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硬化基础知识

肝硬化基础知识


血吸四虫氯病化碳、磷、 隐源性肝硬砷化
肝内胆汁淤积 肝外胆道长期梗阻
缩窄性心包炎 慢性右心衰竭 Budd-Chiari综合征 肝小静脉阻塞性病
4
药物性肝炎
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四 环素、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解热镇痛药物:如保泰松、阿斯匹林等。 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 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 镇静药物:苯巴比妥等。 抗甲亢药物:他巴唑、PTU等。 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 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 心血管药物:异搏定、安搏律定等。 中药:大黄、苍耳子、相思子、野百合、天花粉、艾叶、川楝子
32
原发性肝癌
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 化
AFP↑↑ 肝区疼痛、肝大、血性腹水、发热
33
肝肾综合征(HRS)
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内脏小动脉明显扩 张和全身动脉低血压,导致肾脏血管强烈 收缩因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4
肝肾综合征(HRS)
机制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2、肾素-血管紧张素活动增强 3、肾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缩血管因子(血 栓素A2、白三烯及内皮素等 )增加 4、肾内血供降低
肝硬化
Hepatic Cirrhosis
1
概述
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 男女比例约为3.6~8:1 出现并发症是死亡率高
2
概念
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 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多系统受累 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 晚期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所有进展性肝病的终末期
3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血色病
病因 摄入乙醇
80g/d×10y (15%)
α1抗H胰BV蛋、白H酶C缺V、乏症 IV型糖原HD累V积病 半(乳6糖0-血80症%)
先天性酪氨酸血症
病毒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
慢性酒精中毒
工业毒物或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胆汁淤积 肝静脉回流受阻
WBC>500×106/L或 PMN>250×106/L ②腹水培养(+)
30
肝性脑病
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诱因:①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②摄入过多的含氮物质 ③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④缺氧与感染 ⑤低血糖 ⑥便秘 ⑦催眠、镇静剂及手术
3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低钠血症 低钾低氯血症 酸碱平衡紊乱
>3mm
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 两项混合绝大
多数肝硬化都属于这一类
8
正常肝脏
9
小结节性肝硬化
10
大结节性肝硬化
11
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12
பைடு நூலகம்
肝脏主要的生理作用
分泌胆汁 物质代谢
蛋白质 :合成、脱氨、转氨 (凝血因子 )
糖:葡萄糖 糖原
脂类:合成、储存
解毒作用:氨、激素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等。
5
发病机制
肝星形细胞(HSC)激活,细胞外基质(ECM)增加 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
纤维间隔包绕再生结节或将残留肝小叶重新分割(假小叶)
肝内血循环紊乱
6
发病机制
7
病理
小结节性肝硬化 结节大小相等,直径
<3mm
大结节性肝硬化 结节大小不一,直径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腹壁静脉显露和曲张 痔静脉扩张
17
18
3.腹水
基本因素 门静脉高压 肝功能不全
19
腹水机制
门静脉压力增加 内脏动脉扩张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20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肝功能不全
内脏血管扩张
内脏毛细血管压↑
有效循环血容量↓
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
毒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增多: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
黑色素增多:肝病面容、皮肤色素沉着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钠水潴留 糖代谢异常
黄疸 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15
假小叶、肝实质纤维化


直接压迫门静脉

高 压
门静脉回流受阻

门静脉压↑
16
失代偿期
门静脉高压症
1. 脾大:脾亢 2. 侧支循环形成
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 度增加
37
门静脉血栓形成
多无临床症状 完全阻塞:腹痛、腹胀、血便、休克、脾
迅速增大、腹水迅速增加
38
实验室检查
39
肝功能(失代偿期 )
酶学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r-谷氨酰转移酶(r-GT) 碱性磷酸酶(ALP)
高胆红素血症
淋巴液生成↑
钠水潴留
血浆胶体渗透压↓
腹水
21
腹水、男性乳房发育
22
海蛇头、脐疝
23
肝掌
24
蜘蛛痣
25
黄疸
26
肝脏的临床表现
早期: 触及肿大的肝脏,质 硬、边钝,
表面尚平滑
晚期: 触及结节状
坏死后萎缩者肝脏触不到 坏死与并发炎症者肝脏触痛
27
并发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性脑病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原发性肝癌 肝肾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 门静脉血栓形成
2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突然发生,一般出血量较大,多在
1000ml以上,很难自行止血 呕鲜血、血块、柏油便
2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机制: 肠壁通透性增加,肠腔内细菌易位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水增长迅速或持
续不减、腹部压痛、反跳痛
确诊:①腹水为渗出液:
13
临床表现(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1.可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恶心、上腹 隐痛、轻微腹泻
2.体征:肝脏肿大、肝区触痛 3.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4. 鉴别常需依赖肝脏病理
14
失代偿期
肝功能减退
全身症状 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肌肉萎缩等 消化系统 厌食、腹胀、腹泻等 出血倾向与贫血 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亢、肝炎病
35
肝肾综合征(HRS)
特点 自发性少尿、稀释性低钠血症、低尿钠、进行 性氮质血症。肾脏无器质性损害
分型 ➢ 1型HRS:急进性肾功能不全
2周内Cr>2倍或226umol/L ➢ 2型HRS:慢性肾功能不全
Cr 133-226umol/L
36
肝肺综合征(HPS)
机制: 三联征
严重肝病(基础) 肺内血管扩张(关键)
40
肝功能(失代偿期 )
蛋白代谢 A/G降低或倒置 前白蛋白下降早于白蛋白 蛋白电泳 免疫球蛋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