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埋电缆技术规范标准[详]

直埋电缆技术规范标准[详]

电缆直埋敷设
直埋电缆沟的开挖
1、开挖的技术要求
(1)用白粉划线标出实际的电缆线路挖沟范围,以便与市政建设其他工程分工同时进行挖沟,沟的宽度一般一条电缆时0.4~0.5m,两条电缆时为0.6m左右。

电缆条数较多时,宽度应作相应比例的增加,弯曲处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2)挖沟深度为0.9~1.2m,若有规划时应满足规划要求。

(3)挖掘时应将路面材料下面土层分别放置距沟边0.3m以外的两旁。

(4)挖掘时还应考虑土质和周围设施情况,土质酥松或对建筑物有影响时,应做好支撑加固措施。

(5)挖掘时应考虑交通安全,采取设置隔离护栏、设置警告标志、夜间挂红灯等安全措施。

(6)穿越道路的电缆线路应与市政协调确定施工方案,如采用道路开挖,可用按道路宽度分段预埋管道的施工方法或在夜间施工的施工办法解决,以免影响交通;如无法进行路面开挖,可采用顶管的施工方法进行穿越。

2、施放电缆
当直埋电缆沟挖好、平整、夯实,打好垫层后,电缆就可放入沟中,施放电缆线的方法如下:
(1)清理电缆沟。

应在放线前清理一次电缆沟,将杂物清楚。

(2)沟内安置滚轮。

电缆放线时,一般必须在沟内安置好直线滚轮,每隔3-5m放置一个滚轮,其间距与电缆单位长度的质量有关,电缆越重间距越小。

直线段的滚轮应放置在一条直线上,在转弯处应放置转角滚轮或转角滚轮组。

(3)架设电缆盘及牵引。

1)用专用线盘支架将电缆盘顶离地面5~10cm即可。

2)应有电缆盘紧急制动措施,简易的或暂时安装的机械式制动装置视实际需要而定。

3)电缆线应从盘的上方引入电缆沟中,这样可使电缆引入电缆沟时的弯曲半径增大,同时又可使牵引力减小。

4)机械牵引时,牵引机械应固定稳当,电缆应装好拉线头或套好钢丝套。

5)在接头处的电缆不应有重叠。

人工敷设时重叠长度不应大于0.5m,机械敷设时重叠长度不小于1.5m。

(4)覆土。

电缆施放好后,取出滚轮,应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两侧铺以厚度不小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在盖上水泥保护板。

盖保护板应使电缆位于盖板中间,盖板之间相互接好。

再将沟填平,填平的土应按城建部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层用杂土,路基部分开始用路基石块和杂土填平,并逐层压实使路基稳固坚实。

3、直埋敷设电缆的要求
(1)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机械损伤,方便施工和检修,并保证电缆的散热
良好,直埋电缆线路的埋设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即宁夏川区为电缆外皮的上层至地面不少于0.8m,宁南山区为电缆外皮至地面不少于1.0m。

在电缆上、下紧邻两侧铺以100mm的低热阻回填土,也可用细砂。

为防止电缆受外力损伤,应在电缆沟内敷设电力安全标志带,距上方10cm的土上再盖水泥保护板。

直埋电缆应留出全长0.5%~1%的裕度。

(2)电缆路径经过农田时,埋设深度不应小于1m。

电缆与建筑物接近时,电缆外皮与建筑物基础的距离应大于0.6m。

(3)多条电缆线路平行敷设或相互交叉时,其间距(指电缆外皮间的间隙)应符合下述要求:
1)电力电缆线路相互平行时的最小间距:同一部门使用的电力电缆间或与控制电缆间10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为0.1m,10kV以上的电压等级为
0.25m;不同部门使用的电力电缆线路(包括通讯电缆)相互间为0.5m。

若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间距可降为0.1m。

2)电力电缆相互交叉时,高电压等级的电缆应敷设在低电压等级电缆的下面,其最小净距离为0.5m,若交叉点前后1m的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间距可降为0.25m。

电缆线路平行和交叉时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因:①为了防止电缆线路施工检修时误伤邻近电缆现象的发生;②为了防止电缆线路发生故障时,烧坏邻近的电缆;③电缆线路间太近时会使散热不易而影响电缆线路的载流量。

(4)电缆与其他管线接近和交叉时的近距离不小于下列规定:
1)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时最小净距离为2m。

当热力管道用绝热材料全包,电缆敷设地点的土壤在任何时间内不超过正常温升10℃的条件下,可将净距离将为0.25m。

2)电缆与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接近时的最小静距离为1m。

3)电缆与其他管道接近时的最小近距离为0.5m。

4)电缆与各种管道交叉时的最小净距离为0.5m。

5)禁止将电缆线路平行敷设在管道或另一条电缆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5)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式,或穿过有载重车辆出入的大门口和进入建筑物的墙角时,应将电缆敷设在管道内。

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小于100mm。

(6)顶管的技术要求如下:
1)顶管距铁路轨底应不小于1.5m,距公路面的深度不小于1m,未征得铁路局的同意,不能挖掘铁轨路基。

2)顶管距街道路面的深度不下于1m。

3)顶管距排水沟底的深度不小于0.5m。

4)跨越公路或轨道的管长,一般在两端各伸出2m。

穿越城市街道的管长应伸出路面。

(7)每管宜穿1根电缆。

有特殊要求时可采取特殊导引措施。

(8)电缆线路与铁路平行敷设时,为了减少振动对金属护套的损坏以及便于检修,相互间的最小净距离为4m。

(9)电缆线路与电气化铁路平行敷设时,为防止电化学腐蚀电缆,相互间最小净距离不小于10m。

电缆线路与公路平行敷设时,相互间最小净距离不小于1m。

(10)电缆与树木主干的距离,一般宜小于0.7m,如城市绿化的个别地区达不到此要求时。

可采取措施,由双方协商解决。

(11)直埋电缆线路引入隧道、工井或建筑物内时,应穿入管中。

为了防止进水和小动物进入,应将管口用防火泥封堵好。

(12)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等处引出到地面时,为了防止外力机械损坏,在地上2m和地下0.3m段,应有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

(13)地下并列敷设的电缆线路,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其间净距不小于0.5m,其位置不宜设在道路的交叉口、地下管线相交处、车辆进出较多的大门口、车行道和行人较多的巷口。

(14)敷设电缆的位置必须在线路上埋设电缆标桩,要求在电缆线路的转弯处、接头处和直线部分每隔50~100m处,各埋设一个标桩。

(15)直埋电缆应采用铠装和防腐层护套的电缆。

(16)有腐蚀性的土未经处理不得埋填电缆沟。

(17)电缆保护管一般选用高压电力电缆保护套管(PVC-C、PE),并加装托架。

(18)跨路管材埋深一般顶管离地面1m及以上。

(19)铠装电缆的两端应在铠装金属上焊接或绑扎铜软线后作可靠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20)电缆保护管的选择。

保护管为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的PVC-C 或PE保护管,并且管的内径不得小于75mm,管子内壁光滑五毛刺,穿完电缆后管口封堵。

4、10kV及以下直埋电缆沟尺寸见下表
注:电缆沟转90°~120°弯时,转弯处宽度按表中加大20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