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音乐作曲技巧

流行音乐作曲技巧

流行音乐作曲技巧
从事音乐教学这几年来,有很多学生经常问:老师,能不能教我们作曲啊,等等问题,今天,我就把作曲的一写基本技巧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说明一下,作曲也不要觉得很难啊,但有很多人会唱歌不一定会作曲,作曲做得好的人呢大多都是乐感好,怎样才乐感好呢?其实主要是多听歌,重要的事说三遍:多听歌!多听歌!多听歌!
你学好作曲的理论,不一定你写的歌就好听,理论只是一个让你不出错的工具,至于好不好听完全得靠你对音乐认知的积累。

作曲的话,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举例你能通俗易懂些。

(一)通常的流行音乐一般都四制体(四句一个乐段)的进行,如:A A1 A2 B
我不知道你们理解四制体是什么概念,比如:《菊花台》这首歌:第一句A :你的泪光,
第二句A1 :柔弱中带伤
第三句A2:苍白的月弯弯
第四句B:勾住过往。

以上一个小乐段就有四个小乐句组成,再比如说《童年》,这个大家都熟:
第一句A: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第二句A1: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第三句A2: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第四B: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也是四个乐句组成的一个小乐段,很多流行歌曲都有一定作曲套路,也许你听着“套路”这个词语不好听,其实就是一种创作风格,我想这样你能接受。

有的歌只有三句,其实它的第三句有点长,相当于两小节甚至三个小节,说来也是属于四制体。

不管是三句还是四句的四制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它们的特点是:第一句A和第二句A1、第三句A2旋律听上去相象或相近,旋律变化很小,只是变化几个符。

到第四句变化稍有点大,感觉第四句就是对前几句再作总结。

其实副歌作曲也是一样有这个特点。

我建议,平时我们想到一些很好听的旋律,要把它记录下来,不忘录就会浪费了。

(二) 还有一种四制体的形式是:A(起)A(承)B(转)C(总)。

怎么理解“起\承\转\总”,我还是用《童年》来举例吧
比如:第一句A: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是一首歌的开始,我们叫起)
第二句A1: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这一句跟开始一句很象,我们叫承)
第三句B: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这一句的旋律跟前两句相近的前提下,还有个变化就是过渡,因为要准备过渡到第四句,作总结了,我们叫转)
第四C: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一句旋律就是对前三句总结,所以叫总或者合)
没有听过《童年》的同学可以下载听听,感觉一下才知道。

特别要说第三句,为什么叫转,因为第三句的旋律已经开始有过渡的味道,要准备收尾,很多歌曲都需要这个转,如果不“转”会怎么样呢?收尾会觉得突然,听音乐的人会听起来会觉得你这个旋律怪怪的。

当然,当你有一定创作基础后,音乐的创作有时候根据灵感来,有时候也不受到这些约束,你创作感觉好的时候,旋律与节奏都可能会有些复杂。

比如林俊杰的《记得》,前面四句没有一句相象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当时创作时感觉很好灵感很在,没有受到什么约束,很随心地写出当时的情感表达。

作曲是用音符把旋律记录下来,就像文学作者一样,有灵感的时候用文字来创作形成作品,音乐人却用音符记录创作形成作品,摄影师用照片记录生活,不管作曲也好,作文也好,摄影也好,都一定很诚肯,在真实诚肯的基础上凭自己的灵感来抒发情感,当你有一定创作基础了,这样的同学可以不要受框框套套约束,大胆发挥。

把自己的情写出来,情景交融才是最好的作品。

那今天给大家讲这个四制体的作曲技巧,就是在你作曲初期什么头绪都没有的时候,学会一些流行音乐的套路,以后在鉴赏别人的音乐作品时,也能够带着一个作曲创作的思维去欣赏或学习。

当你真正
有创作基础了,也许就不用再受什么拘束,大胆诚肯的带着你的感情去创作,这样才是最好作曲,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有的好的作品,也许只有那一瞬间才有那一种情感,我们要学会把它写下来,或者,用手机录音把你那一瞬间想表达的情感用音乐的旋律哼出来,记录好,下来再用音符谱出来。

当然,同学们在作曲的时候,最好会些乐器,比如吉它,钢琴等,这样创作起来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希望对你有收获。

做音乐,就是要多听歌,要诚肯,要像摄影师一样,能及时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情感或情绪,认真做好记录,做出好的作品,相信你能做到,加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