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CAD课程标准

建筑CAD课程标准

《建筑CAD》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B类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学分: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定位
《建筑CAD》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选课,课程教学旨在训练学生在完成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制图、建筑结构、钢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计价与概预算等专业课程后,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解决完成土木工程领域内的建筑与结构图绘制、工程预算与报价、施工资料编制等相关工作,为学生工程识图、读图打下良好基础,并为其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培养高技能。

其前导课程主要有: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钢结构、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104-201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建筑CAD工程应用实际意义,熟悉建筑CAD制图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制图的岗位技能,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熟悉通用CAD系统中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AutoCAD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辅助结构计算与分析软件的原理;
掌握专业建筑CAD软件CAD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
掌握三维建筑设计软件(APM)的项目构成、功能及操作方法
了解主要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MCAD、SATWE、PK、LTCAD、JCCAD等)的构成、设计理论、应用范围、操作方法
能够熟练使用有关软件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并能完成标注施工图的绘制,
基本能独立操作有关的硬件设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计算及辅助设计(CAD)技术产生的原因和应用意义。

(2)了解CAD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领域。

(3)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和性能要求。

(4)了解通用CAD系统和专业CAD系统的运行环境、特点。

(5)熟悉通用CAD系统中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6)掌握专业建筑CAD软件CAD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

(7)掌握天正建筑设计软件的项目构成、功能及操作方法。

(8)掌握PKPM结构设计软件的项目构成、功能及操作方法
(9)能够熟练使用有关软件进行建筑图、结构图的绘制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获取建筑制图最新标准。

(2)能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3)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2)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3)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具有安全和责任意识。

(5)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前提,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成为主线,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等五个对接。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参照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岗位调研,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按岗位能力确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配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按典型工作任务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反映职业标准。

2.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建筑CAD制图岗位的要求,识图能力的定位进行分析,确定其实际工作过程所必需的技能,对实践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出典型的训练任务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把握以反复训练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按照专业岗位定位→实践过程分析→典型实践任务提炼→行动领域→训练领域→训练情境设计思路进行课程开发。

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将过程考核与任务抽查考核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同步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效果。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要求熟练绘制工程图的课程开发思路,将课程内容设计为1、能灵活使用菜单、工具栏、工具按钮、命令和屏幕菜单激活绘图命令并绘出简单图形2、能熟练设置适合自己的绘图环境3、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绘图命令绘图4、能用快捷键绘图,提高绘图效率5、能根据具体图形恰当规划绘图程序6、能用视口比例灵活设置视口形状和出图。

1.课程结构
2.各学习项目内容与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感兴趣的物体绘制讲练结合法
历届学生对单纯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比较喜欢实际操作。

通过学情分析立足于学生知识经验严重不足,实际操作欠缺,学习兴趣不浓,及其其他不足之处,来找解决方案。

通过绘制实际物体和建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工程项目强化训练法
提示学法:鼓励自主学习,采取小组互助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懂理论,在练习中长技能
3.有趣味性任务分配驱动法
通过分配趣味性任务,绘制实际物体和建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教学手段
重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图纸、图片、图集展示相结合的手段。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图纸、图片、图集展示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并重的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系统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等方面。

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企业师傅。

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他评、过程评价、口试、笔试、实际操作考核、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

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注重完成学习的过程,强调过程评价;不仅注重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总成绩由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过程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

期末理论考试占30%,通过口试、开卷笔试、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技能考核占30%,根据岗位技能要求、依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其中系统图的识读考核以口试形式进行,运行操作考核在计算机机上进行实际操作。

过程考核占40%,主要从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讨论问题情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情况、操作训练情况、出勤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

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专题汇报、阶段性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

七、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与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色,具有可操作性。

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应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3.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网络资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