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第12版)
【专题突破】
本专题为世界自然地理,涉及到气候的两大要素和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等知识。
复习中着重通过实例理解相关概念,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和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描述各地的气候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名称 特征 分布
热带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马来群岛等地 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巴西等地
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热带沙漠 全年酷热干燥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比较均匀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温带季风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北、华北地区,俄罗斯
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温带大陆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较为湿润。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内陆地区,另外还有南美洲
的潘帕斯和巴塔哥尼亚地区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不多,但气候比较湿润。
南北极圈附近。
主要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大约为北纬50°~70°之间 寒带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终年严寒,降水少 主要分布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冰原气候 终年酷寒,降水稀少
主要位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高山高原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南美洲安第斯山等
【典例例题】读甲、乙两图,回答1~2题。
1.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①地为荒漠 B.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④地降水最多
2.甲图四地气候类型与乙图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分析气候资料图的能力。
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集中在冬季。
所以答案B 错。
乙气候资料图由气温特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得知位于亚热带,通过观察各月平甲 乙
均降水量得知乙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最后确定是地中海气候,再结合分布规律就可获得答案。
【参考答案】1.B 2.B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2.影响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原因
纬度因素基本因素气
温
低纬度气温高低纬地区接受太阳热量多
高纬度气温低高纬地区接受太阳热量少。
降
水
赤道地地区降水多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旺盛,多对流雨两极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
海陆因素气
温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
慢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降
水
近海地区降水多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内陆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
地形因素气
温海拔高,气温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l00米,
气温约下降0.6℃
海拔低,气温高
降水迎风坡多雨迎风坡气流被迫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背风坡少雨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
【典例例题】北京和新疆所处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相差很大:北京较为湿润.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却很干燥。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
本题中北京和新疆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由于北京距海近.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参考答案】B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
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人类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②气候的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例如气温的异常升高或降低、降水的异常增多或减少等都会产生灾害。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①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气候。
人工造林可使林区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
在干旱地区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在沿海地区造林,可以防止海风侵袭。
相反,滥伐森林,盲目开荒,会导致沙尘暴盛行,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大气污染加重,导致气候变化。
a.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b.排入大气的氟氯烃化合物,严重破坏臭氧层;
c.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
【典例例题】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上学、放学轿车接送 B.衣服尽量手洗,很少使用洗衣机
C.充电器不用时及时拨下插头 D.尽量少使用空调
【解析】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其中火力电站用煤较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减少用电,节约用煤,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参考答案】A
【专题训练】
读图,完成1~2题。
1.乙图所示的气温、降水状况与甲图中哪个地点吻合()
A.① B.② C.③ D.④
2.乙图所示气候的特点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
3.读亚欧大陆图,从西向东A、B、C、D地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的选项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下面四种气候类型中,具有“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特征的是()
5.我国西南地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 ( ) A.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B.森林茂密对气候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C.西南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 D.距离印度洋较近,深受海洋影响
6.对以下两幅图判断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甲地 B.年降水量多的是乙地
C.甲地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 D.乙地在非洲南端好望角
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寒假期间,我国很多北方人选择到南方旅游,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影响冬季南、北方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