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 心房基质的作用 • 入心静脉的作用 • 电重构与结构重构 • 自主神经的作用 • 体液因子的作用 • 房颤的遗传机制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5
内容
• 定义 • 分类 • 病因及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危害 • 房颤的药物治疗 •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6
房颤危害
临床症状:心悸、胸闷、运动耐量下降 心功能(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栓塞(卒中占80%,外周血栓栓塞占20%)
略高于女性; <60岁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43%和 0.44%,≥60岁分别为1.83%和1.92%,≥80岁达 7.5%。 • 中国有房颤患者约800万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8
房颤的流行病学与危害
60岁后每10年增加1倍
中国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房颤患者约800万人。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Go AS, et al. JAMA. 2001;285:2370-23975
years.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ischemic stroke history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ncidence of AF related stroke.
Ma C, et al. Chin J cardiol 2002; 30: 165-167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8
心房颤动与脑卒中
与普通人群相比:栓塞率
➢非瓣膜病房颤:5倍 ➢ 瓣膜病房颤:17倍
特点:
➢ 多发性梗死、面积大 ➢ 易发生出血性卒中 ➢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重 ➢ 死亡率高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9
无症状脑栓塞(潜在危害)
无脑栓塞症状房颤患者26%CT检查有梗死灶
➢ 年龄>65岁且左房直径>5cm者 >50% ➢ 年龄>65岁或左房直径<5cm者 24% ➢ 年龄<65岁且左房直径<5cm者 11%
➢ 慢性房颤 ➢ 阵发房颤
34% 22%
Arch Intern Med 1990;150:2340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20
内容
• 定义 • 分类 • 病因及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危害 • 房颤的药物治疗 •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Fra bibliotek21药物治疗--节律控制
复律的药物:
➢普罗帕酮(Ⅰ,A) ➢伊布利特(Ⅰ,A) ➢胺碘酮Ⅱa
中国AF患病率 ---年龄/性别分层
Rate per 100
8 7 6 5 4 3 2 1 0
30-39
男性 女性
(n=13358) (n=15521)
7.5 7.4
3.6 2.6
1.4 1.1 0.5 0.6 0.3 0.2
0.7P7<0.05
0.9 0.7
40-49
50-59 60-69 70-79 ≥80 Overall 年龄,岁 Hu D, et al. 2004 Chin J Intern Med;
Framingham研究 年卒中率平均5% 50-69岁为1.5%, 80-89岁为23.5%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率 普通人群的2~7倍
约2/3外周栓塞在下肢血管,其中上肢占15%,肾动脉加 内脏血管占15%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7
AF患者卒中发生率:每年5.3%
Without risk factor %10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
物:
➢胺碘酮 ➢普罗帕酮 ➢β-阻滞剂 ➢决奈达隆 ➢索他洛尔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地高辛、索他洛 尔不建议用于药 物复律
22
药物治疗--节律控制药物特点
β-阻滞剂
➢ β-阻滞剂有预防房颤复发的作用; ➢ 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差于Ⅰ类和Ⅲ类AAD,但不良反应明
显少。
普罗帕酮(心律平)
➢ 口服2~6h起效,静脉注射后起效更快,对近期发生的房颤 口服600mg后57%~83%可转复为窦性心律;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5
分类
• 迄今尚无普遍满意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2006年 ACC/AHA/ESC
临床防治需要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6
内容
• 定义 • 分类 • 流行病学及病因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危害 • 房颤的药物治疗 •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7
(一)流行病学
• 患病率:总体人群为0.4%~1%,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 Framingham研究:≥80岁的AF患病率高达8.8%。 • 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男性患病率为0.9%,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0
(二)病因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1
内容
• 定义 • 分类 • 病因及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危害 • 房颤的药物治疗 •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2
发生机制
1.多发子波折返 2.局灶驱动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3
Heart Rhythm, Vol 4, No 6, June 2007
房颤的多子波理论
• Moe & Abildskov 于 1959年提出multiple reentrant wavelets (多 个折返性子波)假设;
• Allessie 于 1985年以动 物实验“证实“;
• Cox的“迷宫术”强化了 多子波学说的地位;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14
房颤机制的现代认识
• 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 速无序的颤动波,为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 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连续、快 速、不规则的心房激动波,频率一般为450~600 bpm。等电位线消失。
VV1 1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4
内容
• 定义 • 分类 • 流行病学及病因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危害 • 房颤的药物治疗 •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内容
• 定义 • 分类 • 流行病学及病因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危害 • 房颤的药物治疗 •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2
内容
• 定义 • 分类 • 流行病学及病因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危害 • 房颤的药物治疗 •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房颤临床表现与治疗
3
定义
With risk factor
7.9
8.8
7.7
5.1 3.1
4.0
1.0 1.6
0
<60
60–69
70–79
>80
Age Range (years)
520 consecutive nonvalvular AF patients without taking warfarin were followed 6.75±4.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