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与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与管理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74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必修课,是以应用为主的网络工程技术类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应用及标准,了解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的使用,为将来开发出可实际应用的技术来加强网络安全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课程目标】
根据三年制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内容】
课程模块结构及学时分配
四、【先修课程】
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如(iso模型等),特别是局域网的相关知识
五、【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多媒体设备、白板、挂图、教具、黑板灯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
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
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
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动拉了回来。
活动(任务)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
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完成任务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二)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分为实验和理论两个部分。
实验考核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80%的实验内容,其中课程标准中的6个实验为必须完成。
具体考核方式与标准如下表:
考核方式与标准
项目考核标准
独立实践考核标准
笔试考核标准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使用教材;2、实训指导手册、参考书;3、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软件;4、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5、校外实训(习)基地利用等方面)
七、【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执笔:(课程负责人或任课教师签字)
审阅:(教研室主任签字)
审定:(系院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