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发展史
2. 从战国到西汉中期是以铸铁为主,生、熟铁并用和 平行发展的 早期铁器时代。铁范铸造、铸铁柔化和块炼铁渗碳成钢是战国冶 铁术的三项主要成就。这三项技术到西汉臻于成熟,生产工具特 别是铁农具多数经过柔化处理,缎铁器件也逐渐增多。
3. 从西汉晚期进入完全的铁器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是制钢术大发 展的时期。以生铁为原料的铸铁脱碳钢、炒铁技术以及百炼钢和 灌钢的发明,使钢铁技术较为完备。
谢
10
炼铁工艺:铸铁柔化术、球状石墨铸铁、块炼铁和块炼渗 碳钢、炒铁、百炼钢、铸铁脱碳成钢、灌钢,宿铁法和双液 淬火法等。 《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 ,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
11
四、冶金飞速发展时期
-
12
-
13
-
14
-
15
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高潮也 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 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 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由 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 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 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 。 如今,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政 府及其重视,相信冶金工业必将有大的突破。
-
3
二、青铜器时期
这个过程是逐步地、缓促地实现的。目前已知最早的金 属实物是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出铜刀,其年代可 能早到公元前三世纪初期,约公元前4700年左右,经北京钢 铁学院冶金史组检验为锡青铜器件。 传说中就有禹铸九鼎、 用铜工具开凿龙门、疏通河道。
-
4
-
5
竖炉炼铜:目创已知最早的
-
6
失蜡法,范铸法,铸焊法等工艺相当成熟。 《考工记》说: “金仑·大齐,六分共金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并,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裁之齐,三分共金而锡居 —·,调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 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熔之齐。”
-
7
三、铁器时期
1. 从冶铁术的最初发生到春秋战国之交为萌生期。已知早期铁器有 55件,多数属于春秋晚期和春秋战国之 交,其中,工具、兵器 多用锻制,农具、容器用铸制, 具有冶铁术初起的技术特征。铁 器的较多使用,标志着 新一代社会生产力的形成,据此认为,春 秋战因之交已 进入铁器时代。
4. 从唐代到明代中叶,是现代钢铁技术全面发展和定型的时期。唐 宋时期实现了农具从铸制改为锻制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转 变,已生铁冶炼——生铁炒炼熟铁——生、熟铁合炼成钢为主干 的钢铁工艺体系趋于定型,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 明代中叶到到清末是传统钢铁技术继续缓慢发展,但由于帝国主 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而未能向现代钢铁技术转化的时期。
炼钢竖炉出自铜绿山旷冶遗址年代为春 秋晚期。已发掘清理的8座坚炉,由炉 基、炉缸和炉身组成,形制基本相同, 多建在坡地或土墩上。筑炉时先在地面 挖坑,用粘土充城夯实,再用粘土和石 块混合逐层夯筑炉基使高出地面。炉基 内修筑T形风沟,沟壁用高岭土搪衬。 炉缸呈椭圆形,用高岭土、石英砂、岩 屑、铁矿粒等分层修筑。炉身也用混合 型耐火材料分内、外壁夯筑再加炉衬。 炉的前壁下部设有金门、冶炼时堵塞, 再在上开设出渣和出铜的孔洞。炉的两 侧各有一略向下倾斜的风口供鼓风用。 炉旁有工作台和碎料台,用石砧和石球 破碎矿石。
中国冶金 自动化发展史
-
1
人类社会发展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冶金的历史: 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铁器时期→工业化
(钢铁时期) →信息社会(多种新材料)
-
2
一、新石器时期
在探讨冶金术的起源时,必须对石器社会日常所用的特定技 术进行考究,因为金属的应用来源于该时期人们使用金属材料的 经验。从远古时代起,广大地区都熟知在宗教和丧葬仪式中使用 红色的赤铁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还用它来粉刷墙壁。大约公元 前4000年,人们就将赤铁矿用在陶器上。绿色的和蓝色的铜旷石 曾大受欢迎。业已证明,山顶洞人、周口店、河姆渡人等,它们 都曾用作化妆品或饰品。在河姆渡遗址上,在公元前约6000年的 居住层中,曾发现有小块的蓝铜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