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根据《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河流分布概况我市地表水系分属渭河两个一级支流石川河和洛河。

漆水河、沮河属石川河两条主要支流,两河于耀州区南1.5公里交汇后入石川河,南流约1公里出铜川界。

漆水河东南流向,穿过北市区、南市区,全长64.2公里,流域面积77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23万立方米。

由于在柳湾设有饮用水取水口,年总取水量2504万立方米,故在取水口以下,除丰水期外,基本处于断流状态。

沮河发源于我市西北部,全长77公里,流域面积87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210万立方米。

桃曲坡水库位于沮河下游,总库容5720万立方米。

桃曲坡水库下游至石川河入口段,除泄洪和农灌放水外,常年处于断流状态。

另外,赵氏河经新区南部入富平,在富平淡村附近汇入石川河。

宜君县境内青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均流入洛河后入渭河。

-1-二、我市渭河流域水质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表水环境污染治理,建成了3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7万吨,关闭拆除了4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企业;沮河、漆水河沿岸厂矿、医院等建设了50多套废水处理设施,流经市区的漆水河出市断面两项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由2006年的115毫克/升、12.76毫克/升下降到2011年的73.6毫克/升和6.7毫克/升,分别下降了36%和47.5%,辖区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尽管如此,我市地表水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据设在漆水河三里洞、新村、岔口3个水质监测控制断面数据显示,漆水河水质污染仍很严重,平、涸水期主要污染物超标数倍甚至几十倍,多为劣Ⅴ类或Ⅴ类,且属典型的有机型污染。

城市生活污染是其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收集率仍较低。

受我市特殊地形影响,漆水河目前仍有19个排污口直排河道,一些支毛沟的污水难以收集,部分区域尚存在雨污合流情况;一些单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还不稳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

二是河流生态基流不足。

由于漆水河、沮河上游均有取水、截留工程,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高达61%,远高于全国35.6%的平均水平,河流常年处于断流状态。

因此,生态基流不足已成为制约漆、沮两河水质改善的瓶颈之一。

三是由于化肥、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村镇生活污染治理相对滞后,加之规模化养殖业快速发展,使得农村污染呈加剧趋势。

-2-三、治理范围和时限按照省政府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本方案重点对影响石川河水质的漆水河和沮河水污染防治作出规划,同时对宜君县及印台区汇入洛河的各支流和新区赵氏河水污染治理提出要求。

治理时限为:2012-2014年。

四、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治理渭河流域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按照“渭河三年变清”的总体要求,综合整治、源头预防、防控结合、生态修复。

实施水污染治理与严把环评审批关相结合、加快治污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等三大举措,落实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断面水质控制、生态基流控制三项制度,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分类治理、责任奖惩和全流域联防联治新机制,全力打好我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治理目标2014年底出市境岔口断面入石川河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标准(化学需氧量30毫克/升,氨氮1.5毫克/升)。

印台区出区三里洞断面、王益区新村断面、耀州区岔口断面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

宜君县清河、五里镇河、雷塬河出县界断面和新区赵氏河出界断面水质达到相应的水功能区标准。

-3-五、主要任务(一)突出抓好城镇水污染治理。

加快市区污水管网建设。

完成董家河至黄堡、顺金至柳湾等43段共103.27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同步关闭漆、沮河流域21个排污口,其中漆水河流域13个。

建设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5万吨中水回用工程,完善新耀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0万吨中水回用工程,提高中水利用率。

进一步完善除磷脱氮工艺和污泥处理设施,建成新耀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完成新耀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市污水处理厂、新耀污水处理厂和宜君县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

加快工业园区、乡镇污水收集管网或处理工程建设,2014年底建成坡头、董家河、黄堡、惠塬、顺金5个工业园区和照金、瑶曲、金锁关、陈炉、红土、广阳6个镇的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工程。

建设北市区垃圾处理厂、宜君县垃圾处理厂和坡头、董家河、黄堡、惠塬、顺金等5个工业园区和王家河、照金、瑶曲、陈炉、广阳、红土、金锁关、黄堡等8个镇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工程。

严格环境准入,禁止审批高耗水、高污染项目。

大力推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2012年底前完成漆水河沿岸声威水泥等20多家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并确保达标排放;2013年底前完成利民食品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凡2013年6月底前达不到新标准的,一律实行停产治理或淘汰关-4-闭。

市控以上重点工业企业排放口安装污水排放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和视频在线监控装置,实施全天候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

强化对流域内65家污水排放单位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各排水单位生产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3%以上。

强化医疗机构污染治理工作,完善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陕煤建司医院、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耀州区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铜川市妇科医院、朱老二骨科医院等9家市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废水处理设施,新建6个县乡、社区医院废水消毒处理设施;扩大医疗垃圾收集区域,增加收集量,严格实现无害化处置。

(二)集中实施漆水河综合整治。

各区县认真组织,集中对辖区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取缔沿河违规排污口,严禁乱排乱倒,防止对河水的污染,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

2013年底完成柳湾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防护设施建设及综合治理项目。

在石川河出市断面建设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三)千方百计保证生态基流。

积极建设河流上游拦蓄水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孙家河水库,储备足够的调节生态基流水资源。

开展上游涵养林生态建设和修复工作,提高水源生态功能。

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水资源,实施节水工程,调整并落实柳湾城市饮用水源取水口和桃曲坡水库取用水计划,在枯水期对河流生态基流进行调节,保障漆水河新村断面在枯水期至少有0.82m3/s的生态基流,维持河流的基本-5-生态功能。

(四)强化农村污染治理。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重点对石川河流域的95万亩耕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重点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积极落实工程、生物、蓄水保土耕作等措施,严格限制河滩地和岸坡地耕作,漆水河、沮河规定范围内的耕地,一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2014年前完成1万户农村沼气工程,建成3个万头猪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和10个百头牛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新建1个市级农村面源污染监测站点和2个县级农村面源污染监测点以及产排污系数监测点。

上述全部项目共44个,总投资107105.13万元,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11个、投资56523.13万元;工业园区、重点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13个、投资25668万元;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和拦蓄等项目4个、投资15200万元;医疗机构等废水处理项目9个、投资2410万元,农业污染治理项目7个,投资7204万元。

2012前年开工34个项目、总投资77193.13万元,2013年开工项目8个、投资21412万元,2014年开工2个、投资8500万元。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

-6-为加强对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勇、曹远勃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落实。

(二)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是本区域内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

要把水质目标落实到每条河流、每个辖区、每个断面;把治理措施和项目落实到各污染源、排污单位和责任人。

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即在各区县出界位置设置水质考核断面,定期进行监测,每半年公布一次区界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参照省上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方案,对不能达到水质控制目标的区县征收生态补偿资金。

加强对各项目责任单位和治理单位的考核,对工作力度大、按时完成任务并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单位予以奖励;对不积极落实方案要求、影响整体工作推进或超标排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或实行停产治理,直至关闭。

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

-7-(三)部门联动,整体推进。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到部门负责、项目支撑、渠道不乱、分头实施,形成政府主导、环保统筹、部门联动、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有关水污染治理项目的立项和推进工作;水务部门负责协调解决漆水河、沮河生态基流保障工作,建设河流上游拦蓄水工程,从严审批入河排污口,做好水文监控等;住建部门负责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回用、污泥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的建设和达标运营,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关闭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通达范围内的排污口;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村污染治理及指导规模化养殖企业防治污染;环保部门负责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重点对工业污染源实施监督管理,开展水环境执法检查等;工信部门负责做好污染企业的淘汰关闭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对其病毒病菌废水和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处置;林业部门负责流域内水源涵养林及其它植被的恢复与建设,加快河道两侧的绿化;工商部门要及时吊销淘汰关闭企业的营业执照,取缔无照违法生产排污单位;财政部门负责水污染治理资金保障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有关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用地的保障工作。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对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充分认-8-识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监督我市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