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一.2月2日——世界湿地日1.简介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1]。
这是湿地国际联盟组织(wiun)于1996年3月确定的。
从1997年开始,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1971年2月2日,历时8年之久的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
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意识,1996年10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并每年都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
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采取各种活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2.起源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
[2]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由于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然而,由于人们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如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
为了保护湿地,18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称作《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6年10月湿地公约第19次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湿地公约委员会确定200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了解保持湿地的健康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
作为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人类从湿地提供的食物、清洁的水源、药材等直接受益,而湿地管理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洪水、洪水过后的瘟疫、水污染等也可能让人类失去生命。
3.历年主题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2000年: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No Wetlands - No Water)2004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2005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2006年:湿地与减贫(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2007年:湿地与鱼类(Wetlands and Fisheries)2008年: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2009年: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2010年: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Wetland,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2011年:森林与水和湿地息息相关(Forest and water and wetland is closely linked)2012年:湿地与旅游(Wetlands and Tourism)[2]2013年:湿地和水资源管理二.3月12日——植树节1.简介“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
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2.起源中南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
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
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
1872年4月10日,莫尔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
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
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
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
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据统计。
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3.历年主题2009年的植树节主题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2010年的植树节主题是:与大树在一起。
2011年的植树节主题是: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2012年的植树节主题是: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和谐家园,植绿护绿共创省示范文明城市。
2013年的植树节主题是: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3月21日——世界森林日1.简介“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World Forest Day”。
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
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
2.起源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
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
而今,除了植树,“世界森林日”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3.历年主题2007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我们的骄傲”;2008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2009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2010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加强湿地保护,减缓气候变化”;2011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庆祝:为人类保护而持续增长的森林”[Celebrating Forests for People];2012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保护地球之肺”。
四.3月22日——世界水日1.简介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
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起源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
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3.历年主题1994年的主题是:“关心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Caring for Our Water Resources Is Everyone's Busines)1995年的主题是:“女性和水”(women and water);1996年的主题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1997年的主题是:“水的短缺”(is there Enough);1998年的主题是:“地下水--正在不知不觉衰减的资源”(groundwater -- The invisible resource);1999年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2000年的主题是:“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taking charge);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2004年的主题是:“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2005年的主题是:“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5-2015);2006年的主题是:“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2007年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Water Scarcity )2008年的主题是:“涉水卫生”(international year of sanitation)2009年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transboundray water-the water sharing,sharing opportunities)2010年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Communicating Water Qual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