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宝之首——端砚知识100问答1问:砚在我国存在了多年?为什么说砚是“四宝之首”?砚台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商殷时代用瓦片或石片作研墨的工具,也可以称为砚台的话,那么就是3000年的历史了。
以端砚而言,始于初唐,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同时它又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从某一个角度、某一范围内反映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艺术水平。
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
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
四大名砚之所以为人们称誉,当然有它各自的特征和优点,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风格。
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四宝之首”。
2问:端砚起源于何时?关于端砚的源起和传说,专家考证认为端砚自唐朝初年就开始生产了。
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
3问:端砚在一开始时是什么样子的,是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在砚上进行雕饰的?自唐朝初年就开始了端砚的生产。
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
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
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
4问:为什么称肇庆端砚为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
端砚位居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天下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喜爱和珍藏。
肇庆被称为“中国砚都”,是名符其实的。
在这里,生产端砚的工厂、销售端砚的商店在随处可见,当地原住民几乎人人提起端砚都能娓娓道来许多有关端砚的故事。
肇庆市是中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在肇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岭南土著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等等异彩纷呈。
肇庆的艺术特色鲜明,尤其是以牙雕、玉雕、竹编、工艺扇具、端砚等位代表,独具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端砚更是被誉为我国”文房四宝”之珍品,四大名砚之首。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熏。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观宽顽何足云。
”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所写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是对端砚历史文化地位的很高评价。
5问:肇庆哪些地方产的砚石最佳?早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
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
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
端砚石主要出产在肇庆市东部和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
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
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肇庆于2004年被授予“中国砚都”称号,之后,端砚制作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端砚精品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极有潜力的制砚新秀。
■出生何地6问:开采端砚的名坑如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各有什么特点?现在的境况怎样?端砚各名坑有老坑(水岩)、旧老坑洞、新老坑洞等各有特点,下面分开简述一下。
老坑--砚石岩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
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
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大西洞与水归洞同称老坑砚石,在色泽上粗看大致一样,其实仔细审视仍可分辨出来。
大西洞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蓝;水归洞则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紫。
大西洞之冰纹似乎多些,水归洞则相对少些。
老坑砚石击之发出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比较有明显不同)。
7问:坑仔岩砚石的特点是什么?从何时开采的?坑仔岩--又名康子岩(本地口音“坑”与普通话“康”音相近,故又称康子岩),亦有人称岩仔坑。
它位于老坑以南半山这上,距老坑洞约200余米。
坑仔岩砚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
坑仔岩开坑采石历史较长。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治平年间开坑采石以来,历代均有开采。
相传咸丰九年采砚石时洞内曾大塌方,造成伤亡。
在坑仔岩旧洞口旁不远处还立一石碑镌上“坑土地之神”以志,故有人称坑仔岩为土地坑。
从原石碑看,“坑”字之上还有一个字的位置,因为年久日深,字迹剥落,据采石工分析,前人采石事故很多,常有伤亡,坑仔岩尤甚,故立土地神碑以镇邪,或寄托安全感。
“坑”字之上很可能是个“砚”字,全碑文应是“砚坑土地之神”。
8问:麻子坑是哪年停止开采的?它的砚石质量怎样?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两洞口相隔不过5米,水坑在下,终年浸水,洞内泉水从岩壁不断渗出;旱坑在上,亦为”泉生石中”,不过积水时间比水坑稍短。
麻子坑位于老坑之南约四公里处,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水约600米。
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上落困难。
相传麻子坑得名于一位脸上生有麻子的采石砚工,该砚工在清代乾隆年间发现此坑,并冒险开采,为纪念这位开拓者,人们将他发现的砚坑取名麻子坑。
解放后,端砚恢复生产后,麻子坑是最早重新开坑采石的。
在进行了半年的准备工作后于1962年底正式开坑。
当时的麻子坑洞内坑道低矮,平均只有80~90厘米的高度和宽度,很多地方要匍匐而过。
进入1990年麻子坑(水坑和旱坑)停止了开采,1990年末有采石工人在麻子坑周围开凿了十多个新洞穴,这些洞穴比较宽敞,配上发电机用以照明,抽水和通风,先后采出不少麻子坑砚石,其中不泛佳石,但这个开采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而是承包式的私人组织行为,开采也是断断续续,总的来说,近几年麻子坑开采不正常,出产砚石不多,佳石更少。
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
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
9问:宋坑砚石有什么特点?宋坑--因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取名宋坑。
但宋坑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有好几处岩洞;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后面的北岭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也有称宋坑为将军坑。
据传最早采砚石的是将军坑和盘古坑,将军坑早已砚石枯竭,无开采价值;盘古坑也停采多年了。
比较集中开采,砚石产量较大的是伍坑,其次是陈坑和蕉园坑(蕉园坑砚石紫色偏青黄,色泽不够油润,但多石眼,人们干脆称它为有眼宋坑);蕉园坑因在鼎湖风景区内,开采受到严格限制。
宋坟砚石由于矿区范围宽广,所以石质粗细不等,上乘的宋坑砚石质致密,润滑细腻,下墨快,发墨好,可作高中档的雕花砚材,其余则可制作墨海、淌池等砚台。
石质稍粗的宋坑砚石叫紫端。
在端溪各坑砚石中,宋坑砚以下墨快而著称,这与宋坑砚石中的”金星点”有关,不过下墨虽然快些,仍比不上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砚石研麻出来的墨汗细腻、油润。
要书写奔放、流畅,笔力劲健的大字,用宋坑砚研墨为宜;要画严谨精致的工笔花鸟,人物画和书写工整的蝇头小楷,则用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砚更加合适。
经地质部门鉴定,认为宋坑砚石是粉砂质绢云母泥质板岩,为变余泥质结构、平行构造。
矿石主要成份为粘土、绢云母、氢氧化铁、石英,微量矿物有电气石和锆石等。
宋坑砚采石区大都在北岭山腰,高度在海拨400至500米以上,山坡陡峭,并常常下着毛毛细雨,山泉和山沟特别多,陈坑和伍坑等都在山沟附近,因此宋坑洞内亦常积水,每次采石,必先抽水,清理石屑。
宋坑砚石可以常年开采。
10问: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的石品花纹都有哪些?老坑老坑的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青花、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
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
其中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老坑,尤其是出自大西洞砚石中的鱼脑冻是最理想的,是砚石中最为娇嫩之处,最为难得。
鱼脑冻或蕉叶白的周围必定有胭脂晕火捺,最好者是将整个“冻”团团围住。
冻内或近边沿处必定有青花,有时还有玫瑰紫青花,这种鱼脑冻是非常罕见的,不要说是完整的白如晴云的鱼脑冻,就是碎冻亦属少见。
有专家认为,很有必要将老坑砚石中的“冻”,“晕”和“荡”区分开来,否则就会影响“冻”的真正价值。
老坑砚石中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冰纹冻,这也是唯老坑水岩砚石所独有的。
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
把“重与轻”,“刚与柔”这两对矛盾统一在一体之中,这是有根据和有道理的。
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比原来的感觉要轻些。
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老坑砚石的确质地坚实而又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假如用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
这些特点是因为老坑砚石的矿物成分主要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同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很大,所以敲击它时发出“笃笃”的木声,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缺少铿锵之声。
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作用,所以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
老坑砚石长其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是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的缘故,故使老坑砚石如引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效果。
坑仔岩坑仔岩砚石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
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
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
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形似鸟兽之眼,乃是端溪各坑中的高级砚材。
坑仔岩砚石是含石英粉砂的绢云母泥质页岩。
岩性:粉砂泥质结构,致密块状。
矿物万分为泥质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赤铁矿、石英、电气石、金红石、绿泥石等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