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

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

论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徐艳平(衢州学院中文系,浙江衢州324000)摘要: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是句子层面的问题,其动词能否重叠并不完全取决于句中的核心动词,也会受句式和其它成分的制约。

整体来看,把字句动词重叠后表现出这样的特点:较强的劳作性、宾语为受事宾语、排斥给予、索取类动词、明确的目的性。

关键词:动词重叠把字句句子层面特点一、问题的提出陆俭明先生曾在《90年代现代汉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1990)一文中列举了两组把字动词重叠句:(1)甲把马刷刷! 把衣服洗洗! 把文章改改! 把酒热热! 把房子修修!把白薯煮煮! 把作业收收! 把报纸看看! 把裙子熨熨! 把黑板擦擦!把面包烤烤! 把书念念! 把被子晒晒!把桌子挪挪!把车锁换换!(2)乙*把马骑骑! *把衣服买买! *把文章写写! *把酒喝喝! *把房子盖盖!*把白薯运运! *把作业交交! *把报纸借借! *把裙子穿穿! *把黑板扛扛!*把面包吃吃! *把书还还!*把被子卖卖!*把桌子送送!*把车锁拆拆!同样是“把”字祈使句,甲、乙两组句子的基本格局相同,但甲组句能说,乙组句不能说。

为什么?自陆俭明先生提出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问题以来,这一问题得到语法学界的高度重视,不少学者都在论文或著作中把它作为尚待解决的重要语法问题来对待,也有人试着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高平平(1999)从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凡是能表示一定动作行为的并能够持续、重复的动词都可以重叠;反之,凡表示非动作行为、不能持续重复的动词或表示一定量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使用。

”姜守旸(2000)从受事宾语的处置结果明确与否进行了解释。

于洪亚(2008)认为把字句动词重叠的限制条件是:“1、‘把’后的名词必须是与动词组合的能够单说的自由语素,2、名词与重叠动词组合后要能产生某种预期的结果,或者至少要发生某种变化。

”他们的解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却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原因就在于以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仅仅是针对动词或宾语进行探讨,都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着手的,而忽略了句式的影响和制约,缺乏全局的研究思路。

正像周国光先生(1999)在提到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问题时所说的:“两组句子中的动词都是重叠形式,但是有的可以重叠,有的不能重叠。

为什么?是否与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如果有关,那么决定能否重叠的语义特征是什么?就目前的研究来说,还没有提取出相应的语义特征给以比较满意的解释。

”二、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是句子层面的问题我们认为,一个句子能否成立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核心动词,也会受到句式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那种只对动词进行分析就希望能解决全部问题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沈家煊先生(2006)曾指出:“一个句式是一个完形(Gestalt)……只有把握句式的主题意义,才能解释许多分小类未能解决的语法现象,才能对许多语法现象做出相应的概括。

”句式语法理论也认为,意义决定形式,同时形式也会对意义产生制约作用,每一种语法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语义内涵,对一种语法形式的选择也就意味着对其特有的语义内涵的适应和映现。

这种从整体出发分析问题的思路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实际上,试看下面的例子:(3)a、把被子晒晒!b、* 把太阳晒晒!(4)a、把草拔拔!b、* 把牙拔拔!(5)a、把毛衣拆拆!b、* 把车锁拆拆!以上三个例子中,a、b两类句子都是祈使句,核心动词相同,唯一的差别在于宾语不同。

由此可见,句式具有整体意义。

把字句中动词的重叠不仅受核心动词的限制,也会受把字句句式和其它成分的制约。

有些动词虽然在把字祈使句中不能重叠,但在一定语境下却能够在其他把字句中重叠:(6)a、* 把她和女儿嚼嚼!b、没有他,北平能把她和女儿全嚼嚼吃了。

(《离婚》)(7)a、* 把脊背压压!b、张培轻轻地把周大勇的脊背压了压,说:“不要急,部队是要全部撤走!”(《保卫延安》)一个句子的语义是由若干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出来的,并非是某一个词的单一作用。

同样,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表面上看仅仅是核心动词的问题,而其实质却并不仅仅是动词层面的问题,而是句子层面的范畴。

因此,要想深入探讨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句子层面进行分析。

三、把字动词重叠句中的动词1、核心动词表现出较强的劳作性《动词用法词典》从《现代汉语词典》中选取动词共1328个,注明可重叠的动词为679个。

可以进入把字句的重叠动词有225个,占可重叠动词的33%,我们加上从《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得到的部分可重叠双音节动词,共得到能进入把字句的重叠动词237个。

其中,单音节动词为189个,占总数的79.7%;双音节动词为51个,占总数的20.3%。

我们对这237个动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大致其分为四类:借助手或工具类:把皮剥剥把瓜子炒炒把蒜捣捣把裤子缝缝把裤腿放放把种子筛筛把碗刷刷把豆腐烧烧把扣眼锁锁把手抬抬把车子修修把香菜腌腌言说告知类:把报纸念念把课文背背把情况说说把他的事迹宣传宣传和身体有关的:把眼闭闭把身子往后靠靠把身子缩缩就进去了脑力综合类:把吊车往上升升把工作调调把数目核对核对把事情安排安排在这些动词中,有173个是需要借助手或其他工具来完成的,如剥、补、炒、抄、剁、缝、糊、捡、剪、抹、切、筛、晒、收、锁、烫、剔、修、收拾、修理、拆洗、布置等;有18个是通过嘴巴来完成的言说告知类,如说、讲、读、念、背(诵)、宣传、广播、透露、传达等;有4个是跟除手之外的身体部位有关的,如闭、靠、缩、摇;有42个是依靠大脑或综合的协调来完成的,如减、降、升、算、压、安排、整治、扩充、商量、考虑等。

统计结果表明,需要借助手或其他工具来完成动作的动词高达73%,有17.7%是需要借助大脑或身体的综合协调来完成的,这些动词在能进入把字句的重叠动词中具有极大优势。

在把字句中,它们基本上体现的是人的劳动行为,通过工具、手的体力劳动或大脑身体的综合劳动,使宾语实现了向预期状态的转变。

从原型理论来看,任何一个语法范畴都是非匀质的,占据数量最多的实例往往体现了该范畴的典型性特征,是该范畴的原型,而数量较少的实例则可能处在该范畴的边缘地带,体现了其非典型性特征。

因此,我们认为把字动词重叠句的基本特性是其劳作性。

另外,我们还对《动词用法词典》中的例句进行了统计,共得到把字动词重叠句58例。

其中有53例是需要借助手或工具完成的劳作性动作行为,而且大部分是需借助某一工具来完成的工具类动词;有2例是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有关的;还有3例是其他类,参看下表:类型数量所占比例实例和手有关的53 91.4 % 把黄瓜切切和身体其它部位有关的 2 3.4 % 把眼闭闭其它 3 5.2 % 把火气压压统计结果显示,实例中和手有关的劳作性动词也是以绝对优势出现的。

91.4 %的比例再次证明了劳作性是把字动词重叠句的基本特性。

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该类把字句排斥休闲性动作行为,因此,带有轻松休闲意味的“骑骑马、喝喝酒、吃吃饭”一般不说成“把马骑骑、把酒喝喝、把饭吃吃、把花养养”。

2、排斥给予、索取类动词根据我们对《动词用法词典》和《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进行统计的结果,可以进入把字句的重叠动词有237个。

而在这些动词中却很少见到给予、索取类意义动词的身影。

我们认为,给予、索取类意义动词的极少出现,说明把字动词重叠句有一种排斥“益损”意义的倾向。

请看以下例句:(8)* 把衣服买买! * 把被子卖卖!(9)* 把报纸借借! * 把书还还!(10)* 把桌子送送!* 把作业交交!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典型的给予和索取类动词几乎都不能进入把字动词重叠句。

给予和索取类动词反映的是给予者给予被给予者某物或索取者从被索取者获得索取物,强调的是一种得益或损失。

从配价的角度看,给予、索取类动词属于三价动词。

而把字句对三价动词的限制要远远大于二价动词。

在把字动词重叠句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更加明显,二价动词在该句式中占有绝对优势,能够重叠的三价动词仅限于宣传、广播、透露、传达等部分告知类动词,而告知类动词能使抽象的消息、情况、话语从一方到另一方,但消息转移后,原持有者还仍然保持其所有权,因此,这类动词虽然属于三价动词,但它们和作为三价动词典型的给予、索取类动词又有所不同,这也可能是该类动词得以进入把字动词重叠句的原因。

这样看来,陆俭明先生所举例子中的“收”好像是个例外。

但综合把字动词重叠句中的“收”类动词(收、收集、收拾)来看,我们认为把字动词重叠句中的“收”和“索取”义的“收”并不等同。

后者是索取者主动向被索取者索取某一物体,强调被索取者有直接损失,如“他收了我一百元押金”;而前者主要强调把分散的东西“集中”,通过劳动性动作,使宾语从凌乱或分散的状态转变为整齐或集中的状态,对他人并没有直接的损失或者并不强调这种损失。

如“把衣服收收!把作业收收!把架子上的东西收收。

”因此,我们认为该句式中的“收”属于二价获得义动词而非三价索取类动词。

四、把字动词重叠句的宾语1、宾语为受事宾语。

(11 ) 你们把他的先进事迹广播广播。

(动词语法词典)(12)你先到厨房,把晚饭的菜看看,告诉厨房一下。

(雷雨)(13)他对着窗户照了半晌,终于发现左下角还有一疙瘩豌豆大的烟末没挖下来,便把挖耳勺的头弯了弯,小心伸进壶口里去。

(鼻烟壶)(14)俺这儿做两三年工,积点钱,替俺娘把坟修补修补。

(孙瑜,武训传)把字动词重叠句要求宾语为受事宾语。

《动词用法词典》中出现的58例把字动词重叠句,其宾语无一例外都是受事。

相对来说,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其他类型的宾语的倾向:如对象宾语、结果宾语、原因宾语、目的宾语、谓词性宾语等。

(15)冬天让孩子们到外面晒晒太阳,很有好处。

(施事宾语,动词语法词典)(16)车书记本来打算昨天到咱们这儿来,想见见风兆丽和团委的干部。

(对象宾语,蒋子龙选集)(17)她这么一句,倒把我怄笑了,没词可说,指指地上:你瞧你砸这一地东西。

(处所宾语,过把瘾就死)(18)咱们也享受享受鬼子的待遇。

(原因宾语,王朔,许爷)(19)你也该关心关心孩子的学习。

(目的宾语,动词语法词典)(20)我不过是没事去凑凑热闹。

(谓词性宾语,王朔,顽主)(21)等我把大师兄请回来,商量商量怎么办。

(复杂谓词性成分宾语,神拳)以上例句都不能变换成相应的把字动词重叠句。

(例句16-21摘自于李姗的《动词重叠式研究》)有些重叠动词的宾语范围比较宽,例如“商量”一词,既可以带体词宾语也可以带谓词宾语,但只有带受事宾语时才能进入把字动词重叠句。

而在前面所提到的例(3)中,例3a的宾语是受事,3b的宾语是施事。

这样即使把字句的核心动词相同,例3b“把太阳晒晒!”依然不能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把字动词重叠句有一种特殊的受事宾语。

在“把脚跺跺、把头摇摇、把手搓搓”这类句子中,宾语好像是动作的施事,但这类句子和“把辣椒剁剁、把瓶子摇摇、把衣服搓搓”一样,动作的施行者是一个整体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受大脑控制的局部的肢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