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物流区域布局(doc 12页)

山东省物流区域布局(doc 12页)

五、物流区域布局(一)物流区域。

根据我省的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各市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我省的物流发展区域划分为六大物流区域,即港口群物流区域、鲁中物流区域、鲁南物流区域、鲁西南物流区域、鲁北物流区域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

1.港口群物流区域。

港口群物流区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是发展国际物流的主要通道,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优势。

继续加快疏港铁路和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建设和完善青岛前湾港原油、矿石、集装箱深水泊位,增加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能力。

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威海、潍坊港为协作,建立山东半岛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一体化战略合作,拓展港口腹地,推进港口服务腹地向全国、全世界扩展,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港口设施功能完备、经济外向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和辐射型物流,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高效生态产业、高端产业、临港产业服务,为全省及全国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服务。

2.鲁中物流区域。

以济南为核心,以淄博、泰安、莱芜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运输,推进多式联运,着重发展陆路综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及辐射全国的中转物流。

形成以济南为中心,连接省内各主要城市,辐射冀、鲁、豫、苏、皖等周边省份的物流中转基地。

加快与半岛港口城市的通道对接,合作实施“大通关工程”,形成一条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

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的物流系统。

尽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

3.鲁南物流区域。

以临沂为核心,以日照为重点。

临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通过发展商贸经营、会展、物流、电子商务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形成辐射华东、华北、中原等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日照重点发展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港口物流,建设临港产业,形成港口与内陆腹地的进出口货物集疏运中心。

日照与临沂应充分发挥兖石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作用,加强经济联系,搞好物流对接,发展大港口、大商贸、大物流,实现合作双赢。

4.鲁北物流区域。

以德州为中心,以聊城、滨州、东营为重点,大力发展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的中转物流、农产品物流。

特别是滨州和东营作为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应该重点发展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5.鲁西南物流区域。

以济宁为核心,以枣庄、菏泽为重点,利用京杭运河水运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内河水运物流,推进公铁水联运物流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煤炭、矿石、石膏等大宗物资为主的转运型物流中心。

规划建设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搞好化肥、农药、种子、塑料薄膜等农资物流配送,做好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物流衔接,为建设农业、林业、牲畜业基地服务。

在鲁西南地区,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缩小鲁西南物流业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以东营、滨州为核心,以莱州市、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乐陵市、庆云县、高青县为重点,发展服务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高效生态物流,成为连接山东半岛、京津冀、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枢纽。

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临港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临港物流业快速发展。

发挥油盐化工、纺织、造纸、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优势,引导企业主辅分离,物流业务外包,积极发展专业化物流,支持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依托胜利油田和中海油,重点发展辐射全省的石油管道物流。

建设一批高效生态特色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积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

(二)物流节点城市。

根据各地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等因素,本规划确定2个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6个省级物流节点城市、9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28个县级物流节点城市。

各级节点城市应搞好物流规划,有针对性地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中心),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促进大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物流业协调发展。

1.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

济南:发挥省会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国内外交流的三重枢纽地位的优势,加快发展转运和分拨物流,形成北连京津大都市圈,南通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与山西、河南等能源基地相通、东与山东半岛相接的多种运输方式交汇的陆路中转物流中心城市。

重点发展商贸、交通装备、机械装备、建材物、钢铁专业物流,打造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物流品牌。

加快推动盖世物流、佳怡物流和零点物流港等知名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

利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汇的条件,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加快西部现代、北部盖家沟、东部郭店等4大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

重点围绕主城区经济发展,规划建设邢村、高新区、空港、药山、崔寨、经济开发区等6个专业性物流中心。

在城市周边地区或物流园区内,规划建设商贸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

青岛:以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为目标,发挥青岛港为龙头的港口群带动作用,依托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构建起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中心。

加快建设港口物流、空港物流和陆路物流三大系统。

加强港口与陆路运输的协调,发展公铁水联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依托港口、机场和铁路中心站布局物流园区,重点规划建设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空港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和李沧娄山物流园区。

依托主要工业产业及运输枢纽布局物流中心,规划建设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青岛市应急物流中心、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即墨田横物流中心、即墨商城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和平度新河物流中心。

结合城市商贸网点建设,设置一定数量的以满足城市生活与生产需要的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

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物流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我省的物流业发展中起龙头示范作用。

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省级物流节点城市。

(1)东营:发挥处于京津唐与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及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部的地理优势,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国家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和半岛城市群经济跨越发展新机遇,构建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晋冀和环渤海地区,海陆空相结合的物流运输网,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城市。

依托胜利油田和中海油,重点建设和发展辐射全省的石油管道和化工物流。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使其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与支柱。

(2)烟台:依托烟台港、烟大铁路轮渡、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网优势,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民航的相互连接,发展成为面向内陆腹地、东北三省和东北亚的重要物流枢纽城市。

重点推进汽车甩挂运输、保税物流、农村物流和中韩车载物物流试点工作,重点发展钢铁、食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大宗出口商品物流。

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园区(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依托港口,重点规划建设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物流园区、西港区物流园区、龙口港区物流园区、莱州港物流园区、蓬莱港物流园区、栾家口港物流园区、烟台保税港物流园区、桃村商贸物流园区、莱阳国际绿色食品物流园区、潮水国际机场物流园区和牟平奥威国家冷链物流示范园区。

(3)潍坊:充分发挥作为山东半岛物流枢纽城市作用,继续推进“青烟潍物流一体化”发展,协调建立青岛港、烟台港与潍坊港物流发展一体化战略协作关系。

重点支持鲁东物流中心、滨海物流港建设,努力打造服务环渤海、辐射全国的现代临港物流基地。

应依托寿光地区蔬菜基地、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国家级半导体照明特色产业基地的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纺织品物流、半导体物流。

利用交通和地理优势,建立适合多式联运发展的物流中心、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在重点物流节点和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有选择性地建设重点综合物流园区及中心。

(4)济宁:发挥京杭大运河北段上重要枢纽城市作用,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抓住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契机,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形成煤炭为主、多元发展的港口物流业,打造“运河物流”品牌。

建成鲁西南煤炭外运和晋东南煤炭外调分流,鲁南地区对外物资集散,发展该市重化、冶金工业重要依托的枢纽基地。

重点建设济宁临港物流园区、济宁高新区物流园、山东瑞中医药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和济宁新华物流中心。

(5)临沂:充分发挥在区位、交通和商贸流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建立连接江苏、辐射长江三角洲,联通日照、连云港的商贸物流基地,服务于省内外商贸流通和经济建设。

以商贸物流和会展物流为龙头,带动地方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重点建设市区西部物流园区、市区东部物流园区、莒南临港物流园区、苍山物流中心、沂水物流中心、蒙阴物流中心和平邑物流中心。

(6)德州: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连接京津塘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承接国家贯通南北物流通道节点的任务,建立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商贸等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发展成为我省连接东北、华北的商品物资交流的重要物流基地。

重点建设华北商贸综合物流城(园)和规划建设齐河的山东盖世物流中心、禹城的山东国际商贸港、临邑的东部商贸区物流配送中心。

3.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

(1)淄博:发挥地处鲁中,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依托济南,潍坊机场,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连云港,天津等港口,形成了海、路、空、铁联运,国际、国内物流兼营的全方位现代物流格局。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纺织(丝绸)服装、建材、陶瓷等特色物流,带动特色产业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重点规划建设鲁中公铁联运物流园区、化工物流园区、淄博商贸物流园区和淄博保税物流园区和轻纺物流、机电物流等物流配送中心。

(2)枣庄:依托京沪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河航运交通运输的优势,以水铁联运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建立水铁联运的煤炭、建材物流运输体系,建立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城乡统一配送体系。

整合资源,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