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一、课程标准
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知道只有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明确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所坚持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当代文化生活的素描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探究活动不同观点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
益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因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对未成年人危害大,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也有弊。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因为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与通常所说的大众文化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容易混淆,而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本质含义也没有完全统一认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本堂是高二最后一个单元的节新课。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让学生首先“知道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

我决定取生活一叶,以小见大,挑选文化生活中的某一关注现象,来调动学生刚上课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探究预设埋下伏笔。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栏目,它专门邀请著名学者进行学术演讲。

你知道这是什么栏目吗?
生:百家讲坛!
师:对!百家讲坛栏目邀请过多位著名学者,你知道有
哪些人吗?他们讲过哪些栏目呢?
生1:易中天,《品三国》!
生2:于丹,《论语心得》!
生3:王立群,《王立群读史》!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易中天这位厦门大学的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所掀起的“三国热”。

[屏幕显示]
央视《百家讲坛》平台在易中天“红”与《三国》“热”中起到什么作用?
师:中央电视台的栏目在二者之间起到什么作用?以前我们学过什么知识点?
生:文化传播,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
于此,我马上打出第二个问题,来引入新课。

[屏幕显示]
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是什么?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传播作用便是构成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之一。

还有其他原因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教学部分
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新课标对于“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知识点规定
了学生只作了“知道”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以简练的语言分析该知识点。

[屏幕显示]
经济大众传媒
文化产品的丰富发展文化生活色彩斑斓文化消费多种选择
科技文化市场
师:易中天红了,“三国”热了。

但是,为什么他既喜又忧呢?
生:他喜的是出名了,书卖得多赚钱了。

忧的是有些人说他这样的讲课是炒作。

师:呵,从这位同学对易中天“喜忧”的判断上,看来对他还不熟悉。

易中天“喜”的真是自己的名利双收吗?作为一位有个性的学者,易中天在央视的邀请下走上百家讲坛。

在他的思想里,他认为自己的听众从学生变成了社会大众,只是换个讲课地点罢了。

作为一位有学问的学者,他高兴什么呢?他“喜”的是自己的讲课能满足人们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且受到很多老百姓的欢迎,在欢笑中传播了历史知识。

那么,他忧的又是什么呢?刚才这位同学讲的有一定的道理。

易中天的个性讲课方式引出了社会的另一种声音,他们指责他讲课的目的商业化,纯属炒作,还说他的许多观点都是在扭曲历史。

师:易中天只不过是当今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已。

在他身上产生的“喜”和“忧”,其实就是我们当今文化生活的“四喜”和“三忧”。

第二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在本框这块新课标中作为“发展要求”的重点知识的落实上,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红楼梦中人”的选秀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到底你是反对者,认为选秀活动过于商业化会扭曲文化传播的初衷;还是支持者,认为在选秀中充分利用了《红楼梦》的经典价值和持续的大众关注度,找到了经典文学名著和大众文化的结合点。

用媒体节目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楼梦》,效果远远超过专家们的专著?在这个预设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分四步加以讨论:
说出你的想法:以后条件许可,你会参加诸如“红楼梦中人”、“梦想中国”、“超女”、“快男”等选秀活动吗?谈谈你的理由。

作出你的判断:你赞成反对者还是支持者的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写出你的建议:经典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怎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谈出你的体验: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师:现在让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一位同学为
书记员,一位同学代表发言。

生:
师:好,讨论结束。

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实在是热烈,老师都不忍心打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同学们的高见!
生:说出你的想法:以后条件许可,我不会参加诸如“红楼梦中人”、“梦想中国”、“超女”、“快男”等选秀活动。

因为我觉得自己个人条件有限,被选上的机会不大。

另一方面这类选秀活动会耽误学习,我觉得还是以学业为重!
作出你的判断:我赞成反对者的观点。

因为文化市场存在缺陷,它的盲目性与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会让《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改编变味,无法达到优秀文化传播的目的。

写出你的建议:经典文学名著要改编成电视剧,应该注意尊重原著精神,不能擅自篡改,注意社会效益;同时要符合我们老百姓对文化口味的要求,拍的片子要让我们喜欢,这样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谈出你的体验:面对文化市场的混乱和大众传媒的不负责任,我认为需要政府和公民应一起来管理和监督。

师:好,谢谢这么多同学的精彩发言。

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就像易中天教授一样,有个性,也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说的很有水平。

的确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复杂的变化。

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待。

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正确
引导。

但是光有政府的管理和引导是不够的,作为公民应该自觉抵御、拒绝不良文化影响。

学生们表示赞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师:而国家广电总局也是下定决心要“净化荧屏”,他们出台了“三大禁令”和“四大工程”。

看来,文化生活的天空也是逐渐的晴朗起来。

那么,我们应该发展什么的文化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呢?
生: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师:不同的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不一样,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那么,你认为应该提供哪些类型的文化产品?
生: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严肃的和娱乐的等等。

我引出下面的探究问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有人认为流行文化作品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有人认为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

你认为呢?你更喜欢
哪种类型呢?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学生的观点各有道理,争的不相上下。

学生与学生之间伙伴式、对手式的合作和交流,在这里得到水到渠成的搭建。

于此,我作出总结,并屏幕展示:
不管是什么风格、什么类型的文化不能简单、片面地说谁的价值大。

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不是经典作品,主要看它的内容是否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而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不是流行作品,主要看它的接受群体是否广泛,是否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流行的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也可成为经典的,真正经典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在社会中持续流行。

只要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师:所以,综上所述,结合当前的文化现状,及大众文化的含义,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大众文化?一个原则;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个贴近;三个创新;四种思想和精神。

在学生争相说着图片中出现的“陈佩斯”“赵丽蓉”“朱军”等人物后,我适时打出一串字幕:XX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开始竞选啦!跳动的卡通老鼠和喜气洋洋的“春”字马上让学生的兴奋点再一次掀起高潮。

在以上学生情感被再一次调动的基础上,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后探究问题:XX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进行竞选,请你按照下面要求设计一个春晚方案。

考核项目项目要求分值
主题鲜明春晚主题定位准确10
坚持原则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的原则10 方向清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5
方针到位坚持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
时代性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
创新性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30
思想性四个“一切”10
大众性节目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