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基及其制备

培养基及其制备


三、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一)、配置培养基的原则 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置不同的培养基 2、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 3、调节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


4、根据培养微生物的目的配置
5、尽量使用廉价易得的原料
二)、配置培养基的方法

1、生态模拟 2、查阅文献


3、借助优选法或正交试验法精心设计培养基配方

例如:微生物发酵生产甘油中,例如亚硫酸氢钠, 它与代谢过程中的乙醛生成加成物。

7.水分 功能:生化反应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二、培养基的类型



1.依营养物质的来源分类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也称组合培养基(多用于定量研究); 半合成培养基,(用的最多,在部分天然有机碳源、 氮源、生长因子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化学药品);


2)半固体培养基 配置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5%左右的琼脂 作为凝固剂,形成的培养基称之微半固体培养 基。 主要用于菌种鉴定,观察细菌运动特征及噬 菌体的效价测定等

3)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中80~90%是水。



3.依培养基的用途来分 1)、孢子培养基 2)、种子培养基 3) 、 发酵培养基 4)、补料培养基 5)、加富培养基 6)、选择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 8)、增殖和保存培养基 9)、富集培养基 10)、测定培养基


2.依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分: 1)固体培养基 A、凝固培养基 :即遇热可融化,冷却后则凝固的固 体培养基 B、非可逆性凝固培养基:指有血清凝固成的固体培 养基或由无机硅胶配成的凝固后即不能再融化的固体 培养基 C、天然固体培养基:由天然固体状基质直接制成的 培养基,如麸皮,米糠,木屑等 D、滤膜:是一种坚韧且带有无数微孔的醋酸纤维薄 膜,把它制成圆片状覆盖再营养琼脂或浸有培养液的 纤维衬垫上,就形成了具有固体培养基性质的培养条
4、实验比较 实验的规模一般由定性到定量,由小到大。 发酵培养基的用途与要求、成分、配比经实验确定,配制时兼顾 原料来源、成本及工艺管理;(举例1 ,2,3)
培养基配方举例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常用的细菌培养基)
牛肉膏5克 蛋白胨10克 NaCl5克 水1000毫升 pH7.2~7.4 (琼脂15~20克)
第二章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1、培养基的组成?如何选择培养基? 2、如何制备培养基? 3、如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第一节 培养基的原材料


一、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用途
光 光能自养 自养菌 氢、硫、氨 化能自养 1.能源 亚硝酸盐、亚铁盐 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如醋酸) 异养菌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一、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1、酸解法: 定义: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 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20min),设备 生产能力大 缺点:高温高压下进行,设备要求耐腐蚀、耐高温、 耐高压,副反应多,对原料要求严格,淀粉颗粒不宜 过大,淀粉乳浓度不能过高。



2、酶解法:(双酶水解法) 定义: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一般 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为 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这个过程称为

高氏一号培养基(常用的放线菌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0克 KNO31克 K2HPO40.5克 MgSO40.5克 NaCl 0.5克 FeSO40.01克水1000毫升琼 脂15~20克pH7.4~7.6


察氏培养基(培养霉菌用) 蔗糖 20克 NaNO33克 K2HPO41克 KCl1克 MgSO40.5克 FeSO40.01 克 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自然pH 无氮培养基(培养自生固氮菌用) 葡萄糖 10克 NaCl0.2克 KH2PO40.2克 CaSO4· 2H2O0.1克 MgSO40.2 克 CaCO35克 琼脂 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功能:生长、繁殖需要;


碳酸气 2.碳源 淀粉水解糖、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 石油、正构石蜡、天然气 醋酸、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



功能:提供能量、构成菌体、代谢产物的物 质基础;

有机氮:黄豆饼粉、花生饼粉、玉米浆、蛋白胨、 3.氮源 酵母粉、鱼粉、发酵菌丝体、酒糟水等


无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

2)、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
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比如在酶制剂发酵过程中,加入诱导物、表明活性剂及其它一些 产酶促进剂(比如吐温80、植酸、洗衣粉等)

3)、抑制剂: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
谢途径的进行,同时会使另外一些代谢途径活跃,从
而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 谢中间物积累起来。

1)、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 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
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没有多大的变化,
但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如:在青霉素生产中加入玉米浆,青霉素产量可从20u/mL增加 到100u/mL,研究发现玉米浆中的苯乙胺被有限结合到青霉素分 子中,从而提高了青霉素G的产量。

功能:构成菌体、含氮代谢物;


磷酸盐、钾盐、钙盐等矿物盐 4.无机盐

铁、锰、钴等微量元素

功能:构成菌体,参与酶的组成,维持酶活 性,调节渗透压,调节pH值,维持氧化还原 电位;

5.特殊生长因子: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
甲酸、肌醇等

功能:酶的辅助部分,维持生命活动;

6.发酵的促进剂与抑制剂 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利于调节产物 的形成,而并不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物质 包括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



伊红-美蓝培养基(检查肠道细菌用)
蛋白胨 10克 K2HPO42克乳糖10克琼脂25克,水1000毫升,pH7.6 2%伊红水溶液2毫升0.5%美蓝水溶液2毫升将乳糖、伊红、美蓝分别 灭菌后,加入灭菌的培养基中摇匀,倒平板。

四、原料转换及意义 1、节约原料,减低单耗,提高发酵单位和总 收率; 2、开拓新的原料资源和微生物资源:野生植 物淀粉、植物纤维、木屑水解物、石蜡、醋酸、 乙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