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
1.将配制的斜面培养的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各1支 放在试管架上。 2.用滴管吸取过氧化氢滴加入两管菌种斜面上,有 气泡产生的为接触酶阳性(有过氧化氢酶),无气 泡产生的为接触酶阴性(无过氧化氢酶)。 3.分析结果,把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进行分 析。
实验作业: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二 活性污泥中原生及微型后生 动物观察和数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中微型动物的数目。
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数量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 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计数法和光电比浊计数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 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微型动物计数板, 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 法。
实验作业
绘制曲线:以细菌悬液的光密度值(OD)为纵坐标, 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出大肠杆菌在正常生长、加 酸处理和加富培养三种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实验五 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 定性测定
实验目的
通过对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加深对酶和 酶的作用的感性认识。
仪器和材料
1.试管(15×150毫米)4支、试管架1个、培养 皿(90毫米)3套、接种环。 2.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l瓶(约50毫升)。 3.革兰氏碘液1小瓶(滴瓶)、3%~10%过氧 化氢1小瓶(滴瓶)。 4.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斜面各一支。
(二)查氏培养基(培养霉菌)
蔗糖 30g K2HPO4 1g KCl 0.5g NaNO4 2g MgSO4· 7H2O 0.5g FeSO4· 7H2O 0.01g 水 1000mL pH 自然 灭菌条件:0.072Mpa(1150C,15~20min)
实验步骤
落菌法 (1)将肉汤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查氏琼脂培养基溶 化后,各倒五个平板,冷凝。 (2)在一定面积的空间内,选择5点,每种培养基 每个点放一个平板,打开皿盖,暴露于空气中 10 分钟后盖上盖子。 (3)肉膏蛋白胨平板于37℃,倒置培养1天;查氏 琼脂平板倒置于28℃培养分别培养24~48h各自计 算其菌落数,观察菌落形态、颜色。


图2-3培养基分装
图2-4 斜面制作
三、稀释水的制备
1.取一个250mL的锥形瓶装90(或99)mL蒸馏 水,塞棉塞、包扎,待灭菌。
2.另取5支18mm×180mm的试管,分别装 9mL蒸馏水,塞棉塞、包扎,待灭菌。 无菌稀释水为微生物分离实验中所需要的 材料。
四、灭菌
加热灭菌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法:电热烘箱作为干热灭菌器 干热灭菌的操作方法 a. 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恒温箱,将温度调 节至160℃并维持2h; b. 把恒温箱的调节旋钮调回零处,待温度 降到50℃左右,才能将物品取出。
实验器材
显微镜、计数板、活性污泥 、盖玻片、 吸管、吸水纸。
计数方法
1.将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轻轻搅拌均匀; 2.取洗净的滴管一支,吸取摇匀的混合液或己稀释 的混合液加一滴到计数板的中央方格内,然后加上 一块洁净的大号盖玻片,使玻片的四周正好搁在计 数板四周凸起的边框上。 3.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计数,同时记录各种动物的活 动能力、形态结构等。原生动物中有不少种类是群 体,须将群体和群体上的个体分别计数。 4.计算:设在一滴水中测得钟虫30只,则每ml混合 液中含有钟虫30×2×20=1200只,如测得轮虫10 只,则每毫升混合液含轮虫10×2×20=400只
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
(一)细菌淀粉酶在固体培养基中的扩散实验 1.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内,共倒3个,静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和活性污泥各一环分别在3个平板上点种5个点。倒置于37℃ 恒温箱内培养24~48h。 3.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分别在3个平板内菌落周围滴加碘液, 观察菌落周围颜色的变化。若在菌落周围有一个无色的透明 圈,说明该细菌产生淀粉酶并扩散到基质中去。若菌落周围 仍为蓝色,说明该细菌不产生淀粉酶。
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前的准备 (1) 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 验台边沿约3-4cm, 镜检者姿势要端正, 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 (2) 调节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 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 用凹面镜。
2.低倍镜观察
(1)低倍镜旋到镜筒下方,旋转粗调节器, 镜头与载物台相距0.5cm。 (2)打开聚光器,使之与载物台同样高度。 (3)左眼看目镜,观察光源强弱,使全视野 内均匀明亮。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 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鲍立宁 洪桂云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 态的观察
实验目的
1.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本实验 学习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 2.结合生物滤池生物膜及曝气池活性污泥的 观察,认识原生动物、菌胶团等微生物的形 态,并学习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湿热灭菌:高压蒸气灭菌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 灭菌锅内加入一定量的水。 2. 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锅内,并关严锅盖。 注意:器物不能装得太满。 3. 接通电源,进行加热。 4. 排除高压锅内的冷空气,可将排气阀打开,待 温度计指示温度为100℃时关闭排气阀;或当排出 的蒸气相当猛烈且微带蓝色时关闭排气阀。
实验目的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测定原理,学会用比浊 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实验原理
• 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 在适温下培养,定时取样测数,以菌数的对数为 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作出的曲线称为生 长曲线。 • 比浊法是根据细菌悬液细胞数与混浊度成正比, 与透光度成反比关系,利用光电比色计测定细胞 悬液的光密度(即OD值),用于表示该菌在本实验 条件下的相对生长量。
实验器材
(1)药品和试剂:牛肉膏、蛋白陈、NaCl、10 % NaOH 溶液、 l0 %盐酸溶液、琼脂、水等。 (2)器材:小烧杯、小铝锅、天平、牛角匙、 1000mL刻度烧杯、玻棒、pH试纸、试管、 分装漏斗、棉花。高压蒸气灭菌锅、烘箱。
实验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清洗并烘干玻璃器皿:如培养皿、移液管、试管等。 棉塞的制作 包装培养皿和移液管等。
5. 当压力达1.05kg/cm2(灭菌器内的温度为121℃)即 开始灭菌,使其维持15~30min。对热不稳定的培 养基如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时,应适当降低 压力(0.56kg/cm2) ,延长时间。 6. 灭菌时间一到,切断电源,待压力降至零时,才 能打开排气阀,然后打开灭菌器盖,取出物品,排 出锅内剩余水。 7. 待培养基冷却后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若 无菌生长则放入冰箱或阴凉处保存备用。
3. 调pH值:用10% NaOH调pH至7.2~7.4,用精密pH试纸对 照。 4.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其余全部倒入250mL锥 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 5. 包扎成捆,挂上标签,注明何种培养基。 6. 灭菌备用:灭菌条件:121 ℃ (相当蒸汽压力0.103MPa) 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 方可使用。
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8h的大肠杆菌(E. coli)培养液。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4支(每 支10ml),浓缩5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酸 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 (3)器材:1ml无菌吸管、摇床、冰箱、光电比色计、 标签等。
实验方法
1、接种: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 ml的大肠杆 菌培养液。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振荡培养。 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1.5、3、5、7、9、12、24和 36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3、比浊:以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调零点,在光电 比色计上,选用520~560nm波长进行比浊,从最稀浓度的菌 悬液开始,依次测定。
3.高倍镜观察
(1)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在转换物镜时,需 用眼睛在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 (2)如果低倍镜重调对,换高倍镜时基本可以 看到目的物,若有点模糊,用细调节器调就清 晰可见。 (3)找到最适宜观察的部位后,将此部位移至 视野中心,准备用油镜观察。
观察结果
观察所制备的微生物标本玻片,画出 所见原生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 草图。
微型动物计数板的构造
微型动物计数板制作方法:
• 采用厚质玻璃割成9cm长,4cm宽的长方块,玻璃厚度以0.3一 0.4cm为宜。利用氢氟酸腐蚀法,使玻板中央刻上10×l0= 100个小方格,小方格的大小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一片大号盖 玻片能盖满格子有余和便于在显微镜下计数就可以了。用大 号盖玻片切成宽约0.7cm的玻条,用阿拉伯树胶粘在计数用的 小方格的四周,使呈一圈凸起的边框。这样,就制成了一块 微型动物计数板,如图8—5所示。 • 关于氢氟酸腐蚀法划方格的方法是先将玻璃表面涂一层薄面 均匀的石蜡,然后用尖针在石蜡层上刻出所要求的-2移液管灭菌前的包装
二、培养基的配制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一)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2.5g 蛋白胨5.0g、NaCl2.5g、 琼脂10.0g、自来水500mL、pH7.2-7.4。 (二)操作步骤: 1. 取一个1000mL烧杯,装500mL蒸馏水。 2. 按配方逐一正确称取各种成分,依次加入水中溶解。 注意:a. 前一种成分溶解之后,才能加入下一种成分 b. 蛋白胨、肉膏可加热促进溶解 c. 加热过程应不断搅拌,以免糊底烧焦,并适当补充 因蒸发而损失的水量。
实验六
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空气中微生物的 分布状况; 2.学习并掌握检测和计数空气微生物的基 本方法。
实验器材
灭菌培养皿、天平、称量纸、恒温箱、培养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