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10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累计筛余百分率
2.初凝时间
3.坍落度
4.沥青加热稳定性
5.流值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集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类,在沥青混合料中凡粒径小于者称为细集料,大于者为粗集料。
2.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3.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等。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岩石软化系数愈大,耐水性愈差。
()2.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占实体体积的百分率。
()3.石灰浆中加入砂子可以减少体积收缩,防止收缩开裂。
()4.欲制得低热的大坝水泥,可降低C3S、C3A的含量,提高C2S的含量。
()5.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标准方法为试饼法。
()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计算水灰比的依据是水泥砼的配制强度,水泥的实测强度,以及细集料的细度模数。
()7.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小,则强度越高。
()8.控制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是最大水泥用量及最小水灰比。
()9.连续型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角都较小。
()10.骨架空隙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其C值较大,φ值较大。
()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5分;多项选择每题2分)
1.石灰常用于()。
A 公路面层
B 边沟抹面砂浆C边沟砌筑砂浆 D 房屋抹面砂浆
2.加固软土地基常采用()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石灰浆
D 石灰石
3.水泥石腐蚀的防止措施主要有:()
A 调整水泥石的矿物成分
B 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
C 敷设耐蚀保护层
D 根据腐蚀环境的特点,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4.对水泥砼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砂率 B水泥用量 C用水量 D 水灰比
5.水泥混凝土用砂,应尽量选择()。
A 粗砂
B 细砂
C 级配良好砂
D 粒径比较均匀砂
6.下列为乳化沥青特点的是()
A 可冷态施工;
B 无毒、无嗅、保护环境;
C 稳定性好;
D 成型期短;
7.乳化沥青的组成材料有()
A 沥青;
B 水;
C 乳化剂;
D 石膏;
8.特粗式沥青混合料是指()等于或大于31.5mm的沥青混合料。
A 最大粒径;
B 平均粒径;
C 最小粒径;
D 公称最大粒径;
9.在沥青混合料AC—25C中,AC指的是()
A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
B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C 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D 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有哪些?
2.水泥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如何测定?
3.粘稠沥青三大指标是什么,每一个指标的单位又分别是什么。
4.怎样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
5.木材由哪些与建筑有关的物理、力学性质?
六、计算题(共35分)
1.某早强型硅酸盐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下:R1 = 36.1MPa,R2 = 35.3 MPa,R3 = 35.4 MPa,R4 = 35.1MPa,R5 = 35.0MPa,R6 = 30.6 MPa,试确定该水泥的强度等级。
(5分)
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并确定沥青最佳用量。
(10分)
3.某水泥混凝土工程,取砂500g,进行筛分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1)计算各筛分参数(填表)(5分)
(2)绘制筛分曲线(5分)
4.某水泥砼中水泥密度为ρc = 3.1㎏/L,砂的表观密度ρs = 2.65g/ cm3,碎石的表观密度ρ
g = 2.7 g/ cm3,其单位用水量W =190 ㎏/ m3,水灰比W/C = 0.49,砂率βs = 33%。
①用质量法计算出初步配合比。
(砼假定湿表观密度为2400㎏/ m3)。
(5分)
②用体积法计算出初步配合比。
(无引气型外加剂)(5分)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2.水泥全部加水至初凝状态所经历的时间。
3.将新拌混凝土装入按规定方法装入坍落筒内,装满刮平后,立即将筒垂直提起,此时,混凝土必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坍落,坍落的高度即为坍落度。
4.沥青在过热或过长时间加热过程中,会发生轻质馏分挥发、氧化、裂化、聚合等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变化,使沥青的化学组成及性质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种性质称为沥青加热稳定性。
5.马歇尔试验中,试件达到最大破坏荷载时试件的垂直变形。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2.36 2.36
2.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3.沥青用量沥青的粘度矿料的级配矿料的尺寸矿料的形状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5分;多项选择每题2分)
D C BCD C C AB ABC D C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包括:
化学性质: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及不溶物;
物理性质:细度、水泥净浆标准稠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及强度。
2.将水泥混凝土按标准成型方法,制成150mm× 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0±2℃的温度,95%以上的湿度的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测定的极限抗压强度即为立方体抗压强度
3.沥青的三大指标及单位如下:①针入度,单位为0.1mm;②延度,单位为cm;③软化点,单位为℃。
4.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主要从改善沥青性能(包括采用外掺剂)和材料适当配合比着手,以提高混合料的内摩阻角φ与良好的粘结力以及合适的空隙率。
采用开级配或间断级配矿料,增加粗骨料含量,提高φ值,从而提高热稳定性,要有良好的粘聚力,首先选择稠度较大的沥青,矿粉用量不宜太多,空隙率适当使φ值不变。
5.木材与建筑有关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含水量、密度、变形;主要力学性质有抗拉、抗压、弯曲、剪切等强度
六、计算题(共35分)
1.该水泥强度实测强度为:35.34 MPa,强度等级为:32.5R
2.图略
OAC1=(α1+α2+α3+α4)/4=(5.0%+5.7%+5.3%+5.6%)/4=5.4%
OAC min=4.8% OAC max=5.7%
OAC2=(4.8%+5.7%)/2=5.45%
OAC=(OAC1+OAC2)/2=(5.4%+5.45%)=5.43%
(2)、筛分曲线略
4.①C = 190/0.49 =388 kg/ m3,
190+388+S+G=2400
S/(S+G)= 33%
S = 601 kg/ m3
G = 1221 kg/ m3,
C:S:G:W = 388:601:1221:190 = 1:1.55:3.15:0.49 ②
388/3.1 + 190 + S/2.65 + G/2.7 + 10 = 1000
S/(S+G)=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