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 行为 违反行政合 同行为
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违约行为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罪、合同诈骗
(三)损害结果
损害结果
人身损害
财产损害
精神损害
损害结果
现实利益损害
预期利益损害
实际危险
行动如果任凭 行为者的主观 目的的完全发 展,将会造成 怎样一种状态( 逻辑状态)。
身外世界的原 初状态
身外世界如果 不受行为干涉 而保持被动将 是怎样状态
男青年被击倒醒来后,悻悻而归,原来李某借宿
的正是男青年的家。他一进门便发现自己抢过的 自行车在院内,急忙问明来历,母亲叙说了事情 的经过。男青年听后急忙问明李某睡觉的位置及 方向,母亲说李某在外侧,女儿睡内侧,头朝北。 男青年遂持铡刀悄悄拨开房门,在黑暗中摸准睡 在炕外侧的人头,照颈部猛砍一刀,杀死了被害 人。但事后发现被杀害的不是李某,而是男青年 的妹妹。原来,李某躺下后,久久未能入睡,男 青年与母亲的谈话以及摘铡刀拨门的声音她都听 得一清二楚,在极度恐慌中,李某不得已悄悄移 动罪犯的妹妹,将其推至土坑外侧,自己睡在她 的位置,才幸免于难。
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韩非 子《五蠹》
禁奸止过,莫如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
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行刑重 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所至矣,此谓治之 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 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其乱也。——《商君 书· 赏刑篇》
4.陆某在一百货商场购买“幸福”牌电饭煲一
筒飞出-伤害
汽车追尾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因果关系 复杂性
法律因果 关系与非 法律因果 关系
因果关系 与偶然联 系
一因多果、 多因一果、 直接因、 间接因
过错与行 为、行为 与损害
【案情】
被告人李某,女,21岁。某日李骑自行车途遇
一男青年企图抢其自行车,李某不敢反抗,便主 动表示“可以把车推走,但不要伤害她”, 同 时李又说车上打气筒是借的,要求留给李某。男 青年表示同意。李某趁其不备用气筒男青年击倒 在地,并骑车去报案。当李某来到就近的一个屯 子时,四周一片漆黑,只有一户人家尚有灯光, 李便投灯光而去。这家有母女二人,李向主人说 明遭遇后,母女深表同情,李即留宿该户。母亲 恐客人害怕,便让女儿陪宿。
C
责任适当
无犯意则无 因果联系 犯人
D
责任法定
法律可预测性--法无明 文不处罚 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 性质、范围、程度、 期限、方式追究责任 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 既往追溯
法律溯及力-从旧兼从 轻原则
责任自负
不纵--保证责 任人受到法 律追究
不枉--保证无 责任者不受 法律追究
继承人不继承处罚
反对株连
台,遗忘在商场门口,被王某拾得。王某拿至家 中使用时,因电饭煲漏电发生爆炸,致其面部灼 伤。王某向商场索赔,商场以王某不当得利为由 不予赔偿。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能够成立? A.王某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应以与致损事件相关 的法律规定为根据 B.不法取得他人之物者应承担该物所致的损害 C.由王某对自己无合法根据占有物品的行为承 担损害后果,符合公平原则 D.按照风险责任原则,陆某作为缺陷商品的购 买者应为王某的损害承担责任
l
l l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 法律责任。
A、张三家贫却不小心损坏了所在企业价值 30万元的仪器 B、李四偷了一辆价值100元的自行车,14 年后被人查出
l
l
C、王五遇到抢劫,三个歹徒手持利刃,王 五奋起反抗,夺刀将一歹徒刺成重伤
D、刘七偷彩电被事主抓住,双方签订由刘 向事主赔偿1000元精神损失
因果关系是行为人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
间的必然联系。
因果关系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
的基本依据。
• 逗母猪-老太太-受伤-陶瓷
原因的原因是结果的原因 结果跟随原因,条件应存在于结果发生之前 原因停止,结果也停止 需要考虑的不是远因而是最近因
朱某-打稻机-主轴固定键-好友林某借用-忘记-滚
行政机关
仲裁机构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构成
1 2 3
责任主体
违法行为
损害结果
4
5
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
(一)责任主体
无公 过平 错责 责任 任
条件
具备责任能 力
与违法行为 有法定关联
或法律规定 应承担责任
精神错乱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也不能理 解自己的行为,因而不能实施任何行为 幼年人无异于精神错乱者
(二)违法行为--无阻却违法事由
国家机关迫使义 务主体履行义务
对人身的强制, 如强制治疗、强 制戒毒、拘传
对财产的强制,如 强制划拨、强制扣 缴、强制拆除、强 制拍卖。
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 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 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 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 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 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法律责任分类
内容是否可由 私人处分
公法责任不 能由当事人 协议变更. 私法责任可 由私权利人 处分.
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
根据过错 程度划分 过错责任
严格责任或无 过错责任
公平责任
有抗辩权--不 是绝对责任
《民法通则》第132条:“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 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 事责任。”
因果联系
行为与危害 结果之间的 因果联系
主观过错与 外部行为之 间的因果联 系
考虑因果关 系复杂性
讨论
法律机关对法律责任的追究可靠吗?
如何保证?
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
免责是指行为人依法应承担责任,但由于特 殊情况而从轻、减轻或免除责任。包括: 1、时效:权利丧失或不可强制执行--诉讼时 效.除斥期间 2、加害人的责任能力限制:限制责任能力人 犯罪,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又聋又哑 的人,盲人。 3、加害人行为具有全部或部分免责情节:补 救,自首,立功,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第三 人胁迫,从犯。
4、权利人的补救或谅解:事后放弃、自助、不 告、原谅。当事人协议解决。 5、保险赔偿分散责任(区别过错性质) 8、人道主义免责
买人身保险者会情妇遇其夫回家跳窗逃逸不慎摔伤
“在我们的文明里,有许多令人寒心的时刻,那
就是刑法令人陷入绝境的时刻。一个有思想的生 物被迫远离社会,遭到了无可挽救的遗弃,那是 何等悲剧的日子!”思考:监禁的具体意义。远 离社会能让犯人变得更好吗?还是给予剥夺很多 享乐的机会以示惩罚?还是彻底剥夺继续犯错的 机会(外面的人实际上享有犯这种错误的机会)? 还是保护社会免于罪犯威胁(这种动机倾向重 刑)?
西方法律格言说:“法律不强人所难”。关于 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
务
C.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 承担过错责任
D.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 调整的事项
西方法律格言说:“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
规范评价
刑为盛世所不尚,而亦盛世所不能废。——《四
库全书· 政法类· 法令之属按语》
讨论
短片给你什么启发?
你在废除死刑持什么立场及理由?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分类和实现方式
法律责任关系是法律事实引发法律规范适用的结
果,是国家机关追究责任的前提,法律制裁是国 家机关裁量的结果。
有法律责任(关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裁。
讨论
短片内容给你什么启发?
根据你的经验,回答人为什么会犯罪。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问题
章某行为是否构成法律责任
理由是什么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主体因不法行为而应承受制裁的 法律关系。 1.原因是不法行为(或法律直接规定) 2.内容是制裁 3.法定机关决定 其它法定机关 法院
主观过错
故意
明知危害,希望或者 放任
过失
应当预见危害,因为 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 信能够避免
任何人不因思想而受罚 保留在心目中的意思不产生任何现象 只要不发生结果,意思就是无害的 仅有盗窃的想法并不成为盗窃犯 犯行有别于计划
没有盗窃的故意就不可能实施盗窃行为
(五)因果关系
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以是否有财产内 容分。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违宪责 任。后三种不能移转。 惩罚性责任和补偿性责任
第四节 归责与免责
归责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 判断、追究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活动。 法无明文 不处罚
A B
不株连无辜
责任法定
责任自负
归责四原则 罪行越大, 绞架越高
法律事实 +法律规范
法律责任 (关系) +司法执法
体者以体偿,肢者以肢偿
法律制裁 (具体责任 )
责任方式
惩罚penalty 赔偿 compensate 强制 compulsory
剥夺谴责,不 限于实际损害
刑罚、行政处 罚
弥补受害人损 失
民事赔偿、国 家赔偿
迫使责任主体 履行义务
人身强制和财 产强制
11.《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 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 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 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规 定了下列哪一类法律现象的处理原则?( ) (2011年卷一单选第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