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概述 (1)1.1安全验收评价依据 (3)1.1.1 法律、法规 (3)1.1.2标准、规 (3)1.1.3企业提供的资料 (4)1.1.4评价围及类型 (4)1.3建设项目概况 (6)1.3.1地理位置 (6)1.3.2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6)1.3.3水文地质条件 (7)1.3.4建设容和建设规模 (8)1.4生产工艺 (15)1.5主要安全卫生措施和技术措施 (15)1.6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 (16)1.6.1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6)1.6.2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制度提纲 (18)1.6.3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各类规程 (18)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9)2.1自然灾害危险、有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上游挡水坝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下游挡砂坝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尾矿库堆存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库周边坡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排洪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 (21)3.1评价单元的划分 (21)3.2评价方法的选择 (21)4单元评价 (24)4.1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单元 (24)4.2尾矿坝安全评价单元 (28)4.3库周边坡安全防护评价单元 (29)4.4尾矿堆积安全评价单元 (30)4.5职业健康危害控制评价单元 (32)4.6评价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34)4.6.1预先危险性分析 (34)4.6.2尾矿坝安全评价单元 (35)4.6.3排洪(水)系统安全评价单元 (38)5总体评价 (41)6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对策措施 (48)6.1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方面的措施与建议 (49)6.2坝体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50)6.3排洪系统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50)6.4放矿作业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50)6.5尾矿库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51)6.6防触电及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2)6.7安全标志对策措施 (53)6.8安全投入对策措施 (53)6.9重大事故应急对策措施 (53)7评价结论 (54)8现场照片 (56)8.1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坝顶实景图 (56)8.2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排洪隧洞局部实景图 (56)8.3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大坝上游干滩实景图 (56)8.4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坝体护坡实景图 (57)8.5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库区尾矿排放实景图 (57)8.6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库区全貌实景图 (57)9附件 (57)1概述1.1安全验收评价依据1.1.1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全生产法》⑵《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⑶《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⑸《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⑹《省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⑺《工伤保险条例》⑻《省劳动安全条例》⑼《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⑾《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1.1.2标准、规⑴《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⑵《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⑶《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1996)⑷《安全标志》(GB2894-1996)⑸《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⑹《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ZBJ1-90)⑺《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YS5418-95)⑻《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SL274-2001)⑼《建筑结构载荷规》(GB50009-2001)⑽《建筑防震设计规》(GB50011-2001)⑾《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⒀《构筑物抗震设计规》(GB50019-93)⒁《水工隧洞设计规》(DL/T5195-2004)⒂《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DL/T5129-2001)⒃《安全验收评价导则》1.1.3企业提供的资料⑴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竣工资料;⑵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设计单位设计资质证书;⑶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建设项目征占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⑷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工程;⑸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下坝签证资料;⑹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上坝签证资料;⑺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4评价围及类型本次评价围为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的尾矿库,评价类型为安全验收评价。
1.1.5评价程序尾矿库安全验收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验收评价工作具体程序图:1.2建设单位简介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属非煤露天矿山企业,该选矿厂设计年产铅精矿4080吨、锌精矿7920吨,年产生尾矿量约18000吨。
该公司属于较典型的铅锌矿浮选企业,必然会在生产作业中产生大量的尾矿,其最终尾矿为选铅锌尾矿,将由管道输送至尾矿库进行堆存。
1.3建设项目概况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矿山老缅硐芭蕉洼铅锌矿以处理铅锌矿石为主,其矿石来源于芒市中东村大矿山,选厂设计规模为600t/d,尾矿产量97000m3/a,主要为原矿石经选别后产生的浆状尾矿。
拟建选厂尾矿库位于芒市城郊镇中东村地界,为一由东南向西北呈“S”型展布的冲沟中上游。
库区处于芒市至象达公路北侧,与选厂相连。
选厂西至芒市城区的直线距离约7.0km,公路距离约15.0km,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场地地理位置:东经98°39′04″,北纬24°27′01″。
库区下游无居民居住,在库区有部分耕地,围绕库区有一条简易乡村公路通过,周围植被较发育,在库区左岸的尾部有人家居住。
建设场地处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场地无断层通过,构造相对稳定地段,渗透形式以地下深部全—强风化基岩裂隙渗透为主,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可不考虑其腐蚀性影响。
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
尾矿为Ⅰ类一般固体废弃物,故本设计按Ⅰ类一般固体废弃物贮存设计,库区不作特殊防渗处理。
1.3.1地理位置拟建尾矿库位于芒市城郊镇中东村地界,为一由东南向西北呈“S”型展布的冲沟中上游。
库区处于芒市至象达公路北侧,与选厂相连。
选厂西至芒市城区的直线距离7km,公路距离15km,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依据现场的实地情况,我公司工程部提出设计方案,并与业主讨论,确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已委托省地震工程勘察院,并于2012年5月初提交了《芒市鑫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矿山老缅硐芭蕉洼铅锌矿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2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芒市大矿山老缅硐芭蕉洼铅锌矿拟建尾矿库位于云贵高原盆地—芒市坝子东部边缘的低岭区,属低山麓斜坡和侵蚀沟谷地貌。
区较高点海拔1586m。
拟建尾矿库一带海拔1401~1494m,较低点位于沟谷底部季节性溪流的西南端,海拔1401m,相对高差90m左右。
尾矿库库址位于一“S”型展布的冲沟中上游,主轴方向为南东-北西向,长1.62km,宽85~262m不等,冲沟切割深度一般25~80m,绝对高差96.5m,冲沟两侧均为坡地地形,北侧坡度一般在35°左右,局部为高度15~30m的陡崖,南侧坡度稍缓,一般为20°~25°,局部少量坡耕地坡度较小,为10°左右。
总占地面积140亩。
冲沟沟底有一季节性小溪,勘察期间正值枯水期,流速缓慢,流量极小,为1.5L/s。
雨季时节,该沟谷系附近山体的主要汇水区及自上而下的排泄通道,沟谷流量及流速将大幅增加。
现状调查表明,库区围植被覆盖率大于80%,水土保持较好,未见规模较大的滑坡、崩塌体,局部见小规模的岩质崩落。
坝址区两岸斜坡浅部主要为少量坡、残积形成的粘性土,夹有大量碎石、角砾,坝址区不同深度揭露强风化岩石层。
场区分布一套寒武系上统组一段的页岩夹泥质条带状灰岩及硅质岩(∈3b1),经对外围出露基岩调查,岩石风化厚度较大,节理、裂隙及层理发育,岩体破碎,属软质岩,实测岩层产状为:1070/NE∠19°1.3.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工勘1:1000库区的地形图可知库区汇水面积:0.58km2。
拟建库区所在地—芒市中东村地处低纬高原,热量丰富,气侯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冬短、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19.6℃,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36.2℃(1960年4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0.6℃(1963年1月5日),年积温7170℃。
年平均降水量1654.6mm,年最多降水量2294.4mm(2001年),年最少降水量1177.3mm(2006年),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年平均降雨日数170天,一日最大降水量158.3mm(2002年10月25日)。
日照时数2252.9小时,蒸发量1723.6mm,无霜期315天。
拟建尾矿库区为山麓斜坡和侵蚀沟谷地貌,地形较利于地表水的汇集及下渗。
顺着斜坡地势沿沟谷向下游排泄,因此浅部地层较难富集地下水。
地表水源自于库区积水渗透及坝体下侧沟谷流水,勘察结果表明,库斜坡及下游沟谷均遭受过地表水的强烈冲刷和侵蚀作用影响,以致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带厚度大。
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沟谷地段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雨季时斜坡地带浅部含少量上层滞水。
全~强风化页岩中的裂隙水,由大气降水间接补给,裂隙水在本场地埋藏较深,本次钻孔深度围未能揭露。
据推算,该套地层的多年平均径流模量M0为1.2L/S.KM2。
勘察期间,正值旱季,各钻孔未见地下水分布,雨季时节地下水的水位会有所抬升。
该场地基岩埋深大于5m,由地基土、下伏基岩情况推算,在20m围地基岩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在250~500m/s之间,该场地地基土类型属中硬土,综合判定场地类别为II类建筑场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8度,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30g。
特征周期值为0.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