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一次尘化作用是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的,污染车间空气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气流;二次气流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控制粉尘传播扩散的方式:(1)合理组织气流 ;(2)密闭装置,隔离一次尘流二次尘流。
2.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是质量浓度,mg/m 3;其二是体积浓度,ppm 表示, 1mL/m 3 =1ppm, 1ppm 表示空气中某种有害蒸气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3.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含有 10 %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则为 2mg/m3 ,危害性大的物质其容许浓度低。
在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能度为30 mg/m3 ,而居住区大气中则为 1 mg/m3 ,居住区的卫生要求要求比生产车间高。
4.卫生标准用于室内,排放标准用于室外。
5.粉尘的对人体的危害途径:(1)主要是呼吸道;(2)其次是皮肤;(3)较少是消化道。
第二章1.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依靠风机造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
自然通风: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
(较经济)2.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
3.局部送风系统:分为系统式和分散式。
4.原则:当数种有机溶剂或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作用是叠加的,全面通风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容许浓度所需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同时放散数种其他物质时,全面通风量应分别计算稀释各有害物质的风量,然后取最大值。
35•换气次数:通风量L (m /h )与通风房间体积V的比值,换气次数n=L/Vf (次/h )。
6.气流组织布置的原则: 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
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
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的聚集。
7.风量平衡:为使相邻房间不受污染,常利用无组织进风,无组织排风。
8.事故通风的基本规定:当工艺设计不能提供有关计算资料时,应按每小时不小于房间全部容积的 8 次换气量确定。
第三章1.局部排风罩的优势:用较小的排风量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
2.排风罩基本原则:(1)尽可能靠近污染物发生源,使污染物局限于较小空间,尽可能减小其吸气范围,便于捕集和控制。
(2)排风罩吸气气流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
(3)已被污染的吸入气流不允许通过人的呼吸区。
要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范围。
(4)排风罩应力求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制作安装和拆卸维修。
(5)与工艺密切相结合,使局部排风罩的配置与生产工艺协调一致,力求不影响工艺操作。
(6)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弱干扰气流,如穿堂风、送风气流等对吸气气流的影响。
3.密闭罩的优点和缺点:优点 :(1)只需较小的排风量就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2)排风罩气流不受周围气流的影响。
缺点:影响设备检修,有的看不到罩内工作情况。
4.密闭罩排风口位置的确定:( 1)应根据生产设备的工作特点和含尘气流运动规律确定。
2)排风口应社于罩内压力最高的部位,以利于消除正压。
( 3)为了避免把过多的物料式粉尘吸入通风系统,增加除尘器的负担,排风口不应设在含尘气流浓度高的部位或飞溅区内。
( 4)罩口风速不宜过高。
5.柜式排风罩的分类——吸气式、吹吸式(按气流运动特点)。
排风口的设定——冷过程和热过程6.控制风速法与流量比法(重点是控制风速法)控制风速:控制点的空气运动速度;流量比:从罩口周围吸入的空气量与污染气体发生量之比。
控制风速法是冷过程,流量比法是热过程。
7.热源上部接受式排风罩原理:只起接受作用,罩口外的气流运动是生产过程本身造成的。
排风量取决于接受的污染空气量的大小。
8.外部吸气罩与接受罩的区别外形完全相同,原理不同。
接受罩只起接受作用,它的排风量取决于接受的污染空气量大小。
接受罩断面尺寸不应小于罩口处污染气流的尺寸。
9.槽边排风罩应用特点:是外部吸气罩的一种特殊形式。
为了不影响工作人员操作,分单侧/双侧。
单侧适用于槽宽 B W 700mm, B>700mm适用于双侧,当B>1200mm,宜采用吹吸式排风罩。
10.大门空气幕(1 )用途:隔绝室内外空气流动,防治有害物扩散。
(2)形式:侧送式空气幕,下送式、上送式。
上送式空气幕的优势:喷出气流卫生条件好、安装简便、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建筑美观等。
11.吹吸式排风罩吹吸式通风的原理:利用射流作为动力,把污染物送到排风罩口,再由其排出,或者利用射流阻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吹吸结合)特点:风量小、污染控制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不影响工艺操作等。
第四章1.真密度与容积密度:真密度: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颗粒物的质量,称为真密度。
容积密度:松散状态下单位体积颗粒物的质量称为颗粒物的容积密度。
2.粉尘粘附性的优缺势:优点:尘粒之间的粘附使尘粒增大,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
缺点:颗粒物与器壁间的粘附会使除尘器和管道堵塞及发生故障。
3.爆炸性的原因:固体物料破碎后,总表面积大大增加,颗粒物的化学活泼性大为加强,某些在堆积状态下不易燃烧的可燃物,当它以粉末状悬浮于空气中时,与空气中的氧有了充分的接触机会,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下,可能发生爆炸。
4.荷电性与比电阻:荷电性:悬浮于空气中的尘粒由于天然辐射、外界离子或电子的附着、尘粒间的摩擦等都能使尘粒荷电,此外,颗粒物生成过程中也可能使其荷电。
电除尘器中,要采用人工设置高压静电场的方法使尘粒充分荷电。
比电阻:长度和横断面积各为 1 时的电阻;颗粒物的比电阻反应颗粒物的导电性能,是颗粒物的重要特性之一。
5.粉尘的润湿性:亲水性粉尘、疏水性粉尘、水硬性粉尘。
6.stocks粒径:在同一种流体中,与尘粒密度(真密度)相同并且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体直径称为该尘粒的斯托克斯粒径。
7.粉尘粒径分布(分散度):某种颗粒物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得比例。
8.除尘器效率——全效率、穿透率、分级效率。
9.除尘机理:重力、离心力、惯性碰撞、接触阻留、扩散、静电力、凝聚。
10.除尘器的分类:(按除尘机理)(1 )重力除尘,如重力沉降室。
(2 )惯性除尘,如惯性除尘器。
(3)离心力除尘,如旋风除尘器。
(4 )过滤除尘,如袋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纤维过滤器,纸过滤器。
(5)洗涤除尘,如自激式除尘器、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
(6 )静电除尘,如电除尘器。
(按气体净比程度)(1)粗净化:主要除掉较粗的尘粒,一般用作多级除尘的第一级。
(2)中净化:主要用于通风除尘系统,要求净化后的气体含尘浓度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以下。
(3 )细净化:主要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进风系统和再循环系统,要求净化后的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工业企业卫生标准限值以下。
(4)超净化:用于清洁度要求较高的环境。
11•沉降速度:尘粒下落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悬浮速度:要使尘粒处于悬浮状态,上升气流的最小上升速度。
12.旋风除尘器的中心负压:气流在旋风除尘器内做圆周运动时,要有一个向心力与离心力平衡,所以外侧压力比内侧高。
外壁附近静压最高,轴心处静压最低。
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压下运行,旋风除尘器轴心处也保持负压。
这种负压一直延伸到灰斗。
13•旋风除尘器三个方向速度的分布特点:切向速度:内涡旋:随半径减小而减小;外涡旋:随半径减小而增大。
径向速度:内:方向向里;外:方向向外。
轴向速度:内涡旋:轴向速度向上,随气流逐渐上升,轴向速度不断增大,在排气管底部达最大值。
外涡旋:轴向速度向下。
14.袋式除尘器初层指:含尘气体经过滤料时,颗粒物被阻留在滤料表面形成的颗粒物层。
集尘层:15.袋式除尘器按清灰方式进行的分类:机械振动清灰的除尘器、回转式逆气流反吹除尘器、脉冲喷吹清灰除尘器。
16.湿式除尘器的脱水装置:防止气流把液滴带出湿式除尘器,对保证除尘系统运行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脱水装置:重力脱水器,惯性脱水器,旋风脱水器,等。
17.湿式除尘器适合亲水性切非水硬性粉尘。
18.驱进速度:当静电力等于空气阻力时,作用在颗粒物上的外力之和等于零,颗粒物在横向做等速运动,这是颗粒物的运动速度称为驱进速度。
第五章1.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主要有四种: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
2.吸收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3.摩尔分数:气相或液相中某一组分的摩尔数与该混合气体或溶液的总摩尔数之比。
比摩尔分数:气相或液相中的某一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气或吸收剂的摩尔数之比。
4.吸收设备:喷淋塔,填料塔、湍球塔、板式塔、文丘里吸收器、喷射吸收器。
5.物理吸附:单纯依靠分子间的吸引力(范德华力)把吸附质吸附在吸附剂表面。
化学吸附:作用力是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力,大大超过物理吸附的范德华力。
6.静活性:吸附剂吸附一定量气体后会达到饱和,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处于饱和状态的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的气体量称为吸附剂的静活性。
活动性:气流通过一定厚度的吸附层时,从开始工作到吸附层被穿透,该吸附层内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媳妇的气体量称为吸附剂的活动性。
7.有害气体高空排放需要参考的卫生标准:第六章1.通风空调管道设计的目的:保证要求的风量分配前提下,合理确定风管布置和尺寸,使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最优。
2.实现均匀送风的基本条件:(1)保持各侧孔静压相等;(2)保持各侧孔流量系数相等;(3)增大出流角a3.节点压力平衡法:第七章1.避风天窗作用原理:为使天窗稳定排风不发生倒灌,在天窗上增设挡风板,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证天窗排风口在任何风向下都处于负压。
避风天窗只考虑热压。
形式类型: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折)线形天窗。
2.避风风帽作用原理:安装在自然排风系统的出口处,利用风力造成的负压,加强排风能力。
3.有关建筑形式和厂房布置中的相关注意事项:4.有关热压和风压作用原理的描述:5.有关建筑形式和厂房布置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第八章1.测试断面的选择:(1)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上。
(2)测量断面在弯头、三通等异型部件前面时,距这些不见得距离要大于管道直径的 2 倍;若在这些部件后面,应大于管道直径的4—5 倍。
(3)测定动压时如发现任一测点出现零位或负压值,表明气流不稳定,有涡流,不宜作为测定断面。
(4)如果气流方向偏出风管中心线 15°以上,也不宜作测量断面。
(5)选择测量断面,还应考虑测定操作的方便和安全。
2.测点布置:(1)矩形管道:将管道断面划分为若干个等面积的小矩形,测点布置在每个小矩形的中心;(2)圆形管道:在同一断面设置两个彼此垂直的测孔,并将管道断面分成一定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
3.了解管内空气含尘浓度的测定方法:4.什么叫等速采样:采样头进口处的采样速度应等于风管中该点的气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