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工程测量》期末考试土木工程测量试卷A答案

东南大学《工程测量》期末考试土木工程测量试卷A答案

共 8 页 第 1 页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A 卷)(答案)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测量 考试学期 06-07-3得分适用专业05105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长度 120分钟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题0.5分,共10分)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圆体。

(✗)2.高斯投影中,中央子午线和赤道投影后均为直线,长度都不变。

(✗)3. 6°带和3°带均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分带。

(✗) 4.视准轴是目镜光心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5.经参考椭球定位后,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相重合。

(✗)6.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观测成果为:后视A 点读数a =1667mm ,前视B 点读数b =1232mm ,则B 点比A 点高0.435m 。

(✓) 7.任何纬度相同的点,其真北方向都是平行的。

(✗) 8.系统误差影响观测值的准确度,偶然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密度。

(✓) 9.用J 6经纬仪测回法观测某一水平角4个测回,观测中配置度盘的起始读数依次分别为0°,45°,90°,135°。

(✓) 1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指的是制作比例尺时的精确程度。

(✗) 11.经纬仪整平的目的是使视线水平。

(✗)12.角度测量中,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法可削除视准轴误差、竖轴倾斜等误差。

(✗)13.在面积为10km 2的范围内,进行水平距离和水平角的测量,都可以不考虑 地球曲率的影响。

(✓) 14.偶然误差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其算术平均值趋于0。

(✗) 15.水准测量中,一个测站的前后视水准尺不必与水准仪位于同一直线上。

(✓)16.一点至两目标点的方向线间的夹角称为水平角。

(✗) 17.布设在两个高级控制点之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 18.竖盘指标差为负值,说明观测的是俯角;反之,则是仰角。

(✗) 19.在测量工作中,误差是难免的,而错误则是可以避免的。

(✓) 20.三角高程高差公式v i D h -+⋅=αtan ,当0=α时,v i h -=,说明经纬仪可以代替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用J6经纬仪观测目标A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93°26′48″,盘右读数为266°31′48″,则竖直角为-3°27′30″,竖盘指标差为-42″。

用该仪器观测目标B,盘左读数为82º42′36″,则目标B的竖直角为____7°16′42″____。

2.野外测量工作中的基准面是指大地水准面,基准线是指铅垂线。

3. A点观测碎部点P,尺子三丝读数分别为1.143m、1.600m、2.054m,盘左竖盘读数为96º18′31″(x=0″), 已知A点高程为H A=20.120m,仪器高i=1.430m,则AP的水平距离D AP=___90.000___ m,P点高程H P=___10.000___ m。

4.测绘1/2000地形图时,测得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26.340m,其图上相应长度应为6.317cm。

若在1/5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为 6.47cm,相应的实地距离为____32.35______m。

5.某地的经度为125°48′,则它所在的6度投影带的带号为_21_,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__123°_。

6.地面坡度是地面两点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之比。

7.某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m D= ±(A+ B·D) ,式中D为被测距离,以km为单位;称A为固定误差;称B为比例误差。

若用一台标称精度为±(2+2D)的拓扑康全站仪测距500米,则其测距误差为3mm。

8.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i角误差和球气差对高差的影响。

9.测量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像与十字丝分划板不重合。

三、选择题(在每一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写入括号内。

每题1分,共10分)1. 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

则(D)A.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B.分母小,比例尺小,表示地形概略C.分母大,比例尺小,表示地形详细D.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共8 页第 2 页2.下列图示中,( B )为测量坐标系。

Y X XⅣⅠⅣⅠⅡⅠX Y Y ⅢⅡⅢⅡⅢⅣ(A)(B)(C)YⅡⅠXⅢⅣ(D)3.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C )A.5.0米B.0.5米C.0.05米D.0.1米4.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下列属于偶然误差的是:(C)A.用i=30″的水准仪进行普通水准测量。

B.对中误差。

C.估读误差。

D.水准尺倾斜误差。

5.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有:(C)A.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B.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施工放样C.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D.测定、测设6.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的曲线。

B.所有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C.等高线应该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D.等高线越密,则表示此处坡度越大。

7.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观测值是:(C)A.待定点的绝对高程,B.待定点的相对高程,C.两点间的高差,D. 两点间的高程。

8.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为6''±,则一内角的中误差为(B)。

A.2''±B."±32C."±36 D.81''±9.在34.8米和45.2米两个地形点中间通过的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的条数是:(D)共8 页第 3 页共 8 页 第 4 页A. 12B. 6C. 7D. 510. 测量界中有“3S ”之说,这里的“3S ”不包括: ( D ) A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B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C .RS (Remote Sensing )D .ETS (Electronic Total Station )四、基本技能题( 15分)1.整理下表中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数据:(4分)差、高差之差正确得1分;平均高差正确得1分2. 在下图中,请画出脚螺旋旋转方向使气泡居中。

(4分)评分标准:每图标对各得2分共 8 页 第 5 页3.如图在A 点安置经纬仪,用测回法观测β角,共观测两测回,试将以下数据填入下表,求得两测回β角的平均值。

(7分)B 目标C 目标B 第一测回 盘左读数: 0°12′00″、 71°45′00″ 盘右读数:180°11′48″、251°45′06″ A β 第二测回 盘左读数:90°12′12″、161°45′24″C 盘右读数:270°11′54″、341°45′12″ 五、计算题( 45分)1.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角观测了五个测回,观测值为:39°40'30", 39°40'48",39°40'54", 39°40'42",39°40'36"。

试计算:①该角的算术平均值;(1分)②一测回角的中误差m ;(2分) ③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2分) ④一测回一方向的中误差m 1方。

(3分)解:①2404390'''=x (1分)②211''=v 62''-=v 213''-=v 04''=v 65''=v共 8 页 第 6 页[]036''=vv []5.943601''=±=-±=n vv m (2分) ③3.455.9''±=''±=±=nm M (2分)④2m m ⋅±=方 7.62''=±mm =方(3分) 2.已知地面上两点A 、B 的坐标:X A =3502.940m ,Y A =5081.039m ,X B =3756.413m ,Y B =4827.566m ,试计算AB 的方位角和距离及AB的反方位角。

并画图表示。

(7分)解:mY Y y m X X x A B A B 473.253473.253-=-==-=∆∆∴m D AB 465.358= (1分) 00315arctan360=-=xyAB ∆∆α(3分) ∴0135=BA α (1分)(图2分)3. 在下表中进行等外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整理。

(10分)共 8 页 第 7 页评分标准:辅助计算正确得3分;高差改正数每个得0.5分,改正后高差每个0.5分;高程每个0.5分;每项和总计1分。

4.根据下列数据进行导线计算。

(观测角已经改正)(12分)评分标准:推算方位角每个1分,共3分;坐标增量每项1分,共2分;辅助计算2分;坐标增量闭合差改正数每个0.5分,共3分,改正后坐标增量1分;坐标1分。

D B 1200.000B B X Y ==5.下表为中平测量的记录表格,试计算各中桩点的高程。

(8分)评分标准:视线高每个1分,中桩高程每错一个扣0.5分共8 页第8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