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心肺复苏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心肺复苏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规范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简称CPR,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患者脑、心和其他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
【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骨折
【发生原因】
用力过猛、过大、按压位置过高、压力不均匀或偏向一侧。
【临床表现】
患者清醒后主诉胸骨局部疼痛或经检查证实按压部位有新发生的骨折灶。
【预防及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 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
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 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 4~5cm,儿童按压幅度 2.5~4cm,婴儿按压幅度 1.3~2.5cm。
4. 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
【发生原因】
气道不畅、吹起力量过大。
【临床表现】
下腹部胃区隆起,患者复苏时从口腔溢出胃内容物,相关检查提示有肺炎。
【预防及处理】
1. CPR 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 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 CPR 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 发生返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肺挫伤、血气胸、纵膈积液
【发生原因】
经锁骨下行中心静脉插管建立静脉通路以辅助进行复苏时,未中断心脏按压,并可引起气胸、血气胸及纵隔积液。
【临床表现】
复苏后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有明显挫伤或局部渗出,有不同程度胸腔积液产生,表现在:两肺可见散在分布的斑片或大片状高密度影,肺透亮度减低或增高,肺血管模糊,局部可见肺实变,胸腔积液较多。
【预防及处理】
1. 确保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准确。
2. 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 紧急情况下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 4~5 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 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 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 4~5 肋间。
5. 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高位截瘫
【发生原因】
1. 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头部过度后仰,或头部转向一侧时,可引起脑基底动脉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脑干缺血。
2. 意外事故患者,头部过度后仰,头转向一侧或头部屈曲,都可加剧颈脊髓损伤而引起瘫痪。
【临床表现】
胸段脊髓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四肢肌力减弱,大小便失禁。
【预防与处理】
1. 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患者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 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3. 头部维持在与身体纵轴一致的体位,并使头不能过度后仰。
【并发症】脂肪栓塞
【发生原因】
1. 患者骨折。
2. 按压位置不正确,压力偏向一侧。
【临床表现】
肺栓塞多见,胸部X片可见肺炎样浸润状阴影和肺不张等肺实质性改变。
【预防及处理】
1. 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
2. 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 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 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
【并发症】心脏破裂
【发生原因】
1. 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患者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产生心脏破裂。
2. 按压力度不均匀、位置不正确或按压位置过低。
【临床表现】
在复苏过程中出现失血性休克,心脏填塞等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气管移位、伤侧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血气
胸体征。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 心梗患者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3. 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4. 输血补液。
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