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发展插上翅膀汤山城镇龙湖小学王秀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学工作上的心得体会。
从教20多年来,我始终满怀激情地对待工作,满怀热情地对待学生,淡薄名利、辛勤耕耘。
在这里,不敢妄谈什么轰轰烈烈的工作业绩,却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扎扎实实的、朴实无华的工作经验。
现在我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培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却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再三强调小学教育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我能学,我会学。
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老师点拨学生,在学习上帮学生找方法找窍门,走捷径少走弯路。
1、学会区分一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要靠眼睛,学生的眼睛不仅要看外面的世界,还要让学生会用双眼去分辨观察事物。
二是教学生“联想、迁移”的窍门,学生学起来不吃力,有兴趣。
以一年级学拼音为例,学生易混声母p、q,光靠强化记得不牢,(让学生观察和联想)我让学生以数字“7”记起,然后,我在黑板上演示“7”变“q”的过程,和“q”相反的就是“p”,这样一下子就区分开了。
再比如“p”和“b”不分,我编成顺口溜强调:抬头看山坡p,脚下有水波b。
“q”和“d”的区分让学生记住q放倒就是d。
韵母o、uo和声母组成音节时,很难区分,要让学生记住:b、p、m、f、w和o组合,d、t、n、l、g、k、h、zh、ch、sh、r、z、c、s和uo组合,这是三拼音节。
m永远和o 相拼,只有一个字“么”是m和e 相拼。
默写二十六个大写字母中U、V、W时,学生往往两个U、W前后顺序区分不清。
我告诉学生U、V前后推在一起变成W。
大写字母M、N学生记不住,让学生仔细观察M、N的不同,心细的同学就会发现M去掉后面的小尾巴,就变成N。
同样,学生平常为什么会有错字,错的字都是易混的、形近的字,或者音同意不同的字。
我在教到某一个新字时,就把相近的字、同音字都在黑板写上。
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再让学生随手记在书上,过后再强化练习一下,学生就记牢了。
在批作文时,遇到错字,我先画出来,再在总批后面把和错字相近的字都列出来,组上词,起到再次强调作用。
2、善于总结一个人做事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失败的原因,不能及时的吸取教训,那必将导致第二次第三次的失败。
学习上也是如此,你要善于反思总结。
(1)平翘舌区分学生往往平翘舌区分不好,丢分多。
我的做法就是在书后面一类字和二类字生字表中,把平舌字让学生圈出来,数一数一共多少个,我把这些平舌字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背下来,这样,凡是你没背的,就是翘舌字,因为平舌字少,好记。
有了这种方法,以后每册书中的平翘舌字学生自己就会区分了。
(举个自己编的顺口溜的例子)(2)汉字规律在写字时,学生往往给有些字多加一点,比如“浇“字,我给学生总结,生字中,凡是带有“尧”这一部分的都没有点,例如:挠、饶、绕、烧、晓、翘等。
同样“亡”发ang的音,都没有点,例:忙、茫、芒、慌等。
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很重要,基础知识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关乎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3、复习一劳永逸复习一劳永逸就是不要做机械重复的劳动,讲效率,国家提倡给学生减负,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减负不是抛开书本不学习,而是要高效率会学习。
那如何省下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自然,体验人生,丰富自己的第二课堂呢?我是这样做的。
生字的偏旁部首在二年级以前就学差不多了,比如“氵、扌、艹、辶、土”等等。
我平时把本学期、本册书中的学过的偏旁部首进行归类,每类偏旁的字我都写出六七个,让学生整理下来,没事就练,这样,学生就牢牢记在脑子里,即使是一年级积累的知识,一直到小学毕业,你都不用复习,省时省力。
语文知识在于平时积累,数学复习时不要讲究遍数。
我注重的是一天解决几个典型问题,比如,按二十天复习时间来算,你一天解决2个知识点,二十天下来就是40个知识点,整本书学生还有什么不会的?省得重复一遍又一遍。
数学,我侧重于计算准确率培养,不论选择、填空、判断、应用题,都离不开计算,这些我平时强调到位,期末复习时就不在这方面再下功夫了。
一张卷,按满分是100分计算,如果计算准,差生也能得到80分的基本分,应用题按5道,每道4分计算,共计20分,他不可能一道不会,如果会两道,他就能得到90分,也许3道,这样就保证了及格率,优秀率。
4、目录巧利用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上更是如此。
让学生随手记,以语文为例。
每课书的上下空白及左右空白,记什么我都有一定的要求,多音字,形近字,精彩词,仿写句等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那么每课书的错字记在那,怎样才能一目了然,能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让学生利用好目录。
学生每学完一课或一单元,我都要进行词语盘点,也就是考字、词,学生不可能全对,错的字是哪课,我就让学生记在前面目录每课的后面,这样,学生时刻能看到自己错的字是哪个,没事就练,练会了就擦掉。
这样到期末时,本册书就过了生字关。
二、习惯培养习惯与智力不同,与遗传无关,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形成的。
如今倡导学生终生学习。
孩子一生必定要在求知路上奋进,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乃至踏入工作岗位。
而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对孩子个方面好习惯的培养,重在及时及早。
1、写好字。
在写字方面,要让学生坐正,把握笔的姿势端正。
我看过一份资料,握笔姿势不正,导致双肩不平衡、用力不均、双眼视物角度不同,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而且两眼近视度不一样。
近视给学生生活带来不便,让学生写好字,这不仅是一方面,平时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写。
用心观察,就是看。
一年级指导学生看准田字格中横中线、竖中线写哪笔,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字所占的高矮、胖瘦比例。
比如写“的、地”是用心体会,得老师先体会。
一个字要想写漂亮,往往取决于关键一笔,比如“他、到时、我、找、山、小”偏旁,老师先体会到了,才能指导学生去体会。
用心写,前提是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写的时候保证横平竖直。
教师用心指导,时时强调。
不管家庭作业、课堂作业,只要有文字形成,一定要强调字,时间长了,字自然成形。
2、多读课外书。
教材篇幅有限、内容有限、知识有限,限制了孩子的眼界。
课本上的知识重复、轱辘遍数多了没意思。
而让学生多看书、读报,识字量增加了,阅读能力提高了,知识面广了,写作水平也上来了,这种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的方法,也许没有近期回报,但有长期收益。
就以读报为例,我们班学生在订小学生报方面特别积极,因为首先我重视。
报一发到手,我当天下午便抽出两堂课时间专门读报,我和他们一起看,一起讨论,课后回家让他们再细读,然后写出自己读报收获。
当天不留其它作业。
其实读报、写收获作业量并不少,可学生高兴,因为他们愿意看报。
高兴的同时,巩固了识字,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读过的报纸,我都让他们统一装订起来,留着以后再看。
一年下来,厚厚一沓。
学生有收获,家长也高兴,对订报工作开展也有利。
3、自学能力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从一年级就开始抓,不要以为他们小,训练一个月就成形了。
训练他们早晨到校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我通常做法是让他们早晨到校后先把前一天学的课文读个2、3遍,再把前一天的组词读2、3遍,再读当天要学的课文,读通顺算。
读完了,练习写一写前一课的词,有捣乱的,让他站着想,自己错在哪,趁机找点知识难倒他,第二天早自习让他站着学,边学边反思。
然后,他会主动要求不捣乱了,认真学。
我再找点他会的知识考考他,他答对后,及时表扬加教育,对全班同学也起到警示作用。
4、严谨、规范。
老百姓说的利索,干什么活拿什么家把什。
上语文课,桌面上就摆语文书、语文练习本、相关文具。
数学课也同理,不要桌面上乱糟糟。
数学练习本利用正面算题,背面草式,草式一道道排好。
这样老师发现错题时一看草式,就知道学生毛病出现在哪,是马虎,还是根本就不会。
考试时,事先发给学生草纸,告诉学生草式怎么写,一道挨一道,中间留缝,便于第二次检查时再列草式,也规范。
千万不要让学生养成什么本什么书都可以当草纸,列竖式横一道竖一道。
养成好习惯老师不累,养不成好习惯老师累。
5、学会检查。
我们班主任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学生答完题就是不知道检查,东张西望(尤其是低年级)。
我是这样训练的:检查题时,至少三遍。
第一遍检查出多少分,记上。
第二遍检查出多少分再记上,最后累计,比一比,看谁的眼睛好使,检查出的分多。
超过10分的、5分的、3分的都有不同奖励。
学生为了检查出分多,眼睛瞪溜圆,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这样,卷面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学生会检查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那学生能不能故意多错题,留着检查时累计分,多得奖品?低年级学生没那个智商。
)6、多想少问我们老师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给低年级监考忙道,学生一个劲问,尤其是30人以上的大班型。
原因是低年级识字量限,低年级又有特殊要求,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本班班主任在外出监考时,生怕自己的学生吃亏,一个劲强调,不认识的字一定问老师。
我留心过,不管在问题的要求里还是在题的传述当中,这个生字一点也影响不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答。
比如:黄花有5朵,紫花有17朵,紫花比黄花多几朵?“紫”学生不认识,可以用“白”或“红”代替,只要意思明白就行了。
低年级学生在考场上,只要有一个问,别人都想抢着问。
有的学生看老师解答不过来,还拿着卷追着问,没问的也抬头听听,看看热闹。
一堂数学考试60分钟,这种现象时时发生,你说对学生有没有影响?有的学生问完字溜达着回去,看热闹的在抬头低头之间,结果把题落了,数看错了,吃亏不吃亏?我平时就训练学生,不管做练习,还是答模拟卷,学生一个字都不许问,自己想,琢磨。
这样学生没有了依赖,就会想这个字用什么代替,他就会动脑,而且不容置辩地认真看图,图文结合解决问题了。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答题技巧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行动上加以落实,我从两方面做起。
1课内多讲,培养兴趣,有深度。
一年级拼音教学一结束,相应的带拼音短语及课文就出现了,新课标倡导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但绝不是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的读。
教师要设计问题牵引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读中有悟。
随着识字量增加,课文内容加长,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分量,有层次。
语文不同数学,一环扣一环,语文知识泛泛无边,没有学生不明白的,只有教师讲不到的。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可以涉及二年级的知识点,二年级的语文可以渗透三四年级的知识点。
语文教学涵盖的问题很多,我就坚持一个原则:学生能接受的我就给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