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安徽省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检测理科综合(含详细解答)

2018年安徽省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检测理科综合(含详细解答)

2018年安徽省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解析及评分标准(1)答案D解析:A错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错液泡内不含叶绿素;C错人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所以在无氧环境中不会影响红细胞对离子的吸收;D对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其功能时,可以形成一些具膜小泡,因而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2)答案D解析:A错图1表示翻译过程,图2表示边转录边翻译过程,两图所示的过程不完全相同;B错图2反映了多个核糖体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过程;C错图1中的①表示mRNA,图2中的①表示DNA图2表示边转录边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中;D对②③④⑤表示正在合成的多肽链,从肽链的长短可知图1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3)答案C解析:A对若进行有丝分裂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从1/2到1;B对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15N则为减数分裂,若为纯合子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C错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15N,则为有丝分裂,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也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有8条(4)答案B解析:A错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表现为向地性、茎表现出负地性,生长受抑制的是D侧;B对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C错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是受到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根、芽合成的生长素能从C运输到D、A运输到B,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不能反映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

(5)答案D解析:A错若为伴X显性遗传Ⅱ-2患病则Ⅲ-3必患病,图中Ⅲ-3正常;B错若该致病基因为质基因,则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Ⅱ-3,Ⅱ-3致病基因来自Ⅰ-2;C错因无法判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未知。

D对若该致病基因为核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Ⅲ-5为杂合子和一个正常女性(隐性纯合)婚配,子女中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50%(6)答案B解析:A错三倍体植物可以由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得到;B对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C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等引起的;D错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但由于内分泌腺不断产生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长。

29、(10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1)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脂肪中C、H元素比例较高,O元素比例较低。

因而作为细胞呼吸底物氧化分解时吸收的氧气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2分)(2)CO2缓冲液(或一定浓度NaHCO3溶液)(1分)减少(1分)(3)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2分)实验设计思路:取7套装置在B中各加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缓冲液(或一定浓度NaHCO3溶液)将整个装置分别放在0Lux200Lux500Lux800Lux1100Lux1400Lux 1700Lux光照下相同时间,记录液滴移动的距离。

(2分)结果分析:以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坐标表示O2的吸收或释放量,用描点做图法将所得数据连接成曲线。

曲线与横坐标交点处的光照强度即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大小。

(2分)解析: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脂肪中C、H比例较高,O元素比例较低。

因而作为细胞呼吸底物氧化分解时吸收的氧气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少液滴向左移动。

要测定植物光合速率大小时B内需盛有CO2缓冲液(或一定浓度NaHCO3溶液)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和装置内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当突然停止光照,光合作用减弱C3的合成速率减小。

光补偿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或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实验时我们需取7套装置在B中各加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缓冲液(或一定浓度NaHCO3溶液)将7套装置分别放在0Lux200Lux500Lux800Lux1100Lux1400Lux1700Lux光照下相同时间,记录液滴移动的距离。

再以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坐标表示O2的吸收或释放量,用描点做图法将所得数据连接成曲线。

曲线与横坐标交点处的光照强度即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大小。

30、(9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1)突触小体(1分)(2)外(1分)减少(1分)抑制性递质(3)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4)用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同时刺激A和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与Ⅱ相同的波形。

解析: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当静息电位由-70mv变为-75mv时,神经细胞更难兴奋,兴奋性水平降低。

由此突触小体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时就不能在突触后神经元上记录到动作电位。

用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同时刺激A和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与Ⅱ相同的波形,若有则说明多个阈下刺激对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具有空间总和效应。

31、(10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⑴灰身:黑身=8:11:(1-p)⑵不能(1分)D/d无论是在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子二代中刚毛:截毛均为3:1能(1分)B/b和D/d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1)P:BB×bb↓F1:Bb↓F2:1/3BB2/3Bb↓F3:雌配子2/3B1/3b雄配子2/3B4/9BB2/9Bb1/3b2/9Bb1/9bb所以灰身:黑身=8:1由于达到了遗传平衡,B的基因频率为P则b的基因频率为1-p;群体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BB:p2/(p2+2p(1-p))Bb:2p(1-p)/(p2+2p(1-p))种群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相交,子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2p(1-p)/(p2+2p(1-p))=(1-p)/(2-p)B-的基因型频率为:1-{p(1-p)/ (p2+2p(1-p))}=1/(2-p)因此子代中显隐性比例为:1:(1-p)(2)由于D/d无论是在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子二代中刚毛:截毛均为3:1所以不能确定D/d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由于B/b和D/d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可以用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2、(10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⑴分解者(1分)微生物和湿地植物会因为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发生渗透失水而死亡⑵①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化学能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②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直接(1分)解析:(1)由于题干在已知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主要对污水起净化作用的成分是分解者。

污水浓度过大会使微生物和湿地植物因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发生渗透失水而死亡,因此需要进行稀释处理。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化学能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池塘中的一些大型肉食性鱼类往往会捕捉掉一些鱼、虾等水生动物使养殖效益下降。

清除一些大型肉食性鱼类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该系统能为市民提供大量鲜活鱼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6、(15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⑴琼脂不能乳酸菌为异养生物只能利用含碳有机物⑵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3分)⑶(杂菌)污染丢弃本次调查数据,在防止污染情况下重新实验,获得准确数据解析:(1)配制固体培养基时一般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乳酸菌为异养生物,不能利用碳酸盐作为碳源,只能利用含碳有机物作为碳源。

(2)纯化培养微生物时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碳酸钙为不溶物质,而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

(3)空白培养基中未接种菌种,形成菌落则说明了调查过程中出现了杂菌污染现象,所以本次调查数据为无效数据,必须丢弃,在防止污染情况下重新实验,获得准确数据。

37、(15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⑴逆转录RNA酶⑵DNA连接酶DNA聚合酶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核苷酸链的末端,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DNA聚合酶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3分答到一点即可)⑶蛋白质A为糖蛋白,其上的糖链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上的,而大肠杆菌无这些细胞器。

抗原—抗体杂交⑷引物和(基因A的)双链模板解析:⑴以RNA为模板合成DNA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在逆转录过程中形成RNA-DNA 杂交分子,需要将RNA链水解后,再以DNA链模板合成双链DNA。

⑵基因工程中的“分子缝合针”为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⑶蛋白质A为糖蛋白,其上的糖链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上的,而大肠杆菌无这些细胞器。

基因工程中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⑷PCR反应体系中有机成分主要包括双链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理科综合(化学)解析及评分标准题号78910111213答案ACBDABD7.A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气味,故A 项说法错误。

8.C 【解析】A 项中OH -数目应为0.1N A ,故A 项不正确;0.2molNO 与0.1mol O 2反应生成0.2molNO 2,NO 2部分转化为N 2O 4,则分子总数大于0.1N A 而小于0.2N A ,故B 项不正确;Na 与盐酸反应后,剩余Na 继续与水反应,故转移电子数为0.02N A ,故D 项不正确。

9.B 【解析】异丁香酚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2O 2,故A 项错误;异丁香酚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酚羟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 项正确;1mol 该物质与足量H 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消耗4mol H 2,故C 项错误;甲基、亚甲基中的碳采取sp 3杂化,所有原子不可能同在一平面上,故D 项错误;答案为B 。

10.D 【解析】据题意X、Y、Z、W 分别是H、O、S、Cl,则原子半径:S>Cl>O>H,故A 项正确;X、Y 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可能为H 2O 2或H 2O,H 2O 2分子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数目之比为2:1,故B 项正确;H 2O 2、SO 2和ClO 2均可用于杀菌消毒,故C 项正确;Y 与Z 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SO 2或SO 3,SO 2通入BaCl 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故D 项不正确。

相关主题