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

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

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全食将经过我国人口密集的长江流域,全食带比较宽,长度达到一万多公里,宽度250公里,是多年来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日全食。

除了直接能观赏到全食的地区外,我国其他地区的公众均能看到日偏食。

除了观测覆盖面广外,此次日全食的发生时间也非常适宜我国公众观测。

初亏(太阳开始被月球的影子遮住)时间为上午8点多,复圆(太阳重新恢复“圆面”)时间为10时多,整个过程约2个半小时;最精彩的全食(即太阳完全被月球的影子遮住)时间在9时多,持续时间最长可达五六分钟,比2008年8月1日在新疆、甘肃等地发生的日全食时间要长。

一、日全食相关知识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日全食说明
初亏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

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

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

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
下降。

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

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二、原理
日食,又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是相当罕见的现象,在四种日食中较罕见的是日全食,因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时,在该区域的人才能够观测到日食。

日全食是一种相当壮丽的自然景象,所以时常吸引许多游客特地到海外去观赏日全食的景象。

例如,在1999年发生在欧洲的日全食,吸引了非常多观光客特地前去观赏,也有旅行社推出专门为这些游客设计的行程。

古时,人类缺乏天文学知识,以为日食是肇因于天狗食日,或象征灾难的降临,而在日食时举行仪式。

但在现代社会中,日食的这层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抛弃。

上一次日全食发生于2008年8月1日,而下一次的日全食将会于2009年7月22日发生。

日食和月食的“季节”。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

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因太阳轨道(黄道)
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

日、月食的发生必须是新月和满月出现在黄白交点的一定界限之内,这个界限就叫做“食限”。

计算表明,对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8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6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日食发生。

对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2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0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月食发生。

由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有两个,这两个交点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两段时间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这两段时间都称为“食季”,它们相距半年。

太阳每天在黄道上向东移动约1度,由于日食的食限为18度左右的范围,太阳从黄道和白道交点以西的18度运行到黄道和白道交点以东的18度,大约需要36天,也就是说日食的每一个食季为36天。

对于月食而言,它的食限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个食季就只有24天。

日全食:简单地说就是太阳表明被月球完全遮住。

地球公转和月球公转轨道都是椭圆,不论是太阳与地球间距离,还是月球与地球间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有时比较远,有时又比较
近。

如果某个时刻月球本影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地球上被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带就可以看到日全食。

日偏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被月球阴影外侧的半影覆盖的地区,所见到的太阳的一部分被月球挡住,就是日偏食,它是最常见的日食现象。

全食带:由于月亮的影锥又细又长,所以当它落到地球表面时,所占的面积很小,至多不会超过地球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它的直径最大也只有260多千米。

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在月影扫过的地带,就都可以看见日食,这条带就叫做日食带。

带内发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带。

日冕: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直径,甚至更远。

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见。

日全食时,黑暗的太阳外围是银白色的光芒,像帽子似地扣在太阳上,因此称为日冕。

日珥: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日珥通常发生在色球层的,像太阳面的“耳环”。

三、观测日全食注意事项
观察太阳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太阳放射出强烈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光。

紫外光不但可以晒伤皮肤,它也会对眼睛的视网膜迅速造成伤害。

人类的眼睛只要直接观看太阳几秒,就可
能造成永久伤害,甚至眼盲。

如果透过没有适当减光设备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后果更不堪设想。

日偏食及日环食就不能在没有采取特安全范措施观看。

在日全食的偏食阶段,即使太阳的表面被月球遮掩了99% 时,剩下新月形成的光球层,也可以对眼睛造成伤害。

不要试图用肉眼观察任何日偏食或环食阶段的太阳。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科学的观测方法:
墨水观测法(但是此方法减光率较低,易使眼睛受伤,不推荐使用)
可以取一盆清水,加入墨汁,通过水面的反光看太阳。

针孔投影法
利用两块板子,在其中一块板子上挖一个小洞,让阳光穿过这个小洞投影到另一块板子上。

望远镜投影法
手可不要乱晃,否则太阳的影子会来回跑。

并且千万不要拿着望远镜直接看太阳,如果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一定要用滤光镜。

注意:
千万不要使用非正规机构提供的所谓“太阳卡”、“日食卡”等。

四、日全食拍摄注意事项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在拍摄日全食时,由于全食阶段一般只有宝贵的几分钟。

因此,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提前进行周密的规划。

比如用什么相机,镜头或望远镜,用什么拍摄方式,要拍到什么效果,拍到的照片后期除了欣赏外还会不会有别的什么应用,等等。

而对于一些创意摄影就更需要特别的考虑,比如刚才提到的拍糖葫芦串像,就要先选好地点,计算好每个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等等。

2.提前进行实际演练。

如果有条件,提前几天来到实际观测地,在日食发生的同样时间将观测流程从头到尾走一遍,包括组装望远镜、找太阳、连接相机、拍照、摘掉滤光片拍照(此时不可对着太阳)、再盖上滤光片拍照、换存储卡、换电池……这样往往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问题,比如这套器材指向某些位置时会卡住。

如果没条件到观测现场也没关系,在任何一个地方演练都可以,只要找恰当的时间让当时太阳高度和日食时差不多即可。

3.实际观测时,在全食或者环食阶段找一个人专门负责报时。

因为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本来就很短,而人在这个时候紧张而忙碌,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全食或环食就结束了。

而当有人专门报时,其他观测者就能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安排自己的观测
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在面对最壮观的日全食时,全食阶段一定不要忘记摘掉滤光片!!!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错误很可笑,但实际情况是,当全食阶段即将到来时,你的心情可能也会越来
越紧张,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镜头,于是只顾一通狂拍,等到发现什么都没拍下来而意识到忘了摘滤光片时可能已经晚了。

还要强调一句:如果你从未见过日全食,那么一定要给自己准备充足的时间用于目视直接欣赏这个也许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天象。

(来源:天文爱好者日食增刊)
西山区科学技术局
西山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2009年7月2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