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序言在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仅仅是衣食无忧就表示老年人获得了高质量的生活么?事实上,老人希望得到更多尊严,拥有阳光心情,过上富足的晚年,在家庭中更受重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理念的多重影响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很多家庭甚至面临需要单独赡养四个老人的问题。
因此,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
我国衡量老年人生活幸福的标准通常是: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没有疾病或伤残。
这只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要求,与幸福无关。
如果老龄化是人生的一个积极经历,老人就应该有继续获得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这是一个以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向老年人提供健康、参与和保障机会的过程。
其中,老人的经济收入、心理健康和家庭各方面对积极老龄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生活状态处在特定时期,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深入调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针对各个方面做出深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结论,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关键字:老龄化生活质量物质保障老年生活目录一调查方案 (4)(一)调查背景 (4)(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5)(三)调查内容 (5)(四)调查方案 (5)1. 前期准备 (5)2. 调查方法 (6)3.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6)4. 调查结果和对策 (6)5. 调查小组成员 (6)二调查分析 (7)(一)被调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7)(二)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1)(三)被调查者的物质生活保障 (13)(四)被调查者的日常生活情况 (17)三调查结果 (23)四调查总结 (24)一调查方案(一)调查背景和目的1.调查背景日本《追求》双周刊2010年6月24日的文章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步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超级大国。
国际上将65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而我国则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由于现在的家庭类型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绝大多数老人都期待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但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子女无法常伴老人左右,使得老人心愿未能达成。
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们,很多时候难以跟子女见上一面;即使见上了面,也难以和他们坐下来一起好好地吃上顿饭;即使能坐下来一起吃顿饭,也难以好好地说上几句贴心的话。
绝大多数的父母能理解年轻人身上的重担,没有什么大事情他们都不会轻易打扰自己的儿女,因此,即使他们心里有苦也是默默承受下来。
在新时期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更应该关心那些为社会、为子女们付出了一身心血的老年人。
在新时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是万万不能丢掉。
因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变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2.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状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一次更深入的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为社区及家庭采取正确措施,帮助老年人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实现社会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本次调查以西安市某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30位老人(1).年轻老人,本层次以60—74岁为标准,年龄介于60—74岁之间的为年轻老人(2).老年人,本层次以75—89岁为标准,年龄介于75—89岁之间的为老年人(3).长寿老人,本层次以90岁及以上为标准,年龄大于等于九十岁的为长寿老人(三)调查内容此次问卷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点:(1)被调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2)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3)被调查者的物质生活保障(4)被调查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四)调查方案本次调查以西安某社区60岁以上老人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30位老人,收回问卷230份,有效问卷230份。
1. 前期准备1、7月4日——9日经过讨论选定主题后,拟定具体的活动安排。
2、7月10日——13日根据主题及需要,设计了问卷。
3、7月14日向学校申请相关证明并获批准。
2.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抽取样本,采用采访法、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3.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1)审核问卷:调查小组成员通过对回收的问卷,从完整性(调查项目是否齐全等)和准确性(计算检查、逻辑检查等)两个方面进行审核,整理出有效问卷,并进行问卷编码。
(2)分组汇总:调查小组11名成员分组,运用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汇总整理,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汇总计算,计算相应的频数和频率,并绘制成图或表。
(3)统计分析:对于汇总计算的有关数据信息,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运用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4. 调查结果和对策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并结合资料,给出所研究问题的结果。
并且对所研究问题的结果里面显示出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5. 调查小组成员刘曼、杨莹、张双羽、刘文倩、职田甜、魏敏敏、张丁文、李佩、范乐瑶、益雪、罗靖纲二调查分析(一)被调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1.老年人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状况:在老年人看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不是很好,基本上都被各种慢性疾病困扰着。
表一为对老年人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表。
您觉得现在您自己的健康状况怎么样?(表一)如表一所示,仅有37.4%的老年人认为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其余老年人认为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其中45.2%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还有17.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好、甚至很不好。
看来大多数的老年人的身体都不是特别的好,所以更应该加强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2.老年人患病情况:您是否患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疾病?(图一)如图一所示,老年病种类繁多,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几率较高,高血压患者在老年人群体中所占比例高达2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总体20%,糖尿病患者占总体16%,无慢性疾病的老人仅占总体的10%。
大部分的老年人在年轻时都吃过苦,他们拼命工作,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只是为了给家人增添一丝舒适。
岁月像一把无情的刻刀,他在老年人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岁月像一个刽子手,他无情的剥夺了老年人的青春,最后,又让病痛时常来折磨他们,让他们苦不堪言。
3.老年人患病后所选择的处理方式: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病,您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图二)如图二所示,当老年人在生活中患病时,67%的老年人选择去医院看病,22%的老年人选择去私人诊所就医,但依然有少数老年人的选择是自己配药或不予理会。
现如今,看病难的现象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去医院看病相当困难,政府针对这一现象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就医优惠政策,初步解决了老年人去医院就医的困扰,针对还有30%左右的老年人未去医院就医,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这些政策的落实,使每位老年人都能够拥有健康的保障!4.老年人对自己看病方便程度的评价:您对自己看病方便程度的评价(表二)如表二所示,有50.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看病比较方便,有15.7%的老年人认为看病非常方便,有23.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看病一般方便,有9.1%和1.3%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看病不太方便和很不方便。
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看病比较方便甚至非常方便,也许家附近就有医院或者诊所,这充分表示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医疗卫生方面的看重,即使是这样,还有小部分的老年人认为看病是不方便的,从这方面看出政府应该在老年人看病不方便的区域增加医疗服务点,诊所甚至是医院,以保障老年人生病时可以即使就医,减少因时间而延误病情的情况发生。
5.老年人的体检状况:您的体检状况是?(图三)如图三所示,一年体检一次或者半年体检一次的老年人仅占总体的39%,若干年体检一次或者从来不体检的则占总体的71%。
随着时间的飞逝,老人们的身体机能已大大不如从前,但是他们的健康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很多老年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隐藏疾病,这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发现的,按时体检是检查出隐藏疾病的一个最有效地途径。
最好是可以每年参与一次体检,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6.对于老年人是否愿意参加体检的调查:您愿意参与体检吗?(图四)如图四所示,约46%的老年人无条件的愿意参加体检;约35.6%的老年人在自己不掏钱的情况下愿意参加体检;只有约18.2%的老年人不愿意参加体检。
由调查数据可明显看出,老年人还是非常愿意参加体检,这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非常的看重。
但还有部分老年人在自己不用掏钱的前提下才愿意参加体检,在他们看来,掏钱参加体检是不太划算的。
极少数的老年人并不愿意参加体检,这说明这部分老年人并不能完全知道体检的重要性和好处,他们认为体检是没有必要参与的。
为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政府应增加关于老年人体检的医疗保障,鼓动更多的老年人积极的参与体检,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
(二)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1.日常生活中老人是否会感到孤独:日常生活中您是否会觉得孤单?(图五)如图五所示,被调查的老人中,有5.22%的觉得自己每天都孤独,20.43%的感到经常孤独,49.13%的感到自己偶尔孤独,仅有25.22%的老人从未感到孤独。
由此看来,大多数的老人还是感到孤独孤单的,说明大部分老人的生活并没有很理想,纵使现今社会大部分老人并不缺吃穿,但是老年人的心理赡养还是未达到要求,子女、社会还是应多注意老人的心理健康。
子女应更多的陪伴老人而不是只给出物质保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物质的需求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现在需要的更多的是家人的陪伴和关心,尤其是失去老伴的老人,他们心理需要的更多。
也许只是一个电话,也许只是简单的一顿饭都可以带给老人极大的开心和心理上的安慰。
子女们应该多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不要等到失去时才知道当初的陪伴是多么的重要。
2.老人心中理想的养老方式:您理想中的养老模式(表三)由表三可知,41.3%的老人希望和老伴居住,子女辅助养老,占被调查人数的很大一部分;另有35.7%的老人希望有子女共同生活养老;而希望与老伴单独居住养老的占17%。
由此看来,无论是与老伴单独居住,还是与子女居住,总之绝大多数老人还是希望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的。
一个老人的大半辈子都在为这个家打拼、看着子女的成长,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如今已年过半百,儿孙满堂,他们最希望的也应该是子孙环绕膝下,而不是独自一人在外居住。
与老人住在一起,哪怕是说一个笑话或是吃一顿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