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2016《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中国近近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国民革命失败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立红军开始的事件是:(A)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平江起义2、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D )A、古城会议B、“八七”会议C、宁都会议D、古田会议3、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是:(D)A、毛泽东、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朱德、彭德怀C、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D、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4、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C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B、《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C、《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D、《抗日反蒋宣言》5、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C )A、洛川会议B、两河口会议C、瓦窑堡会议D、巴西会议6、“一二九”运动中成立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的抗日救国组织是:(A )A、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B、青年学生救国联合会C、青年救国团 D 、社会主义青年团7、1936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B )A、中国民权保障问题B、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C、中华全国总工会D、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分歧是:(C )A、要不要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战B、要不要共产党军队参加抗战C、要不要放手发动群众参加抗战D、要不要民主党派参加抗战2、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是:(D )A、项英B、叶挺C、彭德怀D、朱德3、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是:(A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C百团大战4、1940年8月,向日本侵略军发起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C )A、邓小平B、粟裕C、彭德怀D、王震5、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被任命的政治委员是:(C )A、陈毅B、陈赓C、刘少奇D、项英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C )A、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集团B、地方实力派C、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D、国民党汉奸卖国贼7、1942年,中国政府组成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对日作战的地点是:(B )A、印度B、缅甸C、越南D、朝鲜8、抗日战争时期,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精兵简政”建议的是:(A )A、李鼎铭B、沈钧儒C、陈嘉赓D、郭沫若9、1941年3月,在重庆成立的民主党派是:(B )A、统一建国同志会B、中国民主政团同盟C、中国青年党D、国家社会党10、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会议是:(C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 )A、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矛盾B、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C、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2、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文件是:(B )A、《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B、《对目前时局的宣言》C、《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斗争的焦点是:(A )A、军队和政权问题B、政治和经济问题C、怎样建设中国的问题D、革命的领导权问题4、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自卫战争胜利的战役是:(D )A、邯郸战役B、津浦战役C、苏中战役D、上党战役5、1947年10月发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了:(B )A、土地改革的总路线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D、“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6、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破产的事件是:(C )A、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B、1946年11月蒋介石下令召开伪国民大会C、1947年3月蒋介石下令进攻延安D、1947年10月蒋介石下令解散中国民主同盟7、毛泽东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的著作是:(C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论政策》C、《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D、《论人民民主专政》8、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B )A.、1000多年B、2000多年C、3000多年D、4000多年9、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五四运动10、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D)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11、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B)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A、封建社会B、前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于(C)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14、外国侵略者劫洗并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B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1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B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16、鸦片战争后,首先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的是:(C )A.中国外交B.中国内政C.中国海关D.中国军事17、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D)A、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B、便利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外交C、有利于西方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D、民族工业失去了关税保护18、帝国主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是通过:(D)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9、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D)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一再谋求扩大在华的传教权,其根本原因是:(B)A、与佛教争夺势力范围B、从精神上侵略中国C、传播西方科技文化D、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21、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是:(B)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C、定海保卫战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2、《马关条约》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主要含义是:(C)A、由沿海地区进入内地、内河B、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C、列强自此掀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狂潮D、列强自此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23、德法俄三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D)A、俄法德三国是同盟国B、列强有维护中国主权独立的一面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24、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C)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B、清政府的奋起还击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帝国主义列强自动放弃25、义和团对后人最具激励作用的是:(B)A.改良主义思潮B.爱国主义精神C.排斥外国思想D.民主主义精神26、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萌发,其核心是:(A)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政治27、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李鸿章28、《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A)A、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B、探索出了救国救民之路C、批评了封建的统治政策D、介绍了西方的政治思想29、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C)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30、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出现于:(B)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19世纪90年代31. 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这一内容的是(B)A 、《北京条约》B 、《南京条约》C 、《黄埔条约》D 、《望厦条约》32. 下列关于《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 、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B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33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D)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天津条约》的签订C .《北京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34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A .严复翻译《天演论》B .孙中山创立《民报》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5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B)A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 .实行“三三制”原则C .开展整风运动D .推行精兵简政政策37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A.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B.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C. 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D.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3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C)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39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C)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40 .1976 年]0 月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B )A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B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D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41. 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C )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42.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因为(C )A 、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 、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 、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43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A .仿效欧美政体B .发展资本主义C .延续反动统治D .缓和阶级矛盾44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D )A .新文学运动B .民主、民权运动C .反封建礼教的运动D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46 .1938 年10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A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B .英美等国政府支援强国抗战C .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D .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47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C)A. 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B.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C. 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D. 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48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C)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49 .1956 年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A )A .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50 .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A)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D .《南方谈话》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作出正式的决定是在( C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2、抗日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是(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