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地理中考时事热点

2018年地理中考时事热点

2018年初中地理时事热点近几年来地理中考试题的时代性主要是以时事背景材料来体现,但考题并不主要考查时事的具体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要复习好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了解最近一两年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更重要的是要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具体分析和解答考题中的问题。

因此熟悉时事特点材料有利于考生有针对性复习重要内容,提高效率。

热点⼀:中国天眼——世界最⼤单⼜径射电望远镜(FAST)【知识链接】2018年4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正式投入使用,这一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在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洼地中,被称为“中国天眼”。

FAST接收的信息一般是来自遥远宇宙极弱的天体无线电信号,任何轻微的电波干扰都将使FAST失去威力。

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障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无线电环境理想。

【考点分析】可结合贵州省的轮廓及简称、云贵高原的自然特征、天文观测工程的选址条件、大型工程的开发及影响等内容进行考查。

【典型例题】2017年8月22日、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两颗新脉冲星,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新脉冲星,也是中国人首次用自己的望远镜发现新脉冲星。

FA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FAST台址选定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利用了贵州南部的独特地形条件。

此外大窝凼附近没有集镇和工厂,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下列四幅省区轮廓图,能反映贵州省的是( )2. 下列为适合建设大型天文望远镜的条件的是①海拔高 ②多晴天 ③位于城市,交通便利 ④远离城市 ⑤地势平坦A. ②③④B. 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④3. 下面关于选择贵州喀斯特洼地作为射电望远镜选址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山区人烟稀少,四面环山的地形屏蔽了众多人为信号的干扰B. 洼地适合建设“锅”状的望远镜,节约研制建设经费C. 当地多晴朗天气,大气干扰少D. 当地喀斯特地貌有利于雨水下渗,不会因地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4. 下列关于FAST的建设和开发说法正确的是A. 当地经济发达,能为工程提供充足的资金B. 当地科技发达,人才充足C. FAST克服了大量的工程建设难题,这些技术的研发有利于向其他领域的转移并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D. 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FAST除了履行其科研功能,还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 【答案】1.A 2.D 3.C 4.C热点⼆:北⽃卫星导航系统【知识链接】2017年11月5日,北斗系统首批组网双星成功发射。

2018年底前将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底前建成30颗卫星的完整系统,提供全球服务。

现如今,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

【考点分析】可结合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电子地图、卫星发射基地、自然灾害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等内容进行考查。

【典型例题】2018年2月,中国在南方内陆卫星发射中心——西昌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北斗系统第二十八颗和第二十九颗导航卫星。

这次发射的一箭双星是中国北斗项目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完成组网的第五颗和第六颗星。

至此,距中国北斗系统组网的35颗卫星目标,仅差六颗就即将完成。

读图回答5~8题。

5.该发射中心所在省区简称是A. 晋B. 冀C. 川D. 陇6. 甲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的气候类型为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高原山地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7. 以下哪项不是甲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A. 降雨少,晴天多B. 人口城市密集,经济水平高C. 地形开阔平坦D. 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8.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说法错误的是A. 有利于降低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B. 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C. 能用于洪水监测、地震预报、环境监测D. 能为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车等进行定位和导航【答案】5.C 6.A 7.B 8.C热点三:长江经济带【知识链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考点分析】可结合中国的河流、长江的开发、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考查。

【典型例题】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其核心内涵是推动区域经济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形成更为强劲的发展合力。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坚持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读下图“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9~11题。

9.长江经济带形成的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A. 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B. 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D. 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10.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是A. 加强长江中游水土保持林建设B. 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C. 大力开发上游矿产资源D.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11.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其意义不包括A.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B.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C.完善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D.覆盖整个南方地区,短时间内促进南方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重庆发展工业的优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交通便利,内河运输发达 B.地形平坦,为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C.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D.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13.关于“长江经济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冬季有结冰期B.给沿河城市带来了便利的陆运交通C.经过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D.重庆位于河流的中游,内河运输发达【答案】9.A 10.C 11.D 12.B 13.C热点四: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知识链接】2018年2月,经过20多天连续施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已经在南极正式奠基。

自1984年起,中国开始对南极展开一系列科学考察工作,并先后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泰山站、昆仑站和中山站四个科学考察站点。

对于广袤的南极而言,只凭这四个站来探索南极远远不够,在经过数年考察后,我国决定南极罗斯海特拉诺湾的难言岛建立第五个更完善更先进的南极科考站。

【考点分析】可结合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南极的资源与开发、经纬网、大洲与大洋、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考查。

【典型例题】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本次考察将启动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选址区域定于难言岛。

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难言岛经纬度位置的判读,正确的是A. 164°E,75°SB. 164°W,75°SC. 136°W,80°SD. 136°E,80°S15.关于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长城站沿图中箭头路线到难言岛,行进方方向是西南B.长城站在东半球,昆仑站在西半球C.南极素有“冰雪高原”和“风库”之称D.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极少,淡水资源缺乏【答案】14.A 15.C热点五: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知识链接】经过两年多试点,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2017年9月正式亮相。

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到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考点分析】可结合试点地区的自然特征、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青藏地区、三江源等内容进行考查。

【典型例题】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

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其中面积最大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区域。

读材料,完成16~18题。

16.下列关于我国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均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B.位于沿海省份的国家公园试点有钱江源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和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C.拥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陇、陕、青、川等省份均位于西北地区D.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17.下列关于我国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B.有利于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C.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有利于试点地区大力开发旅游风景区,提高财政收入18.三江源国家公园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青海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2017年7月7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实现了青藏高原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据此,完成19~21题。

19.关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① 环境恶劣,无任何人类活动痕迹② 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③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④ 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20.随着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当地自然环境及野生生物的保护力度B.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C. 打击非法盗猎行径和规范各类淘金行为D. 青藏铁路和公路建设过程中应为野生动物留出迁徙通道21.青海可可西里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青藏地区,下列图片能反映该地区传统民俗的是A B C D【答案】16.A 17.D 18.C 19.D 20.B 21.A热点六:粤港澳⼤湾区【知识链接】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