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简介
从秦、汉到两晋,四川一直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最主要的地区。 陆羽在茶经中列举五种“茶”的形、音,即:茶、檟、茗、荈、蔎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 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 界各地。
天下“茶”字同一
宗
一、茶文化的定义、性质与功能
任何文化包含的思想意识和物质载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一切由人类 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现象均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客观表现。 茶,具有多种功能,性恬淡清雅,口感爽适,提神益思。国内外文人墨客将 其作为歌颂对象,卢仝的“七碗茶歌”与皎然的“三饮得道”还有刘松年、唐寅、 赵孟頫等以茶为题材所作的《侍女烹茶图》、《煎茶图》、《斗茶图》等名画流 传,其它艺术门类如戏剧、舞蹈、音乐、书法都广泛涉及茶事。 同时茶还与宗教、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旅游、建筑等紧 密结合,构成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并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的形成
、“自悟”是一致的。在茶烟袅袅中,由生活艺术而至精神境界,
品饮者在领略茶的自然属性的同时,获得了对自然物的一种“悟” 、一种升华。
宋代茶文化进入鼎盛时期
茶兴于唐,盛于宋,在宋代,茶叶得到空前的发展。茶叶的饮用方式也发 生了巨大变化,宋代的点茶法取代了唐代的煎茶法,泡茶成为了一种游戏,叫 “茶百戏”,又叫“茗战”,这种饮茶方式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墨客 的喜爱。甚至宋徽宗赵佶也为此写了一本书《大观茶论》,茶业在宋朝得到了 极大的发展,茶馆、茶楼街边林立,茶馆文化也迅速发展,饮茶更为普及大众, 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苏东坡也以拟人的手法写了《叶嘉传》,赞美茶 “资质刚”、“风味淡泊”、“洁白可爱”。 所用茶具也发生了变化。用黑色建盏(天目碗,兔毫盏,鹧鸪斑)
茶文化与佛教
佛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教义逐渐与中
国传统的宗教观念、伦理观念相结合,并吸收了儒家和道家思想。
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禅宗讲究坐禅和禅定,对一切外在事物不想不问,是坐禅的第一 步,在坐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内心不乱而见本性的境界,是禅。定 、则是在禅的基础上保持思想和精神的绝对平静安定,没有一丝一 毫的妄想和杂念。坐禅时要静坐敛心,集中思想,因此提神益思, 破睡驱眠,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的茶,成为僧人们既不违背教义的 最理想茶饮料。传说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参禅,口噙茶叶,倦意 顿消,茶味甘苦,鲜爽醇厚,使他悟出玄机。 茶道精神主张以茶修德,强调内省的思想,与禅宗主张“静心”
2、茶文化的特性
• 五大特性:
1.历史性 注重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
茗歌舞,茶文化融入了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 各民族的礼俗,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2. 时代性 在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 不断扩大,延伸、和发展,交往日益频繁, 茶文化传播方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
茶为茗粥,基本 需求 文人墨客、寺院 僧侣从喝茶中得 到益处,或文思 泉涌,或清除杂 念、头脑清醒 以茶为物质依托, 人们喝茶后形成 的精神折射在生 活的方方面面。 形成茶文化
茶叶文化
1、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独具特色,久经历史变迁而始终兴盛不 衰。是以茶为载体而产生的物质、精神、心理、风俗和休闲的现象。 茶文化体系主要包括:茶文化史学、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交流学、 茶文化功能学。 广义的定义:
茶 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 起源于中国的云、贵、川高原山区,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 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具有三千多 年的历史。
普洱县困卢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 普洱县板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
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
1、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
唐宋时期:宗教---茶饮之盛
茶:药用→保健→长生良药
佛家打坐参禅,茶有提神的功效,清淡的味觉体验与佛家有相通。 引申:茶与宗教的联系 我国用茶祭祀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南齐书·武帝本纪 》记载:南朝齐世祖武皇帝在他的遗诏里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 设果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这是现在可知 的用茶祭祀的最早的正式史料。”同一时期的《搜神记》也记载了一个神 异故事,谈到人魂向家人要茶喝的故事。说明这个时期的茶已经可以用来 作随葬品,用来示孝心,净亡灵了。 佛教颂茶为神物,向佛祖献茶,成为 寺院食规;道教称茶为“仙草”,把茶看作是通向神仙世界的“天梯”; 另外,伊斯兰教认茶为正心之物,符合真主旨意,极力提倡尚茶禁酒。
狭义的定义:
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的与茶有 关的众多文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 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 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 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 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 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 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 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 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山茶科植物共约23属380余种,我国就有15个属260余种。
3、茶树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
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的起源中心。 西南地区茶树有乔木、小乔木、灌木型,有大叶、中叶、小叶,资源十 分丰富。
4、古地质学、古气候学的研究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5、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 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 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 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 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 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 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 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
•
•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 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 和丑恶。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 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 ,都给人 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 跨越国界 ,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 经验,推动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生产流通形 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 化在人们记忆中的反映,包括人们有关茶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 文化艺术等,不仅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对茶的物质文化 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中国茶叶简史与文化
襄阳市农科院 程一方
茶叶源于中国,饮茶始于中国。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 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 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 进人体健康。茶叶饮品-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4. 5.
6.
文献小故事:西汉 王褒《僮约》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 在唐以前,茶叶并不是用来喝,而是菜,茗粥
茶叶的传播轨迹
最早有关茶叶的记载大多出自巴蜀之地,随着秦统一全国,茶叶的传播轨 迹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被带到各地,“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 晋代常遽《华阳国志》提到“武王既克殷,蜀地以茶、蜜、丹漆、灵龟等 特产进贡”。 汉代 张揖《广雅》记载“茶,产于荆巴之间”。 襄阳正处于荆山山系之中,是古老的产茶区之一。 我市茶叶公共品牌“襄阳高香茶”是一张襄阳市重要的绿色名片,襄阳是 湖北省高香型绿茶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襄阳高香茶”因具有“高栗香,滋 味醇,汤色亮,耐冲泡”品质特征被省农业厅授予湖北高香型名茶称号。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 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 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对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 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 不轻。
成书约在东汉时期的《桐君录》中“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 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宵不眠”等文献说明,至少1200多年以前,我 国就已经发现了野生大茶树,近几年的考察研究上,云南勐海县巴达乡 大黑山密林中的大茶树,树龄在1700年左右,我国发现的野生茶树达200 多处,70%分布在西南地区。
2、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近缘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
2、茶文化的特性
3. 民族性 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形成 的民族茶艺,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
现出饮茶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生活情
趣,以及茶俗与喜庆婚礼,充分展示茶 文化的民族性。
4. 区域性 名山,名水,名人,名茶和名 胜古迹,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5. 国际性 中华茶文化传出国外, 国际国文化相融合,演变成日本 茶道、韩国茶礼、英国茶文化、 俄罗斯茶文化和麾洛哥茶文化。
陕西 (经济 四川 政治中 心)
河南 (古老 茶区)Leabharlann 长江中 下游传 至南方 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