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治原则》PPT课件

《防治原则》PPT课件

当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来治疗; 1、泻其阳盛 :“阳盛则热”——实热证,根据阴阳
对 立制约的原理,应采用寒凉的方药以 清泄其偏盛之阳热 ;“热者寒之”。 “阳盛则阴病”——清热的同时,配
以 滋阴的药精选,课件即ppt 祛邪为主兼以扶正。13
2、损其阴盛:“阴盛则寒”——实寒证,应采用温热的 方药以温散其偏盛之阴寒的方法治疗; “寒者热之”。“阴盛则阳病”——在散 的同时,配以扶阳之品。
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 源不竭”。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在治疗 虚寒证—补阳,佐以补阴;虚热证—补阴,佐以补阳; 3、阴阳并补:阴阳两虚——阴阳并补——分清主次 阳(主)损及阴(次)——补阳的基础上辅以滋阴 阴(主)损及阳(次)——滋阴的基础上辅以补阳
精选课件ppt
15
4、回阳救阴:峻剂补气——独参汤 亡阳者——回阳以固脱——重在益气; 亡阴者——求阴以固脱——益气求阴;
(二)急则治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其标。
(三)标本兼治: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 本兼治。
精选课件ppt
10
三、扶正与祛邪 #
(一)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
及康复能力。“虚则补之”。 祛邪,即祛除邪气,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
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实则泻之”。
➢ 3、治理、管理;4、条达、调顺;
➢ 5、安定;
➢ 有先兆;

3、病之初期;

4、既病而尚未殃及之地;

5、病将愈,有可能出现的易复;
精选课件ppt
3
一、未病先防:
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作好预防工作 ,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1、顺应自然
2、养性调神
(二)补其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1、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
虚热证——滋阴以抑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病”指阴虚则阳气相对偏亢; 虚寒证——扶阳以抑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
精选课件ppt
14
2、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
精选课件ppt
7
(二)反治:是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
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
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
➢ 特点:病情复杂,病机与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不能

完全反映本质。
➢ 常用的有:
➢ 1、热因热用 2、寒因寒用
➢ 3、塞因塞用 4、通因通用。
精选课件ppt
8
二、治标与治本:在中医学中常用来概括病变过程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病传途径:可以防止疾病的深化与恶化。 2、先安未受邪之地
精选课件ppt
5
第二节 治 则
概说:
1、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疾病与证候
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 层次:最高层次是治疗大法,如“八法”;
第二层次是具体治疗方法;
精选课件ppt
17
(三)调血 补血——血虚证(重在脾胃) 调理血运 血瘀者——活血化瘀 出血者——止血
3、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是指在治
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 机,抓住病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 的本质进行治疗。
精选课件ppt
6
一、正治与反治 #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属“治病求本”原则的范畴 (一)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
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 病证候(表象)性质相逆,故又称“逆治”。 特点:病情单纯,疾病病机与临床表现一致。 常用的有: 1、寒者热之 2、热者寒之 3、虚则补之 4、实则泻之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第二节
预防 治则
精选课件ppt
1
第一节 预 防
➢ 概说: #
1、概念: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
生与发展,
2、治未病:就是防患于未然,是中医预防思想
的高度概括。它包括 未病先防
两个方面的内容。 既病防变
精选课件ppt
2
➢第一节
预防
➢ 治:1、治疗、医治;2、调理、调养;
3、先后运用
先扶正后祛邪,即先补后攻,适用于 正虚为主,机体不能耐受攻伐者; 先祛邪后扶正,即先攻后补,适用于 邪盛为主,兼扶正反会助邪,或正虚 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耐攻伐者;
精选课件ppt
12
四、调整阴阳 #
(一)损其有余 :(以阴制阳,以阳制阴) 损其有余,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应
3、护肾保精
4、体魄锻炼
5、调摄饮食 (1)注意饮食宜忌 (2)药膳保健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二 )防止病邪侵害:1、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
精选课件ppt
4
二、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 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 传变。
(一)早期诊治:包括伤寒六经病、温病、内伤 杂病的早期诊治。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掌握三个原则)
1、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 2、把握先后主次:根据邪正消长盛衰及其在疾病过
程中矛盾斗争的地位,决定其运用方式; 3、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精选课件ppt
11
扶正—适用于虚证或真虚假实证 1、单独运用: 祛邪—适用于实证或真实假虚证
扶正兼祛邪——即扶正为主,辅以祛邪, 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2、同时运用: 祛邪兼扶正——即祛邪为主,辅以扶正,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 标本在不同的场合其内涵所指也不同:
从正邪讲 正气——本
邪气——标
标 本
从病因症状讲
病因——本 症状——标
关 系
从先后病讲
先病、旧病、原发病——本 后病、新病、继发病——标
从表里病位而言
脏腑病——本 肌表(经络)病——标
精选课件ppt
9
(一)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在暂无 急重病状的情况下。(慢性病)
5、阴阳格拒:寒因寒用,热因热用 阳盛格阴(真热假寒)—为实热—清泻阳热;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为寒盛阳虚—温阳散寒;
精选课件ppt
16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填精——肾精亏损 (一)调精 固精—肾气不固(滑、遗精、早泄、精脱。)
疏利精气—阴器脉络阻塞,气机郁滞 (二)调气 补气——气虚
调理气机 气滞者——行气 气逆者——降气 气陷者——补气升气 气闭者——顺气开窍通闭 气脱者——益气固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