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中学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3分)A.载体/下载风靡/奢靡退避三舍/舍本逐末差强人意/强词夺理B.中肯/中意蹊跷/蹊径曲意逢迎/曲高和寡名冠全球/沐猴而冠C.干劲/强劲度量/揣度风尘仆仆/前仆后继遗臭万年/乳臭未干D.挣扎/挣揣间距/离间以一当十/长歌当哭数典忘祖/擢发难数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有些词语不带光环光晕,在颂扬赞美时往往可以不动声色、不着痕迹,效果较之正统颂词过犹不及。
不过,条件是恰如其分,一旦言过其实,颂词就会变为谀词,甚至沦为笑料。
从颂词到谀词,或许是一个滑行的过程,难以做到泾渭分明;但两者的根本区别还是不难厘定的,那就是颂在实处为颂,颂到虚处则为谀。
切记笔下生花之时莫离事实这个谱,是避免从颂词到谀词到笑料这条堕落路径的要诀。
A.过犹不及B.恰如其分C.泾渭分明D.厘定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人才柔性流动是指人才通过兼职、承担委托项目、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在为其他单位提供短期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迁移行为。
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4.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道山如屏,溪水如歌,鹅卵石铺就的古道,将你带入古老意境的同时,也将你引到了爱莲堂前。
,大多是周敦颐和他的两位优秀后裔鲁迅、周恩来的名言警句。
伫立堂中,你会情不自禁地去寻觅三位优秀周氏奇人之间千丝万缕的牵系。
①大门旁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②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刻在大门旁③言简意赅地道出源远流长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周子理学④言简意赅地道出周子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对后世的影响⑤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争奇斗妍的字画中⑥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这些字画争奇斗妍A.①④⑥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⑤二、文言文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
崇祯二年起工部,迁青州知府。
乔年清苦自励,恶衣菲食,之官,携二仆,不以家自随。
为青州,行廊置土锉十余,讼者自炊候鞫,吏无敢索一钱。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时李自成已破河南,声言入关。
乔年疾驱于商、洛,不见贼。
贼围开封,三边总督傅宗龙亦至陕,议抽兵括饷,则关中兵食已尽,无以应。
宗龙、乔年握手欷歔而别。
未几,宗龙败殁于项城,乔年流涕口叹曰:“傅公死,讨贼无人矣。
”已,诏擢乔年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代宗龙。
部檄踵至,趣出关。
是时,关中精锐尽没于项城。
乔年曰:“兵疲饷乏,当方张之寇。
我出,如以肉喂虎耳。
然不可不一出,以持中原心。
”乃收散亡,调边卒,得马步三万人。
十五年正月,率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出潼关。
先是,临颍为贼守,左良玉破而屠口,尽获贼所掳。
自成闻之怒,舍开封而攻良玉,良玉退保郾城,贼围之急。
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吾舍郾而以精锐攻其必应,贼必还兵救,则郾城解矣。
郾城解,我击其前,良玉乘其背,贼可大破也。
”诸将皆曰:“善。
”乃留步兵火器于洛阳,简精骑万人兼程进。
二月二日,乔年入襄城,分人龙、嘉栋、成虎军三路,驻城东四十里,而自勒兵驻城外。
贼果解郾城而救襄城。
贼至,三帅奔,良玉救不至,军大溃。
乔年叹曰:“此吾死所也。
”率步卒千余入城守。
贼穴地实火药攻城,垣墙尽碎,左右环泣请避之,乔年口足蹴其首曰:“汝畏死,我不畏死也。
”十七日,城陷,杀三贼,自刭不殊,为贼所执,大骂。
贼磔杀之。
襄城人建祠以祀之。
(选自《明史·汪乔年传》,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部檄踵至踵:接连B.良玉乘其背乘:顺应C.简精骑万人兼程进简:选拔D.而自勒兵驻城外勒:统率【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①左良玉破而屠口②乔年流涕口叹曰③乔年口足蹴其首A.①之②而③因B.①之②而③以C.①其②而③因D.①其②而③以【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B.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C.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D.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乔年任青州知府时,在行廊砌多个锅灶,来打官司的人交一点钱就可自己烧饭以节省开支。
B.在宗龙败亡后,皇帝下诏书提升乔年担任兵部右侍郎,总管三边军务,接替宗龙的职务。
C.在郾城危急时,乔年放弃郾城,用精锐兵力攻打襄城,使贼兵回师来救郾城以此解除危机。
D.乔年进入襄城后,贼兵果然来救襄城,可三个大将都逃了,良玉的救兵又没到,乔年被俘。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 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 分)①议抽兵括饷,则关中兵食已尽,无以应。
(3 分)②贼穴地实火药攻城,垣墙尽碎,左右环泣请避之。
(4 分)(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汪乔年“不畏死”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小题1】简析“东出盘门刮眼明”中的“刮”字的妙处。
(3分)【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四、句子默写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李密《陈情表》)(2) __ , __ 。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韩愈)(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氓》)五、现代文阅读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诠释学与训诂学许嘉璐诠释学是西方学科,原本属于语文学,是研究对文献进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类似于我们中国的训诂学。
诠释学最初是专为解释《圣经》的,20世纪,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哲学理论,所以我们如果搜索西方诠释学文献,一般不是在语言文字学范围,而在哲学范围之内。
诠释学大师狄尔泰说:“阐释就在于对残留于著作中的人类存在的解释。
这种艺术是语文学的基础,而关于这一艺术的科学就是诠释学。
”狄尔泰的意思是“阐释”这种活动就是对残留于文献中的人类的存在进行解释,不是解释一字一句,而是解释一字一句背后的人,以人为本。
较之于训诂学,诠释学多了几分历史的、哲学的思考。
传统的诠释学主张文献只能有一种真正的意义,只能给文献做出唯一的、绝对的“正确”解释,忽略了语境的无限性、不可复原性和语义的不可解性,也没有注意解释者的主观性。
而哲学的诠释学,认为同一文献允许有不同的解释,人们有想象、恢复当时语境的可能,可以见仁见智。
另外,语义不可能做到处处都解释得很清晰,权威的解释也带有猜测性。
哲学诠释学还把前人的见解、权威见解和传统解释作为诠释的必要条件,强调要先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用来解释难懂的地方。
从思想上、心理上、时间上“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原意。
哲学诠释学旨在沟通古今的做法其实也在不自觉地向传统训诂学靠拢。
哲学诠释学和传统训诂学的差异在哪儿?诠释学的大师之一伽达默尔说:任何传承物在每一新的时代都面临新的问题和具有新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新理解,重新加以解释。
传承物始终是通过不断更新的意义表现自己,这种意义就是对新问题的新回答。
而诠释学的核心问题是语义,诠释学公开地、鲜明地提出“假注以述义”的宗旨,而训诂学则继承孔夫子“述而不作”的精神,标榜的是只着眼于文献文本的书面。
实则每一代注家无不利用作注阐述己见,即使唐代孔颖达等人,也并非老老实实地做十足的转述家。
换言之,哲学诠释学和传统训诂学骨子里是相通的,虽然“宣言”有异,一个偏重于哲理,一个偏重于历史叙事。
现在的我们则应主动地、自觉地沟通二者。
诠释学的一些主张应该为训诂学所借鉴:第一是注释的多元化。
第二是超越元典作者。
第三是要分开来看待权威的见解和传统的见解。
权威的见解有两个要素,一是合理的、被认可的。
合理的不一定是被认可的,被认可的不一定是合理的。
比如说“望洋兴叹”的“望洋”是一个联绵词,因为在《庄子》里是以“望”字开头,于是汉语里就有了“望楼兴叹”、“望球兴叹”,什么意思中国人全明白,被认可了,但是它并不合理。
二是政权的力量。
这两个要素常常是结合的。
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元、明、清定为科考课本,就是权威的。
权威性解释也不一定是合理的,但政权力量在后,难以挑战。
传统的解释就是人云亦云、代代相传的解释,传统解释不一定是权威的解释。
(选自《文史知识》2010年第3期,有删改。
)1-2题为选择题【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诠释学最初专为解释《圣经》,20世纪演变成一种哲学理论,完全脱离了语文学的范围。
B.哲学诠释学是西方学科,传统训诂学是汉学,前者偏重于历史叙事,而后者偏重于哲理。
C.哲学诠释学解释文献强调古今沟通,不自觉地向传统训诂学靠拢,二者骨子里是相通的。
D.诠释学旨在“假注以述义”,训诂学继承“述而不作”的精神,所“述”内涵并不相同。
E.虽然训诂学标榜自己只着眼于文献文本的书面,实际上没有注家满足于做纯粹的转述家。
【小题2】下列对“哲学诠释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以解释残留于文献中的人类的存在为本,比训诂学多了历史的、哲学的思考。
B.人们在解释文献时,要运用想象恢复当时的语境,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原意。
C.有了前人的、权威的见解和传统解释,就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解释疑难。
D.允许对同一部文献有不同的解释,认为语义不可能做到处处都解释得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