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纲要)
一、学习教学大纲
每学期开学前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其实质,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体现大纲的要求和精神。
二、制订教学计划
1、每学期开学前,教师必须根据大纲精神,通读全册教材,制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学生、教材等情况的分析;(2)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3)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拟定教学进度表;(4)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2、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已制订的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要进行不同程序的检查,期中、期末应作全面的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形诸书面意见,上报教务处。
三、备课
上课前必须备好课,编写课时教案,教案要独立完成。
不抄袭他人教案,不照搬教学参考书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
提倡写具体的详细教案(教龄在6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定要写详案),编写教案均必须有下列内容:(1)本课时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与难点;(3)教学过程(或称教学步骤);(4)课堂练习设计;(5)作业布置;(6)附板书设计;(7)教学后记。
不论教学水平如何,没有教案不能上讲台。
四、上课
1、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度表授课。
2、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与学等关系。
3、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过程要明晰,教学方法得当,容量难度适度,教学效果要明显。
教态要亲切自然,仪表要端庄大方,用语要准确清晰。
4、不拖课,不提前下课,不得随意停课、放课。
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学法指导,要求学生作课堂笔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课后必须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做好记录,提出改进方法,指导以后的教学。
五、布置检查作业
1、作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
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相应的技能技巧,作业难易程度的设计应以班级内大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作业安排分量适当。
2、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要全收全改全批,在下一节课之前一定要返还。
批阅完毕后,要详细地做批改记录,并进行认真讲评。
对作业相对集中的错误应集中订正,对学生纠正的作业,教师要复批。
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次,均应认真批改,重视讲评。
六、辅导
辅导应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为最终目的,辅导的重点应放在“两头”:促进差生顺利“过关”,培养鼓励优秀学生“冒尖”,以求全班整体学习水平稳步上升。
七、测试
除学校规定统一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外,还要重视平时的考查。
平时考查,随时测验不超过25分钟,单元测试不超过45分钟。
考查考试命题不准超大纲、超教材,题型力求灵活多样。
考试后要进行质量分析,作出科学的评估,写出书面材料,上报教务处。
八、课外活动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成立相应的课外兴趣小组,并制订好一个学期的活动计划:活动的项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场所等,上报学校教务处。
九、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1、教师必须研究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总结经验,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2、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一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至少15节以上。
新教师和指导师每周每至少要互相听课各1节。
本校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可随时进行,被听的教师不得谢绝。
领导听课为二种情况;一是听事先通知有准备的课,要求上出最佳水平;二是听不通知的随堂课,了解平时教
学情况。
3、每学期开学前,每位教师都必须确立教研课题,并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努力去实施,每个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向教务处递交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十、其他
1、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言教结合,为人师表,坚持教书育人。
2、关心爱护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3、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领导的分配和安排。
4、经常主动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
家长来校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时,应热情接待,如实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并征询家长对本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各学部在本“常规”<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本部教师教学实际,对常规教学的若干环节,均作出了相应的补充规定,使其与本“常规”<纲要>彼此渗透,相得益彰,望参照执行。
———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