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作太阳系模型》案例分析

《制作太阳系模型》案例分析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制作太阳系模型》案例分析
巴东县大支坪镇希望小学杨渊
教学内容:
选自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制作宇宙模型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让学生了解宇宙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宇宙知识的基础上,对太阳系的组成进行深入探究。

大部分学生对地球的基本知识有了解,知道地球是圆的,月球是圆的,但对太阳系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应该是可行的。

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很好地进行沟通,这样就不只是能让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会学习并不难,只要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原来蕴藏着很多知识,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轻松地学习。

这样通过知识的内化与行动的外显,体现学生的个性价值,使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得以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
一、设计模型
1.各小组根据行星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太阳系模型制作记录本。

2.各小组拟好模型名称,所需材料。

3.各小组搞好职责分工,选好小组长、资料员、材料员、计时员、记录员、质量员、发言人。

二、制作模型
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如太阳系模型。

三、修正模型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四、参观交流模型
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五、质疑
评析:
1、教师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能与学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让他们研究与发现。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可以从已有的经验入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2、能够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民主化。

对小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是不断参与,主动探究的过程。

要实现这一切,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做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较好地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共同探究与交流。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反思:
这是设计宇宙模型的探究课。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宇宙的初步知识,知道了太阳系的组成。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导向,从做中学,在玩中求知;让小组长带领他们去自主互动的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自主能力的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潜能的开发。

这里我把实验目的的要求以跑步的方式出现,使学生兴趣大增,积极地促进学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

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真正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这些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