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点的应用—一种新型的荧光定量检测技术

量子点的应用—一种新型的荧光定量检测技术

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6期69量子点的应用一一种新型的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徐飞,丁双阳(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094)中图分类号:¥859.84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0529—6005(2007)06—0069—02半导体量子点,简称量子点(quantumdots,QDS),即材料的尺寸在三维空间进行约束并达到一定的临界尺寸(,--I抽象为一个点),因此其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光、电特性,特别是Ⅱ~yl族荧光量子点(如CdSe、CdTe、CdS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1|。

传统上,这些材料一般用于电子、物理和材料工程领域,而1998年美国加州伯克里大学的Alivisatos小组和印第安纳大学Nie小组几乎同时提出荧光量子点可应用于生物标记这一思想,并同时在((Science》发表了相应的研究结果,开创了荧光量子点在生物技术中研究应用的先河。

随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医学诊断、药物筛选和荧光检测等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而且荧光量子点在其他领域的新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本文重点综述了量子点的特性及其在荧光定量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1与传统有机染料相比,量子点有以下的优势1.1量子点是无机半导体材料,激发谱宽,发射谱窄。

可以通过单一波长激发,产生多种可被同时检测的发射颜色,因此可用于多色标记。

而传统的有机染料正好与之相反。

1.2量子点的稳定性要远远高于有机染料分子。

有资料表明,大约是100倍。

这点足以实现对一些生物过程的长时间跟踪标记。

1.3量子点通过调整粒径的大小得到不同颜色的荧光,使用一种偶联方法就可实现多色标记。

而对于有机染料分子是不可能达到的[1]。

2量子点在荧光检测中的应用2.1常规荧光检测法量子点在常规的荧光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是荧光淬灭法。

一些本身不发荧光的被分析物质可以使某种荧光化合物发生荧光淬灭,通过测量荧光化合物荧光强度的下降,可以间接的测定该物质的浓度。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主要针对一些毒离子定量和快速测定。

严拯宇等[23于2005年首次报道了应用量子点进行药物分析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药饮片中收稿日期:2006—09—11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585)作者简介:徐飞(1981一),女,硕士生,主要从事兽医药理与毒理实验研究通讯作者:丁双阳,E—mail:dingsy@cau.edu.cn微量铜残留的方法。

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表面用牛血清白蛋白修饰后作为荧光探针,而Cu2+在pH7.4的缓冲液中的能使其发生荧光淬灭,因而间接测定了铜的含量。

研究表明,Cu2+浓度在0.6~6.0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检测限为0.1ng/ml,回收率在93.6%~108.0%。

而后,赖艳等[33于2006年也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铜的荧光检测方法并且对人发样品和茶叶样品做了检测。

研究表明,该方法干扰小,特异性强,反应灵敏,线性范围为41.5~248.8ng/ml(r=0.9921),检出限为8.5ng/ml。

随着量子点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也开始尝试着利用其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测定。

2006年徐靖等[4]应用水相合成的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荧光探针成功的测定DNA的含量。

以巯基丙酸(HS。

CH:CH。

COOH)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核壳型CdTe/CdS量子点。

基于DNA对量子点荧光的淬灭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荧光分析法,同时详细研究了pH、量子点浓度、离子强度、温度等条件对量子点荧光及DNA测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该方法测定ctDNA线性范围为50.O~750.0ng/ml,检出限为20ng/ml,7次重复测定500ng/mlctDNA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

此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2.2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美国华盛顿的Goldman研究小组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量子点标记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首先,他们使用了一种重组蛋白作为QDs和抗体的偶联物,通过静电作用完成对抗体的标记。

而后,他们又寻找到了一种更为优秀的偶联物一生物素。

生物素和亲和素既可偶联抗体等生物大分子,又可与多种标记物结合;生物素化的抗体还保持着原有的活性;1分子亲和素可与4分子的生物素结合,而结合力是抗原抗体反应的1万倍,从而产生多级放大效应,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2003年[5],他们应用此方法成功的检测了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含量,检测限为10ng/ml。

2004年,Goldman等¨]用夹心免疫法同时检测霍乱毒素、蓖麻毒素、志贺样毒素1、葡萄球菌肠毒素B等4种毒素的混合物。

实验表明,这种QDs一抗体偶联物,既能同时检测,又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此外,MeganA等[7]也利用亲和素标记的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检测了大肠杆菌OⅢ:H,血清型病原的单个细胞,并把传统的有机染料和QDs的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发现,QDs标记的细胞检测限 万方数据70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6期ChineseJournalofVeterinarygedicine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0种动物疫病规范化诊断技术推广报告靳兴军,李志军(北京市兽医实验诊断所,北京朝阳,100101)中图分类号:¥851.3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529—6005(2007)06—0070一011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内外的动物疫病形势越来越复杂,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为了及时掌握疫病动态,预测疫病发展趋势,评估疫情发生的概率,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县两级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和疫情监测体系。

鉴于此,本所建成了硬件一流,管理科学、先进的动物收稿日期:2006—09—12疫病诊断测报中心。

区县级兽医诊断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诊断测报的基层单位,检测能力的提高、检测的进一步规范化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

因此,必须及时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框架内向各区县推广成熟的配套技术;必须在现有的种类繁多的诊断试剂当中筛选出性能价格比较适合区县应用的几种试剂,并且通过试验形成有关试剂产品的最佳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标准,结合疫病诊断和疫情可达到2.08×107cfu/ml,比有机染料FITC的灵敏度高了2个数量级。

2.3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是一种荧光淬灭机制,一种非辐射能量跃迁,通过分子问的电偶极相互作用,将供体激发态能量转移到受体激发态的过程,供体荧光强度降低,而受体可以发生敏化荧光或荧光猝灭。

以前,多利用此原理进行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检测,近年来也有人尝试利用此原理来进行定量分析。

Wang等[8]用红色量子点标记BSA,用绿色量子点标记抗牛血清白蛋白抗体(IgG),当二者发生特异性结合时,由于发生了偶极一偶极相互作用,产生了共振能量转移,结果红色量子点荧光强度增强,绿色量子点荧光强度相应减弱。

当加人未标记量子点的BSA时,与QD—BSA竞争性结合IgG,则红色量子点荧光强度下降,而绿色量子点荧光强度恢复,因而从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检测BSA的浓度。

Oh等[9]在2005年设计了一种抑制试验来测定亲和素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用红色量子点标记亲和素,用胶体金标记生物素,二者发生特异性反应。

研究发现,如果再加入不同浓度的游离亲和素时,抑制了量子点标记的亲和素与胶体金标记的生物素的结合,荧光强度随着亲和素浓度的增强而增强,因此可以用来确定亲和素的浓度,该方法的检测限大约为10nmol/L,检测的动态范围可达到2弘mol/L。

3量子点在荧光检测中的前景和展望随着量子点的制备技术和偶联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商品化量子点产品的推出,量子点在各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程度势必大大加强,应用范围势必大大拓宽。

在食品安全领域,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问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但目前,不同类药物的多残留检测方法还没有得以实现,量子点的多色标记的出现给这个课题的攻关带来了新的转机,并且已有试验表明量子点可以标记相应抗体用于抗生素的残留检测,这一点足已为多残留检测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兽医临床方面,可以根据量子点的多色标记特性,同时检测几种病原,节省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一个新的材料的出现一定会给各种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带来新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会更好地利用荧光量子点的各种特性,在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Ell杨文胜,高明远,白玉白,等.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38.[2]严拯宇,庞代文,邵秀芬,等.量子点淬灭法测定中药饮片中的微量铜CJl.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3):230—233.[3]赖艳,钟萍,俞英.新型量子点的合成及荧光法测定痕量CuI[J].化学试剂,2006,28(3):135一138.[4]徐靖,赵应声,王洪梅,等.应用水相合成的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DNAEJ].分析试验室,2006,25(4):50—53.[5]LingerfeltBM,MattoussiH,GoldmanER,eta1.Prepa—rationofquantumdotsbiotinconjugatesandtheirinimmunochromatographyassays[J].AnalChem,2003,75(16):4043—4049.[63GoldmanER,ClappAR,AndersonGP,eta1.Multiplexedtoxinanalysisusingfourcolorsofquantumdotfluororeagents[J].AnalChem,2004,76(3);684—688.[73HahnMA,TabbJS,KraussTD.Detectionofsingleba—eterialpathogenswithsemiconductorquantumdots[J].AnalChem,2005,77(15):4861—4869.[83WangS,MamedovaN,KotovNA,eta1.Antigen/ant-bodyimmunocomplexfromCdTenanoparticlebioconjugates[J].NanoLett,2002,2(8):817-822.[9]OhE,HongMY,LeeD,eta1.Inhiitionassayofbiooleculesbasedfluorescenceenergytransfer(FRET)betweenquantumdotsandgoldnanopartielesEJ].JAmChemSoc,2005,127:3270—3271. 万方数据量子点的应用—一种新型的荧光定量检测技术作者:徐飞, 丁双阳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094刊名:中国兽医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2007,43(6)被引用次数:0次1.杨文胜.高明远.白玉白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 20052.严拯宇.庞代文.邵秀芬量子点淬灭法测定中药饮片中的微量铜[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5(03)3.赖艳.钟萍.俞英新型量子点的合成及荧光法测定痕量CuⅡ[期刊论文]-化学试剂 2006(03)4.徐靖.赵应声.王洪梅应用水相合成的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DNA[期刊论文]-分析试验室 2006(04)5.Lingerfelt B M.Mattoussi H.Goldman E R Preparation of quantum dots biotin conjugates and their use in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s 2003(16)6.Goldman E R.Clapp A R.Anderson G P Multiplexed toxin analysis using four colors of quantum dot fluororeagents 2004(03)7.Hahn M A.Tabb J S.Krauss T D Detection of single bacterial pathogens with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2005(15)8.Wang S.Mamedova N.Kotov N A Antigen/antibody immunocomplex from CdTe nanoparticle bioconjugates 2002(08)9.Oh E.Hong M Y.Lee D Inhiition assay of bioolecules based on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between quantum dot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20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syzz200706050.aspx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1e86cb4e-e548-4ffb-934a-9e4c00f466a8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4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