但是与2014年相比,海外受访者在食品安全、售后服务和价格方面的不满意度分别下降了6%、13%和9%,特别是在售后服务方面尤为明显。

分国家看,发达国家受访者相比发展中国家而言对中国品牌的顾虑更多;分年龄看,年轻群体相比年长群体更加信任中国品牌,他们只有在价格方面会比其他群体有更多顾虑。

第六部分:中国文化与科技形象中医、武术和饮食是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谈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武术和饮食最具代表性,选择比例分别为50%、49%和39%。

国内外受访者对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

在孔儒思想、书法绘画篆刻、民俗、戏曲相声杂技等传统文化方面,海外受访者对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而在产品、科技发明等文化元素方面则要远高于国内受访者。

超过三分之一的海外受访者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占到总体海外受访者的34%,发展中国家的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年轻群体的比例高于年长群体。

海外受访者相比国人而言更加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61%的海外受访者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表示认可,这个数字超过了中国受访者的评价(57%)。

在海外受访者中,发展中国家的评价高于发达国家;年轻群体的评价高于年长群体。

与民生最为相关的中国高铁是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半数的海外受访者对我国科技成就有所了解,其中,认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到21%。

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这项成就的认知度相对更高。

第七部分:全球性议题全球受访者普遍认为当今国际秩序不够公正合理,“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重点加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是最受认可的全球治理目标谈及当今国际秩序,43%的全球受访者认为当今的国际秩序不够公正合理, 43%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只有14%的受访者认为是公正合理的。

全球受访者中认可“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重点加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是全球治理目标的比例最高,均为59%;“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性的合作机制”,“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和“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也同样有着较高的支持率。

海外受访者最为期待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今后的全球治理中,海外受访者最希望中国可以在经济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64%),其次是科技领域(58%)。

第八部分:信息接触渠道近三成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有较多了解在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方面,29%的海外受访者选择了“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这个比例高于2014年。

在这些受访者中,年轻群体更为了解中国。

当地媒体和使用中国产品是海外受访者获取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海外受访者而言,当地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和使用中国产品是最主要的中国信息了解渠道,且相比2014年的比重都有所增加,2015年分别达到62%、51%和35%。

分年龄来看,年长群体倾向于传统媒体渠道,而年轻群体则更多通过新媒体获取中国信息。

海外受访者最希望通过中国媒体来了解中国文化、科技领域的信息调查显示,希望通过中国媒体来了解的内容中,文化、科技比重占到最多,分别为39%和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