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76)“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一般来讲,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文课文在两千字左右、文言文课文在四五百字左右的,就可以视作长文。
长文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等弱势。
有时候,长文也是难文。
“长文短教”,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教材处理方式。
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完篇幅较长的课文,二是取较少的内容教完篇幅较长的课文。
研究“长文短教”,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一是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二是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三是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四是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阅读探究的空间。
中学语文教材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课文需要考虑“长文短教”的问题。
那么,“长文短教”需要哪些技术性的手段?教师要用心地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多角度地研读课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取、组合、提炼、选择。
不论什么样的“长文短教”,课始的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文意整体把握”的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长文短教”,由于“文长”,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问题没有来得及处理。
解决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点有关内容的讲析,以求更好地对所需教学的内容进行覆盖。
“长文短教”讲究对教学内容的剪裁与选择。
或选取课文的某一个部位,如最精致的那一部分,最核心的那一部分,最难以理解的那一部分等;或确定某一个话题,以带动课文中“某个线条”内容的品读;或对某个知识点、能力点进行训练。
对此,我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有如下细化的阐释:我们就可以从如下很多的角度来进行教材处理:1.紧扣课文教学要求,以完成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2.根据课文内容,以讲清讲透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3.分析竖式结构课文的脉络与布局,以突破课文的主要部分为目的进行短教。
4.分析横式结构课文的写作特点,以“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为目的进行短教。
5.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以落实一个“语言学用”的板块为目的进行短教。
6.以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以突出课文中一个“知识的集合”为目的进行短教。
7.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目的,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创造性复述。
8.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目的,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
……在我写过的“名师讲台”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可以用来策划“长文短教”的。
如:快捷切入,省力省时含英咀华,课文集美把握文意,选点突破读法示例,化解难点训练检索,整合提炼精段阅读,注重效益课中设比,反复研读概说课文,训练能力文中选文,妙趣天成串写课文,摇曳生姿……下面请欣赏黄厚江先生《孔乙己》和笔者《孔乙己》“长文短教”的教学设计。
这是笔者提炼出来的黄厚江先生《孔乙己》的教学流程:引: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人物的什么?起:现在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写了几次他的手?请大家一起到小说里去找一找,并画上标记。
如果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上评点。
承:现在我们看看,作者写他的手,主要从哪些方面写的?转:下面我们也和鲁迅先生一起来塑造孔乙己。
你自己找一找小说里哪个地方还可以写手?要求:找一处,写一句,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契合当时的环境。
合:这双手折射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孔乙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命运?很明显,黄老师《孔乙己》“长文短教”的设计技巧在于“线条式选点切入”,即在教学中拉出了“手”的描写这条线。
课文开讲以后,“切入”到了“孔乙己”的“手”并以此组织起流畅的教学过程。
有教师对此进行了这样的评价:本节课中,黄厚江老师巧妙地抓住孔乙己的“手”来解读文本,可以说,人物的性格、命运,小说的主旨,全在这双“手”中了:找手——文中几次写了孔乙己的“手”?圈手——哪几处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命运?画手——哪些地方还可以写手?论手——这双手折射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命运?有没有办法避免悲剧?笔者《孔乙己》“长文短教”设计技巧则在于“板块式选点比读”,即选择课文中两处重要的段落板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下:活动一:说说《孔乙己》阅读的初步感受。
学生表达看法,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
教师在交流中进行“微型讲座”,以进行厚重的铺垫。
活动二:请同学们在第4段与第11段中寻找对比点,感受这两个段落在这篇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感受鲜明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孔乙己命运的变化。
师生交流的内容主要有:出场与退场,正常与残疾,伤痕与断腿,长衫与夹袄,青白与黑色,眼睛与眼神;站坐,语言,语气,动作,形貌,姿态,酒量,钱数,手的用途,时令……这些细节描写的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长文短教”,深入品读,能够很好地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的状态,同时突现了课文内容的精要之处,用笔者的话来评价就是:让学生“全篇散打,满课去找”远不如“选点扭打,深入品读”来得精彩。
余映潮: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1-30)无限的创意,精巧的细节什么是创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创造性的设计、构思等”。
创意,表现在教学研究上,就是体现教学智慧。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语文教学的发明家。
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创意。
创意无限。
从阅读教学设计来看,一位优秀的、成熟的语文教师,不可不研究下面的阅读教学艺术:细腻的研读(教材研读)别致的处理(课文处理)灵动的思路(思路设计)诗意的手法(手法运用)精巧的细节(细节琢磨)下面重点讲――精巧的细节。
(01)开课揭题,直入情景(02)预作舖垫,顺利推进(03)精彩朗读,动人心魄(04)精心设问,有聚有散(05)穿插引进,丰厚内容(06)侧面入手,正面解读(07)变直为曲,柳暗花明(08)平等对话,诗意讲析(09)生动收束余味犹存(10)还有:选点切入,繁简得宜;适时打住,巧妙过渡;活动充分,兴味盎然……第一,什么是教学细节:细节: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的细微部分。
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步骤安排或环节推进以及其中的活动设计和教学手法的运用。
比如说,开讲,引入,收束,过渡等等具体的教学环节就是细节。
比如说,提问,讨论,朗读,板书等等具体的教学环节也是细节。
比如说,文意把握,要点概括,词句理解的阅读指导也是教学细节。
比如说,思考、对话、交流、置疑等活动也是教学细节。
可以说,研究一节课的设计,主要地是在研究如何艺术地设计教学细节。
第二,对于教学细节,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些认识:1.“教学细节”是有层次的。
从课堂教学的设计看:第一层次为整体勾勒层次或整体构思层次,如某一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的安排。
第二层次为块板活动层次,如某一个教学环节怎样展开,怎样进行,怎样收束等。
第三层次为环节中的具体步骤层次。
2.“教学细节”是多类别的。
从教学手段看,有朗读、提问、板书、媒体课件、情境设置、资料穿插等细节的设计;从活动类型看,有朗读、说读、写读、听读、赏析等细节的设计;从教学结构看,有课的起始、引入、铺展、过渡、高潮、收束等细节的设计;……,等等。
上述诸多内容中。
还有更小的细节可以探究。
它们“每一个”都是一个研究专题。
3.对于教师来说,优秀的“教学细节”设计需要四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教师教学的理念,二是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三是教师的教学技艺,四是教师的语文对专业书籍和杂志的阅读视野。
只有这四者综合地表现于一位优秀教师的身上,才能够真正设计出精美生动的教学细节。
第三,“教学细节设计艺术”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内容:一,从整体构思的角度来研究教学细节的设计。
二,从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研究教学细节的设计。
三,从手法运用的角度来研究教学细节的设计。
四,从普遍存在的弱点来研究教学细节的设计。
第四,阅读教学中教学细节设计的方法例谈:(1)开课揭题,直入情景我曾说过:如果说你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引发了学生的赞叹,那你只成功了一半。
那么另一半的成功在哪里?在于非常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进入课文的情境。
即——“开课揭题,直入情境”。
它一方面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时间,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诗意设计艺术思考的机会,同时让“课始”这个环节显得简洁、洗练,语文的情味浓郁。
即少用大量的开场白,少用音响渲染气氛。
上课之初有时需用好的导语,一般状态下则可通俗、简朴,节约时间。
①《律诗二首》开篇这样说:今天要学两首古诗,请同学们用艺术、优美的语句将我们要学习古诗这个意思表达出来。
这样进入课文的第一步就刺激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只欣赏老师的语言美(引发学生的赞叹老师只成功了一半,应引起挑战)。
诗歌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了解诗歌,让学生进入情感世界。
学生表述后,老师说:“今天我们与诗人相遇,和诗人同行,对诗人说话。
”②2006年在沈阳市上读报课大家都说一句话,要求都与“读报”有关,但不许出现“读报”二字。
老师先示例:“为你打开一扇门。
”③《故乡》《故乡》实际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一是现实目睹的。
同学们能否用课文中的内容代替标题呢?于是学生七嘴八舌:两个生活,两种情感,两种交往,两个杨二嫂,两个闰土……此时教师说:现在我们来学写现实中的闰土这一部分。
这样既勾勒出了全文的线条,而且快速切近了教师所选部分,可谓简要。
④《狼》学文言词方法之一是联想成语。
学《狼》联想并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
学生列举后教师小结:都是贬义的,那么本文写什么呢?请看课文,什么样的狼,什么样的屠户?⑤《散步》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走近《散步》,这里有——(请学生续说)阳光、三代人、池塘、故事。
这样学生粗通文脉,下边我们走近美文。
先批评学生说得不好,看作者如何说(打开多媒本展示原文精美片断),然后强调:这说是散文的表达。
⑥《小石潭记》请补全:小石潭()记,根据课文说一下。
学生多说“游”。
小石潭记()。
学生多填“游”“人”“事”“景”。
然后教师明确。
这样简洁、朴素、快乐。
带点艺术性的导入对课起指导作用。
(2)预作铺垫,顺利推进教学铺垫,是为了顺利进行目标教学而进行的引入知识、简介背景、预读课文、调动情绪等等降低坡度、由易及难、由远及近、渐渐引入的敷设工作。
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做的事。
铺垫可以用于课文整体的阅读教学,也可以用于课文局部的阅读教学,特别需要用于课文难点的教学。
它更多地用于文学作品和文言诗文的教学。
降低坡度,由近及远,敷远涉近。
要有知识、情感的铺垫才不生硬。
①氛围式《珍珠鸟》有一只可爱的小珍珠鸟,请七嘴八舌地说:你眼中的小小珍珠鸟是什么样的小鸟?加“小小”二字,则学生会反复说,则活泼引出小主人公,可爱。
②释难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要解决两问:何为“丧乱”“茅屋”。
《纸船》先要知冰心生平、写本文缘由及其温婉的魅力。
《金色花》《藤野先生》类先要给学生背景材料,以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