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计车间布置
2020/6/22
成排布置
相邻塔间的中心距一 般 为 塔 直 径 的 3-4 倍 , 一般塔与塔的净距约 为 2m 。 塔 群 与 管 廊 或 塔群与框架的净距离 约为1.5m。
成组布置
几个塔组成一空间体系, 可以提高塔群的刚度和抗 风、抗震强度,塔的壁厚 也可降低。
2020/6/22
塔类设备布置特点
13) 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除过大或太重须设立独立支架外,一 般从塔上直接接出托架支承,釜式再沸器一般支架安装。
14) 塔如有两台再沸器,应对称安装,使其处于同一中心线。
2020/6/22
2020/6/22
2020/6/22
2020/6/22
换热器
换热器布置原则
1) 独立换热器布置,特别是大型换热器应尽量布置在室外。 2) 布置时要考虑换热器抽管束或检修所需的场地和设施。 3) 换热器可单独布置也可成组布置。多台换热器通常按流程
2020/6/22
单独布置
一般单塔和特别高 大的塔采用单独布 置,利用塔身设操 作平台,供进出人 孔、操作、维修之 用。
成排布置
多个塔可按流程成 排布置,其附属设 备的框架及接管安 排于一侧,另一侧 供安装塔的空间用。 塔尽可能处于一条 处于中心线上,设 置联合操作平台。
成组布置
数量不多,然而大 小、结构相似的塔 可成组布置,并可 做联合平台。如塔 的高度不同时,一 般只将第一层操作 平台取齐,其它各 层可不予以考虑。
配电室、操作室、分析室、生活 及辅助间,均应标注各自的名称。
01
04
依照相应建筑图纸所示位置、按 比例和规定图例绘制建筑物门、 窗、墙、柱、楼梯、操作台(注平 台顶面标高)等。
02
与设备安装定位关系不大的门、
窗等构件,一般在平面图上画出
其位置、门的开启方向等,在其
03
它视图上则可不予以表示。
按相应建筑图纸,对承重墙、柱 子等结构,用细点画线画出其相 同的建筑定位轴线。标注室内外 的地坪标高。
03
每层只需绘一张平 面图。当有局部操 作台时,主平面图 只画操作台以下设 备,平台及上设备 另画局部平面图。 二者合一时,平台 下设备画为虚线。
04
当一台设备穿越多 层建筑物时,每层 平面图上均需画出 设备的平面位置, 并标注设备位号。
2020/6/22
建筑物及构件的表示方法
装置所在的建筑物内如有控制室、
6) 单塔或塔群常布置在设备区外侧或单独框架。 7) 塔上设公用平台,互相联结即便于操作又起结构上相互加强
作用。平台应与框架相通,宽度不小于1.2m,最下层平台 应高出地面2.1m以上。上下层平台距离最大为8m。 8) 塔身上每个人孔需设置操作平台,以便检修塔板用。 9) 塔的安装高度必须考虑塔釜泵、热虹吸式再沸器的吸入压头 以及管道阀门、仪表的压力损失。 10) 再沸器尽量靠近塔,使塔底与管道连接的气相管道最短, 减少管道阻力降。
设置一定的防护围堤。
2020/6/22
2020/6/22
9.5 设备布置图的绘制
设备布置 图内容
附注 说明
一组 视图
表达厂房建筑的基本 结构和设备在厂房内 的布置情况。
尺寸 标注
修改栏 标题栏
安装 方位标
对设备安装有关的特殊 要求的说明(可以省略)。
注明图名、图号、比例、修 改说明等。有时还有设备一 栏表,表中写出设备位号、 名称和规格等。
设备布置有关的定位尺 寸和厂房的轴线编号、 设备位号及说明。
指示厂房和设备安装方 向基准的图标。
2020/6/22
视图一般要求
比例 图幅 尺寸单位 图名 分区编号
通常1:100,也可 1:50或1:200。
采用A1图幅,不宜 加长加宽。
标高坐标以米为单位,且精 确至小数点后三位。其余尺 寸以毫米为单位。
2020/6/22
No Image
2020/6/22
设备的表示方法
1) 定型设备用粗实线按比例画出其外形轮廓,设备中心线用细 点划线画出。动设备可适当简化,只画出其基础所在位置 ,标注特征管口和驱动机位置,并在设备中心线上方标注 设备位号,下方标注支撑点标高“POS EL×”或主轴中心 线的标高“CL EL×” 。
2) 根据生产需要塔有配管侧和维修侧,配管侧靠近管廊,而 维修侧布置在有人口并靠近管道处,爬梯位于二者之间。
3) 大型塔常采用室外露天布置,以裙座支撑于地面上。 4) ϕ1m以下塔不能靠自身重量单独直立安装,需依附在建筑
物上,可布置在室内靠楼板支承,也可布置在框架中或沿 建筑物外沿进行布置。 5) 在满足工艺条件下,塔可单独布置,也可集中布置。
2020/6/22
塔类设备布置特点
11) 成排布置的各塔人孔方位宜一致并位于检修侧;单塔使多 个人孔方位一致。人孔中心高度距平台面不高于1.5m。
12) 塔顶冷凝器回流罐,中小型生产都置于塔顶靠重力回流, 蒸气上升管线较短。对于大型塔,宜布置于低处用泵回流 。有强烈腐蚀或特别贵重物料,采用将冷凝器架高方法。
罐区的地坪应作防腐蚀处理。
2020/6/22
容器布置特点
6) 立式贮槽安装高度应由接管、输送泵决定。卧式贮罐安装高 度除上述条件外,对多台不同大小的贮罐其底部宜布置在 同一标高上。
7) 立 式 贮 罐 的 人 孔 如 设 置 在 罐 侧 , 其 离 地 高 度 应 不 小 于 800mm,若设置在罐顶,应设检修平台。
2020/6/22
容器
容器布置特点
1) 立式储罐布置按罐外壁取齐,卧式储罐按封头切线对齐。 2) 在室外布置易挥发液体储罐时,应设置喷淋冷却设施。 3) 液位计、进出料接管、仪表尽量集中于贮罐的一侧,另一
侧供通道与检修用。 4) 罐间距离除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在没有阀门时容器
间通道应不小于750mm,有阀门时通道净宽不小于1m。 5) 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周围需设置防火堤,贮存腐蚀性物料
化工设计
任课教师:张宇
2020/6/22
第九章
车间布置设计
2020/6/22
9.4 常用设备布置
反应器:釜式反应器
釜式反应器通常是间歇操作,布置时要考虑便于加料和 出料,液体物料通常是经高位槽计量后依靠位差加入釜 中,固体物料大多是用吊车从人孔或加料口加入釜中, 因此人孔或加料口离地面、楼面或操作平台面的高度为 800mm为宜。
4) 带搅拌器的反应器,其上部应设安装和检修用的起吊装置, 设备顶端与建筑物顶间必须留有足够的距离。
5) 跨楼板布置的反应器,要设置出料阀门操作台;反应物黏度 大或含有固体物料的反应器要考虑疏通堵塞和管道清洗。
6) 物料从反应器底部出料口自流进入离心机要有1-1.5m距离; 底部不设出料口、有人通过时,底部离基准面最小距离为 1.8m;搅拌器安装在设备底部时,底部预留净空高度不小 于搅拌器轴的长度。
2020/6/22
反应器:连续反应器
连续反应器有单台式和多台串联 式,其布置除釜式反应器要求外 ,在多台串联时注意物料进出口 间的压差和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如出料用加压泵循环时,除反 应器为加压操作外,反应器必须 有足够的位差;多台串联反应器 可并排排列或排成一圈。
2020/6/22
多台连续反应器串联布置
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
催化剂可由反应器的顶部加入或真空抽入,装料口离操作 台800mm左右,超过800mm时要设置工作平台;反应器上 部要留出足够净空,供检修或吊装催化剂篮筐用;催化剂 从反应器底部(或侧面出料口)卸料时,要留有足够净空,当 底部离地面大于1.5m时,应设置操作平台,底部离地面最 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m;多台反应器应布置在一条中心线 上;操作阀门与取样口应尽量集中在一侧,并与加料口不 在同一侧,以免相互干扰。
2020/6/22
2020/6/22
催化反应器布置示意
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
布置要求基本与固定床反应器相同,此外应同时考虑与其 相配的流体输送设备的布置位置;催化剂进出反应器的角 度,应使固体物料流动通畅;对于体积大、反应压力较高 的反应器应采用坚固的结构支承;反应器支座应有足够的 散热长度,使支座与建筑物接触面上的温度不致过高,与 钢筋混凝土接触的温度不得超过100℃,钢结构上不宜超过 150℃,否则应作隔热处理。
2020/6/22
2020/6/22
泵布置原则
4) 集中布置的泵应排列成一直线,泵的头部集中一侧,也可背 靠背地排成两排,电机端对齐,正对道路。
5) 泵与泵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0.7m,双排泵之间的距离一般 不小于2m,泵与墙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2m。
6) 泵应布置在高出地面150mm的基础上。 7) 室内布置泵常将泵沿墙布置,可节省面积。 8) 泵的吸入口管线应尽可能短,以保证净正吸入压头。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同介质的泵,应安排在一起。若介质为腐蚀介质,则必须
不应布置其它设备。 6) 换热器与换热器、与其它设备之间水平距离至少1m。 7) 卧式换热器布置时应避免换热器中心线正对管架或框架柱子
的中心线,以利于换热器管程的污垢清理及更换管子。 8) 位于立式设备附近的换热器,其间应有1m的通道。
2020/6/22
泵
泵布置原则
1) 泵可采用敞开、半敞开与室内布置。年极端最低温度在38℃以下地区采用室内布置。其它地区可根据雨雪量和风 沙情况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布置。输送高温介质的热油泵和 输送易燃易爆的或有害介(如氨)质的泵,要求布置在通风的 环境,一般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布置。泵往往布置在室内底 层或集中布置在泵房,小功率的可布置在楼板上。不经常 操作的泵壳露天布置,但需设防雨罩保护电机,寒冷地区 要考虑防冻措施。
8) 中间贮罐一般按流程顺序,布置在与之有关的设备附近;对 有毒、易燃、易爆物料的中间贮罐,尽量集中布置,并采 取必要防护措施。对于原料和成品贮罐,一般集中布置在 贮罐区,视其特点决定是靠近还是远离与之有关的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