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复习 单项选择题精选

中考历史复习 单项选择题精选

中考历史复习单项选择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铁农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
B。

石器工具的广泛使用
C。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D。

广泛兴修水利
2。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

齐国B。

秦国C。

魏国D。

楚国
3。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目的是:
A。

为了增强实力,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
B。

为了保住贵族的地位和特权
C。

为了发展生产,造福人民
D。

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4。

西汉时期,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的皇帝分别是:
A。

汉文帝汉景帝B。

汉文帝汉武帝
C。

汉高祖汉文帝D。

汉高祖汉景帝
5。

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西汉的是:
A。

文景之治B。

昭君出塞
C。

光武中兴D。

七国之乱
6。

下令整顿史治,惩处贪官污吏的统治者是:
A。

汉高祖B。

汉景帝C。

汉武帝D。

光武帝
7。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
8。

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的是:
⑴三顾茅庐⑵官渡之战⑶赤壁之战⑷八王之乱
A.⑴⑵
B.⑵⑶
C.⑴⑶
D.⑵⑷
9。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作用是:
A。

加强了同日本的联系
B.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C.占领了夷洲
D.促进了夷洲与内地经济的发展
10.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D。

士兵疲惫
1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

其中最有名的是:
A。

邗沟 B.灵渠C.郑国渠 D.都江堰
12。

我国古代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而采取修养生息政策的朝代除了明代还有
A。

秦朝B。

东汉 C.西晋D。

西汉
13.东汉光武帝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还整顿吏治,其目的是:
A.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B.借此打击外戚的势力
C.照顾手下农民出生的大将、功臣
D.同情人民疾苦
14。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指:
A.刘备访诸葛亮
B.刘备访关羽
C.曹操访许攸
D.孙权访周瑜
15。

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A.唐太宗
B.唐玄宗
C.隋文帝D。

隋炀帝
16。

我国实行科举选官制度始于:
A.秦朝
B.东晋
C.隋朝
D.唐朝
17。

唐太宗、武则天。

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

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重用人才 D.建立行省制度
18。

唐朝的全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B。

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9。

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留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A:汉武帝时 B.光武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20.唐太宗的政绩中,最爱后人称道的是
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力倡节俭
21。

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朝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22。

隋朝时。

一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经商,他先后要通过
A.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C.永济渠、江南河、邗沟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3、西汉的兴盛与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形成,其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
⑴重用人才⑵注重减轻人民负担⑶加强中央集权⑷重视教育
A.⑴⑵⑶⑷
B.⑴⑶
C.⑴⑶⑷
D.⑴⑵⑶
24。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1271年的是
A.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B.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
C.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D.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25。

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设立三司 D.科举制度
26。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7。

如你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名要术》
28。

明朝卓越的医学家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
A.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
B.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写颁布的药典
C.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药物学巨著
D.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
29。

隋朝完成统一的条件是:
A.江南政治经济混乱,为北方统一南方创造了条件
B.社会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C.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发展
D.开通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30。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A.常何
B.马周
C.吴兢
D.魏征
31。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盛世局面出现的相同原因是由于统治者
A.提倡节俭,减轻刑罚
B.重农仰商,推行均田制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32。

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是在
A.隋朝时期
B.唐朝时期
C.唐朝后期
D.隋唐时期
33。

唐太宗革除唐初“民少吏多”弊政的主要措施是
A.增加宰相人数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合并州县
D.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34。

元政府设置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A.安西都户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
35。

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6。

五四运动是一场
A.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
C.规模巨大的农民反帝国运动
D.彻底的反帝国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7。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⑴俄国⑵英国⑶美国⑷日本⑸法国
A.⑴⑵⑷⑶
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38。

张学良、杨虎城等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反蒋抗日
B.逼蒋抗日
C.逼蒋反共
D.灭蒋自立
39。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40。

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的“三军尽开颜”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
B.1935年1月 c.1934年10月 D.1936年10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