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期末测试
闭卷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出现,史称()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皇盛世
2.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
天D.唐玄宗
3.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4.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5.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称“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的是()
A.鉴真
B.玄奘
C.一行
D.马可·波罗
6.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哪里()
A.河南郑州
B.河南洛阳
C.河南开封
D.河南安阳
7.观看银川风光图片时,可知道这个地方曾是下列哪个王朝的都城()A.回纥汗国B.西夏C.南诏D.吐蕃
8.在对外贸易海港设立“市舶司”进行专项管理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9.中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三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朝时期D.两宋时期
1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在科举考试中
开始规定八股取士的是()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我国很早就有人到“南洋(指东南亚地区)”谋生,从哪个朝代的后期开始,去南洋的人就更多了()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豪言壮语()A.霍去病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13. 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国家是()
A.沙俄
B.日本
C.荷兰
D.英国
14.清朝于哪一年设置了台湾府()
A.1683年
B.1684年
C.1685年
D.1686年
15.康乾时期成为新兴丝织业中心的城市是()
A.广州
B.南京
C.苏州
D.杭州
16.中俄两国签定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瑷珲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7.清朝建立军机处的目的是()
A.加强皇帝的权力B.强化满洲贵族的权力
C.实行军事民主化D.提高汉族权力
18.元朝时期形成的新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B.契丹C.回族D.畏兀尔
19.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赵州桥
B.卢沟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2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女王所说到的长城应当修建于()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1.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代表作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资治通鉴》
D.《金刚经》22.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23.“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A.三国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4.《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A.司马光
B.司马迁
C.司马睿
D.司马炎
25.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A.北京的故宫B.承德避暑山庄
C.西安的兴庆宫D.西藏的布达拉宫
开卷部分
二、材料解析题(2题,共16分)
2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有室。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描述的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2分)
(2)历史上把他们统治的时期分别称为什么?(2分)
(3)他们统治时期的局面有什么共同点?(2分)
27、阅读下面材料
中国有一位伟大的回族航海家先后七次远涉重洋,他曾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
他曾经这样描述他的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
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波澜,若履通衢。
”
请回答:
(1)这位航海家是谁?当时在位的中国皇帝是谁?(4分)
(2)这位航海家最远到过什么地方?他远航的目的是什么?请你分析一下当时政府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6分)
四、问答题:(3题,共34分)
28、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大家对秦长城都很了解,但是你对明长城都知道些什么呢?请回答:
(1)明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明长城究竟有多长?(4分)(2)你知道这段长城修筑的目的是什么吗?(2分)
(3)根据你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明长城的意义所在。
(4分)
29、在中华民族的繁衍进化史的古代史部分中曾有两次大的文化领域的动荡:第一次发生在秦朝,而第二次发生在清朝。
(1)你能说出这二次文化动荡各指的是什么事件吗?(4分)
(2)在清朝时有哪些统治者曾大兴此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4分)
(3)这样的做法在当时造成了哪些危害?(4分)
30、“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其实这法宝早就有人用过了!请回答:
(1)你知道最早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统治者是谁吗?后来又是谁把它形成了一种制度?(4分)
(2)在当时它是一种非常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可到了清朝末年又被废除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4分)
(3)其实从古至今,考试的方法并没有错,而考什么内容才真正决定了它的价值,你们说说我们今天的考试都考些什么内容?有些什么价值呢?(4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BCDBB 6—10 CBCDC 11—15 CCABB
16—20 AACAC 21---25 BBCAA
二、材料分析题(2题,共16分)
26、(1)唐太宗、唐玄宗。
(每位1分,共2分)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每个1分,共2分)
(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勤于政事。
(2分)
27、(1)郑和;明成祖或朱棣(4分)(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目的:为了促进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对外开放。
(6分)
四、问答题(3题,共34分)
28、(1)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12000余里。
(4分)
(2)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2分)
(3)明长城在历史上曾经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障我国北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安宁和生命财产安全,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此外,它还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
也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历史丰碑。
(4分)
29、(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实行的文字狱(4分)
(2)康熙、雍正、乾隆;(2分)为了控制人民思想,维护满族在全国的统治。
(2分)
(3)禁锢人民的思想,制造恐怖气氛,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发展。
(4分)
30、(1)隋文帝;隋炀帝(4分)
(2)清朝时采用八股取试。
其考试内容呆板僵化、陈旧空洞,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严重束缚了考生的思想,不能为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分)
(3)语、数、外等;为国家培养和选拔有用的人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